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0309)
笔者注:《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马可.奥勒留幼年丧父,是由他的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的,并且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甚至绘画方面得到了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教育,他从他的老师那里熟悉和亲近了斯多葛派的哲学(比如爱比克泰德的著作),并在其生活中身体力行。
当赫德里安皇帝于138年去世时,马可.奥勒留获得了凯撒的称号——这一称号一般是给予皇帝助手和继承者的,并协助他的姑父治理国家,而在其姑父(也是养父)于161年去世时,旋即成为古罗马帝国的皇帝。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这本书每一句都值得摘录,笔者只能选择最重要的写下来。
《沉思录》的作者说,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真诚。(笔者注:道理谁都懂,但是真正关己的事,有谁能做到如此豁达大度呢?这是我们努力修行的方向。)
斯多葛派哲人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他们把一切对他们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而这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们恬淡、自足,一方面坚持自己的劳作,把这些工作看做是自己的应分;另一方面又退隐心灵,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宁静一隅。——“译者前言 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
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
在我的父亲那里,我看到了一种温柔的气质,和在他经过适当的考虑之后对所决定的事情的不可更改的决心;在世人认为光荣的事情上他毫无骄矜之心,热爱劳作,持之以恒,乐意倾听对公共福利提出的建议;在论功行赏方面毫不动摇,并拥有一种从经验中获得的辨别精力充沛和软弱无力的行动的知识。
他能够放弃也能够享受那些东西——这些东西是许多人太软弱以致既不能够放弃、又不能够有节制的享受的。而这种一方面足够强健的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这正像他在马克西默斯的疾病中所表现的一样。(笔者注:强健的承受的同时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我现在还做不到,两者只能居其一,还在修炼,如果我能早点做到的话,也许我的处境就会是另一番样子了。)——“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
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我——作为知道善和恶的性质,知道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的人;作为知道做了错事的人们的本性是与我相似,我们不仅具有同样的血液和皮肤,而且分享同样的理智和同样的一分神性的人——决不可能被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损害,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恶强加于我,我也不可能迁怒于这些与我同类的人,或者憎恨他们。因为,我们是天生要合作的,犹如手足、唇齿和眼睑。那么,相互反对就是违反本性了,就是自寻烦恼的自我排斥。
每时每刻都要坚定的思考,就像一个罗马人,像一个褒有完整而朴实的尊严,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做手头要做的事情的人那样。
因欲望而引起的犯罪比那些因愤怒而引起的犯罪更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因愤怒而犯罪的人看来是因某种痛苦和不自觉的患病而失去了理智,但因欲望而犯罪的人却是被快乐所压倒,他的犯罪看来是更放纵和更懦弱。……总之,后者(因痛苦而犯的罪)较像一个人首先被人错待,由于痛苦而陷入愤怒;而前者(因快乐而犯的罪)则是被他自己的冲动驱使做出恶事,是受欲望的牵导。——“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