关于此届奥斯卡最佳影片<Green Book>的一点感想
终于有时间观看了这次奥斯卡囊括最佳影片奖 最佳原创剧本奖 最佳男配角奖的[Green Book ].虽然没有非常大的震撼,但是由于是真人真事改编,原创编剧又是男主的儿子亲自操刀,在征得了故事中那位美国黑人音乐艺术家的允许在其本人逝世后才能搬上荧幕,使得这部反应美国黑白权利色彩的电影更具有社会意义以及真实故事下独有的厚重。 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62年,地点是美国。1962年,马丁·路德·金最著名的演讲还没有发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公民权利法》和《选举权利法》也还没有通过,黑人民权运动正处于最激昂也最黑暗的时刻。 [绿皮书]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年,唐·雪莉从纽约一路南下巡演,到全美种族隔离最严重的伯明翰为止。导演善拍摄喜剧电影,全剧以一种诙谐的喜剧手法来诠释了美国社会黑白阶级十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可是,所谓“真实”,只不过是不同的人群站在不同的立场,以各自不同的认知面感知的事件表象罢了。故事中的白人意大利司机兼助手保镖的儿子认为,自己的父亲和著名的黑人天才艺术家从雇佣关系发展到了人生好友,可以交心,可以融合到各自的生活中去最终。可是,黑人艺术家的弟弟近期也发表声明,严厉控诉并抵制这部略带有“白人救世主”色彩的影片。他表示自己的哥哥从未和这位白人司机成为好友,一直都是雇佣关系,自己的哥哥也绝对不会容许一个白人教他怎样吃炸鸡…他认为白人一直以种族色彩的题材从中获利,所以倡导大家不要去观看这部电影。 孰是孰非,逝者已矣,我们无从而知。个人觉得黑人艺术家和白人司机或许是表面上的朋友但绝不会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交心和互相理解,因为他们的肉体属性和灵魂层次就是处于不同等级的。而且影片最后放出真实照片中竟没有一张他俩的合影。如果是知心好友,怎会一张合照都未曾留下? 但仅就这部影片而论,不管是男主男配的演技,导演对于种族、社会的矛盾冲突以及家庭情感的拍摄手法和张力掌控,编剧的故事完整性和起承转合,爵士音乐🎶的配乐背景,甚至镜头极少的男主妻子的倾情演出,都是值得一看的。故事反应了五十多年前美国社会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和偏见,也透露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当然,因为是喜剧,也是需要温情来舒缓调适的。所以,整部剧看起来并不太黑暗,属于各国大众的可接受范围内。作者和导演是想传递出一种充满着希望的现实之感。 这部电影作为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实则十分牵强。因为故事叙述很老套,反应的社会矛盾也没有太明显,只是相对温和的点到为止,没有现实的残酷血腥,所以给人产生的冲击力并不强烈。对于黑人世界和种族歧视的深层意义挖掘并不深。甚至奥斯卡颁奖给黑人演员这座最佳男配🏆也有刻意为之的嫌疑。他们为了证明,白人的宽宏大量,白人社会的包容力,还有白人的救世主情怀。美国社会虽然这五十年对于黑人权利法案改革很多,黑人地位有所上升,但不可置否至今各个地方依然存在着种族主义,对有色人种的轻视。就好比影片开始不久,生活在美国底层的白人混混去应聘司机一职,在鼓吹自己的同时还不忘贬低讽刺一下之前来的那位中国应聘者。在白人社会国家中,永远都会存在着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不过从这部影片中,让我读懂了迈克杰克逊当年为什么多次进行整容手术,硬是给自己换了一副白人的皮囊。以前不理解他为何痛恨自己的长相和种族,宁可顶着一张狰狞的假脸也要获取作为一名白人的身份。现在才体会到并不是他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黑人身份,而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不给予他做一名黑人表演艺术家的尊严。他出生于1958年,活跃于1964年之后。很多时候,只要是换一个白人的皮囊,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作为黑人一辈子无法取得的荣耀和权益。 影片的原创剧本编剧者和导演以及奥斯卡评委组是无法真正体会到有色人种的悲愤和无奈的,所以这部片子也注定达不到其鼓吹的“真实性”一面。作为看众,以平常心观之,即可。
© 本文版权归 Princess飞鸟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