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寇洪之死
铜台府可以解读为铜雀台的所在之地,铜雀台兴建繁盛于唐朝之前的汉末魏国,见证了当时社会从混乱走向安定,如燕雀般云集了大量的文人才子,如今那些活跃的‘燕雀’早已消逝,至使铜雀台只剩下一座空台-铜台,留与后人“闲讲闲论,说甚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安在,诚可谓大叹息”。说这些闲话的是两个老者,西天路上大凡遇到的人都有衣着样貌的描写,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形象和水平,而这两个老者只有对过往的感叹,所以书中提到他们所要表现也只是这感叹。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之后,便有了对文化的需求,在古代那个读书没能普及的年代,年长者的'闲讲闲论'便成了低层民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形式。地灵县,所谓人杰地灵,这应该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它归属于铜台府,自隋至唐初开启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两百多年混乱的局面,社会安定之后,有了对先前的文化传承与再发展。 地灵县的大户寇洪“他老子叫做寇铭,当时也不上千亩田地,放些租帐,也讨不起。”寇家自有田地近千亩,在西游记的人间社会中算是怎样阶层呢?,让我们来对比书中第二十三回中富贵的莫家,“那妇人道:‘舍下有水田三百余顷,旱田三百余顷,山场果木三百余顷;黄水牛有一千余只,况骡马成群,猪羊无数。东南西北,庄堡草场,共有六七十处。家下有八九年用不着的米谷,十来年穿不着的绫罗;一生有使不着的金银,胜强似那锦帐藏春,’···”莫家的水田旱地就有六万余亩,其它寇家没有的财物家产更是极多,这样算来莫家何止百倍于寇家。相对比富贵的莫家,寇家只能算是个中产。 寇洪他自称”贱名寇洪,字大宽,虚度六十四岁”,邻人言“他到二十岁时,那铭老儿死了,他掌着家当,其实也是他一步好运。娶的妻是那张旺之女,小名叫做穿针儿,却倒旺夫。自进他门,种田又收,放帐又起;买着的有利,做着的赚钱,被他如今挣了有十万家私。”我们从寇洪年纪的成长算起,寇家兴起于隋朝之后,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社会才会有了发展的基础,中产阶级才得以发展。所谓寇铭,就是指空有发展的名义,还没有做到;寇洪,得到了发展的势头(洪)。中产寇家能够做到发展与兴旺(张旺),是因为做事认真(穿针儿);做事认真的人往往趋于见事琐碎,处事刻板,但是做事认真的寇洪并没有那样,而是大气、宽容(大宽)。寇家有二子,“原来是两个少年秀才,···唤名寇梁、寇栋“,此是中产之家的后人学文化习礼仪守规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栋梁)。 寇洪“自四十岁上,许斋万僧,才做圆满。今已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斋僧的帐目。连日无事,把斋过的僧名算一算,已斋过九千九百九十六员,止少四众,不得圆满。今日可可的天降老师四位,完足万僧之数,请留尊讳,好歹宽住月余,待做了圆满,”古人说四十不惑,人到中年没有了少年个性的张扬,经历过社会风雨的吹打,已经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也充分认识到做为生活在群体社会中个体生存的必要-学礼仪守规矩,也就有了四十岁之后对学礼仪守规矩之人的资助(供养)。我们看到灭法国要杀一万个和尚,书中道“这两年陆陆续续,杀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无名和尚,只要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此处的寇员外也是要斋万僧,只差四人,凑到唐僧师徒,就要圆满。书中为什么总是要说的这么巧呢?我们要知道,唐僧师徒四人代表的是社会进步的引领者与社会中的三个主要群体;灭法国王杀掉了他们师徒,就是除掉了社会中所有的进步人士,断绝了社会进步的希望;寇家斋过了他们师徒,就是供养了天下所有学礼仪守规矩的人,保障了社会进步的持续性,寇家对唐僧师徒的斋供代表了中产阶层支撑、促成了社会的进步。书中说此地距灵山只有八百里,这样的距离对于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来说是非常接近的。那地灵县与灵山的差距是什么呢?即然不是物质方面的,那就是精神层面的了。灵山不仅财富充足,灵山的人都是有修养的,地灵县与灵山差的只是人的素质。 寇家兄弟说:''我看'事林广记'上,盖天下只有四大部洲,…想南赡部洲至此,不知走了多少年代?''三藏笑道:'…共计十四遍寒暑,方得至宝方。''我一直在说西游记里的西天取经不是空间里的移动而是时间上的推移,取经途中的国家并不是什么外域,而是大唐(中国)不同时间段的国家特点。我想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会问根据是什么?我们且不说西天路上的国家从没有异域描写,这里便是证据,寇家子弟并没有问从大唐到地灵县有多少距离,而是有多长时间;唐僧的回答也不是十万七千里,而是十四年。'事林广记'是后人了解过去的书籍,寇家兄弟就是通过这本书了解社会的过往(大唐)。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地灵县虽富者能好礼,但贫者不能守道。“却说铜台府地灵县城内有伙凶徒,因宿娼。饮酒。赌博,花费了家私,无计过活,遂伙了十数人做贼,算道本城那家是第一个财主,那家是第二个财主,去打劫些金银用度。”此地的贫者,行指不守礼仪,求财不走正路(守规矩),总想着做些不劳而获的事,从而造成对他人与社会的危害。中产阶层寇家因为对社会进步人士的供养,而使自家提高了名声,增加了影响力,但是也因此被一些走邪路之人盯上,成为他们邪路上祸害的对像。地灵仙即是才人辈出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些不良之人,又使他们害了寇家?就算是再好的社会环境,无论你多么提倡高尚,总有些人要走邪路,就算是设定了社会的底线,没有与之斗争的群体。这些人出现在社会的各个群体之中,被纵容必会使中产阶层消失。 唐僧师徒离开寇家,夜宿华光行院,见那菩萨行院破败,早已无人来此。华光菩萨是光明的希望,勇斗邪恶的神灵。此时的社会已是一片光明(繁荣安定),人们哪里还会再求取光明呢?人们生活安逸,哪里还有同恶人争斗的愿望啊!早把宽容当成了优良的品质。 寇洪之妻污陷唐僧师徒,对儿子道:“点火的是唐僧,持刀的是猪八戒,搬金银的是沙和尚,打死你老子的是孙行者”中产阶层一但遭遇灾难,他们总会归咎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引导者引发了事端,是大众群体的过激行为(像使物价爆长爆跌)使中产感受到了胁迫,是手工业者的得利(像通过长工资使物价上涨)让中产的资产缩水,是掌握行政权利的人的迫害(像执行了损伤他们的政策)让中产之人消失。其实使阴招强取中产之家财物、藏送中产之人的是社会上那些不安份守己,不肯走正路求取钱财的少数人。 孙悟空师徒将强盗劫走的财物夺下,因顾及唐僧的想法,把抢劫的人员放走。之后被人误解,捉进了狱中。孙悟空何以说:“我师父该有此难,”唐僧做为社会进步的引导者,一味的宽容,拿住了做恶的贼人,也不肯惩处,只是劝他几句便放了,对恶人的纵容,就是对好人的迫害,社会纵容了恶人,就相当于纵容了恶人迫害好人,所以说,他代恶人受罚也是应当应份的。 行者先变个'蜢虫儿'提示了刺史,又使个'大法像'警示了众官,孙悟空是在细微之处与普遍现象(所有人都能见到的现象)上着手改变了众人的看法。孙悟空施法术是使众人看清楚搞明白,分抢中产寇家财物、使中产之人消失的是社会中不守规矩的少数人,而不是改革社会的人。唐僧师徒将抢劫的财物送还了回去,代表了社会只要不是不良之人得到财物,那财物自然就会回到中产阶层那里;孙悟空入地府救回刘洪,是使中产之人重获了新生。
-
徐景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8 2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