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语黄犬: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黄犬話青牛:......
当万物垂败之后,各自回返散离,最终归于其幽远难察的本源所在。归返本源亦即无有成长兴作的漠然寂静,尚且称之为「复命」,亦即天命的回返或丧失生命。

小狗人:「《苕之华》的芸儿跑来了,小黄犬跟着去玩耍吧。有人说芸芸是众生,我却以为芸芸是花草枯黄的样子。否则诗人一边看着开得漂漂亮亮的苕之华,一边忧愁伤心饥荒,只有吃也吃不饱的大头羊和三只小鱼,也太奇怪了。重点是我们这里的『夫物芸芸』,后面要跟着『各复归其根』,摆明是拟物的写法。前面小黄犬就跟青牛说:『天地根,亦即天地长育万物的根源,象征水流源头如万物之根本,根绝则树枯无华。』,一样的写作技巧。」01
列御风:「人的精神是源自于天的成分,骨骸是源自于地的成分。源自于天的成分属性清明,因而散逸在天地之间;源自于地的成分属性浊重,因而聚积在大地之中。能量密度高的精神脱离形体之后,各自回返离散为原本状态的阳性物质,为与其他未作为人体精神组成的阳性物质予以区别,因此将之称为『鬼』。特别称此阳性物质为『鬼』,乃是强调他们回返的特性,由人体回返至他们真正的住所。轩辕熊说:『当精神脱离人体跨入天门,骨骸也回返至起始的根源,客观的以及主观的我还会存在那里?』这样听懂了吧。」02。
小狗人:「所以『归根』可以解释为:归返于幽远难察的本源所在。接下来的『静』却不能沿用前面『虚壹而静』的概念,那是属于人道的概念,这里讲述的内容比人道还要广阔,大概是天道、地道之类的吧。」
庄逍遥:「知道古天乐的人……说溜嘴了。能够理解并与天命自然和谐共处的那种人,他生存在世间就像是天道运行般地自然,当他死亡时也仅是淡然地化为他种物类。当他回返漠然寂静时,其属性与特质等同于能量密度低的阴性物质;至于平日他的活动与作为,则像是在接收来自能量密度高的阳性物质所施予的能量气息,从容自得地随波上下并产生变化。」03
小狗人:「虽然不好懂,但比京氏易说的:『四时运动,静乃复本,故曰游魂。次降归魂入《师》卦。』或『归魂复本,本静则象生,故适《离》为《兑》。』好太多了;他扯的东西连装懂都不行啊。既然我们几乎将『归根曰静』和丧失生命等同了,总不能说接下来的『复命』是回复生命,不然就要把杜丽娘请来唱牡丹亭了。」
韩孤愤:「人于世间的生存开始于出生的那一刻起,结束于死亡的当下。于世间开始生存称之为『出』,于世间结束生存称之为『入』;所以老犹龙才会说:『出生入死』。你就参考着用。」04
小狗人:「虽然没有那么理想,凑合一下还是可用;一句两背书,不用太可惜。汪汪!汪汪!」
黄犬话青牛:「挖根狗骨头向你复命:『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不小心给了你一个回返天命的复命。『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当万物垂败之后,各自回返散离,最终归于其幽远难察的本源所在。归返本源亦即无有成长兴作的漠然寂静,尚且称之为『复命』,亦即天命的回返或丧失生命。」
01.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诗经•苕之华》
02. 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列子•天瑞》
03. 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庄子•天道》
04.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韩非子•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