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旅行总结
查看话题 >曼谷18天,拍一部我的静态小电影
如果你需要超强攻略,恕本文没有,请闪!如果你青睐大众景点到此一游,恕本文没有,请闪!如果你喜欢网红打卡,恕本文没有,请闪!如果你喜欢走街串巷寻找秘境,哥哥我有啊,请进!

走之前就想好了轻装上阵,只带一个定焦镜头,处理设备一概不带,回来用16:9的电影视角呈现。去曼谷的次数可能快两个巴掌了,之前多年要么是逐众游玩,要么是中转停留,要么就是浪里个浪,这次时间充裕,必然不走老路,曼谷的大皇宫、考山路、暹罗商业区、是隆红灯区、网红咖啡店,都不在此行清单。选的民宿远到掉渣,但却因此而摸通了曼谷的各块去处和交通脉络,最最重要的是,住在一个原住区,不懂英文胡乱比划的热情居民、紧挨满是烟火气的菜场、一家一家的小店进去细细品尝,这些才是让我抬起镜头,流连把玩而且珍视的东西。

所有行程的展开,始于一张曼谷轨道交通线路图,摸清这张图,走遍曼谷都不怕!(多人出行的话打车不见得比乘坐地铁贵,但曼谷的交通狂堵,地铁总归比打车省时间。)大家可以看到上图里撸主所订民宿已经飞出了BTS线路,远吧?具体位置待会说。接下来,我会以民宿为中心,按照雷达扇形辐射覆盖的区域,由近及远,图文探秘!
1、民宿周边的本地生活
这是本次最为心爱的地方,远离旅游区,听不到游客的聒噪,可以背着相机从早走到晚。
重点mark内容:安静到极致的Airbnb民宿、本地人的生活面貌、熙攘热闹的铁路菜市场、我心目中的秘境米其林

尽管民宿飞出BTS,但恰巧在MRT线路的Bang Son站,要由紫色线换乘蓝色线甚至再换乘BTS才可去往曼谷闹市区,幸好出门就是地铁口,无非是换乘的麻烦。民宿所在曼谷西北邦素区,就出租于各区域都有的地产投资热门项目IDEO MOBI中,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公寓,以白领和外派人员居多,公寓内安保管理很好,进出楼门及楼层电梯均需要刷卡。由于泰国Airbnb暂时处于灰色地带,加之担心给房东带来困扰,所以只好单独PO一张楼顶无边泳池以供参考。公寓内的泳池、健身房、洗衣房、书吧一应俱全,房间可以做饭看net flix,楼下value max24小时营业,住久了简直恍惚感觉是自己的小窝。18天都是全程自助,房东一直没来打扰,自己感觉比以前住酒店更方便和惬意,起码不用每日起床还在床头柜塞点打扫小费才心安。




我这人确实对林立高楼无感,反而对迷离市井着迷。排除官方的负面新闻,东南亚很多国家的人民特别是热带国家,不知因为天热燥不动,还是生性所致,亦或是受佛教文化影响,总会给人面带恬静的感觉。如果说以前住闹市区,很多微笑不过是示以游人,那么这次长住居民区,迎面而来的礼貌点头和温柔交流就应该是普遍的人文面貌。




民宿出门200米,每到下午5点左右,整个菜场就喧嚣沸腾起来,生鲜肉菜、半成品或即食的煎炸烤煮食物、甚至是民间甜点都一应俱全。经常逛完菜场,我喜欢带回的有三样夜宵,一是奶味喷香的水果苞谷,一是外酥内软的黄油吐司,一是夜半垂涎的牡蛎蛋煎。因为待的时间够久,每天都是中午起床才去觅食,而不愿远走的时候这个菜场简直就是人间天堂,用不到100铢就能获得晚上肚子叫后沉甸甸的满足。而这些菜场周边的吃食,并不会让你觉得廉价和肮脏,反而每天都能看到定点就开始准备摊点和食材,40度的天气额头冒汗,却仍然笑容可掬,认真生活的民众。








人不为食,天理难容。方圆一公里的每家餐厅都吃遍了,总结了一份撸主自己心目中的米其林清单,推荐四家:
一万颗星:“老奶奶的店”,我自己取的名字,因为从门头到菜单——全泰语,店内没人懂英文,全靠我来比划你来猜,对于这样一家不论装修还是服务都毫不打眼的小店,令我心往的有两个地方:第一,真正坐镇的老板娘就是这个81岁的慈祥老奶奶,当有一次她给我比划出年龄,我下巴都要惊掉,从容淡定的姿态、讲究精致的蕾丝、温暖化心的笑容,看到她就觉得世界都是带着光和温暖的;第二,店内真正做饭的是奶奶的儿子,他只穿梭在后厨和客人的餐桌,几乎不说几句话,可呈上来的菜盘,当你看到摆盘,并咀嚼的当下,就会互看同伴,那种眼神就是在神交,擦,真TM好吃,之所以不用地道,因为哪个中国人敢叫嚣品得出泰菜的精髓,避免装逼,只要好吃就是王道。这里的菜有种家庭的精致,远离了饭店的特殊气味,却能隐隐有种认真和较真的态度,所以带给菜品不强势,不做作,却很复合特殊,然而的确能让你立马入乡随俗的刚刚正好。
一千颗星:“夫妻汤粉”,名字也是我取的,因为老板经常会不懂你说的,把汤粉上成汤饭,要么把汤饭上成汤菜,可这完全不会影响我进食的心情,每样都好吃啊,好吃到你忘却马路边上匆匆的行人,忘却路上飞驰呼啸的摩托车,忘却鸡鸭不同讲的好笑,沉浸在又一道美味秘境的发现之旅。住的这些天,我粗略计算过,大概给这个巴掌小摊贡献了50碗,言外之意,每天每人都要吃两碗。哦,差点忘了,好吃不贵,一碗35铢,也就是不到软妹币8元。
一千颗星:“夜半炒粉”,名字还是我取的,因为开的较其他摊位晚一点,会有出租车司机停靠在路边下来果腹。老板娘的炒粉简直神速,不消10秒,粗粉、虾仁、花生碎、柠檬裹夹在一起的香气就端到面前,我特别喜欢这种带着镬气的爆香味,就感觉与胃的需求和温度特别贴合。
一百颗星:“SWEET MAPLE”,这回终于有名儿了,因为这是唯一一家吃到有英文店名的,或许由于是附近屈指可数的泰式西餐厅罢。这家店是在“老奶奶的店”某次餐间,隔壁桌香港移民而来的同胞介绍的。装修一点都不奢华,望向后厨的视线只有一个微波炉大小的接餐口,但去了几次总能变出卖相精美、口味复合的泰式西餐,而最为心水的是他家的甜点,招牌吐司和煎饼都不错,特别是吐司入口后,能吃出浸泡、烤制、灌浆等做工的繁复,价格也心水,190铢,男生吃都饱腹。
二、值得逛买的有趣地界
从撸主文头开始的曼谷轨道交通线路图上,第一扇区的黄色、蓝色、绿色分别是古董工厂、周末市场和年轻社区。所谓的年轻社区其实就是BTS线路Ari站的Lar villa,号称曼谷的本土原创品牌集结地,天桥错落型的遮荫布局,令刚下地铁的人眼前一亮,可真正走下去,发现所谓的本土原创品牌失望地归类进义乌系列,加之吃的东西也不多,也就直接到马路对面拍了个夜景就返回。在此,还是说说古董工厂和周末市场。






PAPAYA VINTAGE GALLERY,是很多人标记的地方,具体做什么的就请大家自行百度吧。我觉得好逛,是因为恰巧我又是个怀旧的人,喜欢旧物和有年代感的东西,居然有我小时候玩过的有音节键盘和弦在一起的琴,还有放砝码的天平,还有头像恐怖的洋娃娃。我在溜达的时候,每见到一样东西,脑子里就会冒出奇怪的景象,这个收集古董的老板,他去哪里找了这个,为什么要带回来,和他的记忆有关,还是和东西的时光有关,还是物以类聚仅仅不过是个古董就归类了呢。如果有朋友去这里,我还是建议直接打车前往,或者搭乘MRT在Lat Phrao站下再打车前往,好店巷子深,稍微有点难找呐,如果把体力都浪费在40度高温的找路中,等你到了,在这个没有空调只有风扇的秘境里逛会魂飞的。




恰图恰周末市场,声名在外,不属小众范畴,因为有人群密集症,加之有人说货品同样有义乌之嫌,所以之前一直没去过。这次因为出门总要换乘BTS,而恰图恰正好在Mo Chit终点站,居然在两个周末去了两次。对于一个不物欲、不喜欢奢侈品、喜欢淘东西的人,这的好处在于有种奇妙的感觉,叫转角遇到爱,1万多个摊位想顺逛是妄想,胡乱走感觉就不一样了,刚透过橱窗看看里面认真作画的人,隔壁就能淘个木制手玩,扭头去闻闻香薰,转角又能买个不太能撞款的帆布包。
三、并不推荐的鼎沸之地
撸主画制的轨道交通线路图的扇区第二层,包括紫色和黑色块,黑色块很明显,就是世人皆知的暹罗广场,四大商业体纵贯一条街,吃喝玩乐虽是一站可达,但无非就是帝都的王府井、魔都的南京路,而且曼谷的各大品牌非打折季本并没有什么价格优势,所以爱热闹你就去,怕人多就别挤。另外一地,就是紫色块,曼谷文化艺术中心,建在这样的繁华之地,足见泰国政府对文创产业的重视,然而重视不代表注视,网传的螺旋建筑风貌不是文创的核心,而所谓的展览在呈现方式和深度上都感觉粗糙和浮于皮毛,不去也罢,不去也罢。

拍图仅一张,显示我对他的不喜欢。
四、传统节日好去处
拆那唐!不错!除夕挤人好去处!大年三十晚上去的,未曾想比国内过年气氛浓重,中国红的唐装、纸偶、灯笼和福袋,果真会让人淡忘身处异国。






唐人街在MRT线路Hua Lamphong站出地铁即到,但这样店铺林立的地方,并不适合大白天来逛。而据唐人街不远的river city,湄南河对面,就是曼谷去年开业的ICON SIAM,我称他为“新MALL标”,外观的错落大气和坐落河边的别致,加上游客驱新,人气还是旺到不行。好玩的地方是楼下food hall,采用了室内人工水上市场布局,蜻蜓点水的风情品尝也是马马虎虎的。

五、个性文艺的聚集地
扇区的最外层是BTS线路一直穿过暹罗广场,沿站而建的各种商场,西起于Terminal 21,东止于Gateway,中间则夹着双EM,所谓标榜的航站楼设计亦或是日式风情,都没在我的感官里达到设计极致,加上所有的品牌和暹罗广场无异,导致我对曼谷的所有商圈都开始敬而远之。而这个扇区唯一需要分享的也是普罗大众却需要个人视角去差异化体验的通罗区。
先来一些城市线条和隔窗而思的人们。




很多人对这一区的定位是潮人文青聚集地,被冠以“网红”、“朝圣”、“时髦”各种搞不懂的标签,还好我从不跟着攻略去打卡,反正走哪算哪,喜欢就拍,走累就按脚。我发现旁边支出来的小巷子,真的,很好拍照,发个撸主背影,自行脑补。

只要不怕热,就有本事挖出你自己的好文艺。朝圣这词儿在哪都可以践行,打卡这一行为也是众人到此一游、我心自有感受的个人总结。




收尾了,照片只是所见所行所感的冰山一角,但慢走慢逛慢想,静静盯着本地人发呆,总是个挺有意思的事情。这组静态小电影和一堆文字并非从攻略的角度出发,所以完全没有标注具体地址,看客们和朋友们也不要过分纠结和咨询,因为我总觉得大的区域摆那里,怎么去感受和寻找完全因人而异,但照着攻略去走,则必然少了探秘的乐趣。
更多图片请前往添财相册——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