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的价值

首先,你爸和你大姨来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每个家庭生养孩子的条件不同,你爸学历比大姨高这件事,未必来自于你奶奶养儿防老的理念比你姥姥高明。 换句话说,你姥姥年轻时如果憋足劲供你大姨上大学,也许就没有精力生你妈,更不会有你,更或者你姥姥早就为了供你大姨而累得活不到现在了。对于当时千万个你姥姥这样的父母而言,不供你大姨,更有利于延续寿命养儿防老。 生的多,广撒网,等着孩子吃野食,期待出个运气好的,是生产力低时的养儿防老策略,跟以前人类种地靠天下雨浇灌是一个道理。 提前消耗第一个孩子的人生能量,把家里的事交给她,甚至把家里更小的孩子交给她带,让她的思想不能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她疲于读书,人生理想过早夭亡。 如果把你大姨和你妈的年龄换一换,命运也许截然不同。 其次,你父母少年时代上学的时候是我国在生产力相对较低时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有很多革命阶级的机遇,不管是上大学还是下海经商都处于天下大势未定的阶段,人的命运往往运气使然。 综上两点,你爸学历比大姨高在那个年代,往往是环境的副产品,而非你奶奶想养儿防老使然。 再者说,你爸爸是你奶奶的儿子,你大姨不过是你姥姥的女儿,而你又是现代生产力下的女性,不管是你用你爸爸跟你大姨比,还是你用你自己跟你大姨比,这三者完全不具可比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不重视你大姨床前给你姥姥擦屎接尿的价值,本质上你就是在轻视你小时候你妈妈给你擦屎接尿的价值,本质是一样的,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可以看出,轻视一个人家庭劳动和付出是一个国家生产力落后的表现。 你姥姥因为不供你大姨上大学,才有命活到一把年纪等她床前尽孝,否则早累死在你大姨去博士后的半路上了。 其实你大姨是最孝顺的,她牺牲了自己的人生,延长了你姥姥的寿命,让你姥姥有命等到你有能力赚钱给姥姥花的这一天。你大姨她所牺牲的如果换算成金钱来估值,你和你爸的钱就不够瞧了。 上个世纪家里哪个兄弟姐妹贡献最大,很好区分,做个思想实验:从一出生就假设她夭折身亡,其余的弟弟妹妹会过得更好,还是更不好呢。再做一个思想实验:家里只有她一个独生苗,她成长比较轻松,还是添一堆弟弟妹妹她更轻松。 吃水不忘挖井人,上个世纪有无数的大哥大姐们的人生是家庭的牺牲品,历史的悲剧,生产力底下的产物,他们牺牲自己,成全同胞,可怜可敬。 那时哪家不是儿女成群,大哥大姐的位置总要有人来坐的,不是他们,不是你大爷大姨,就是你爸你妈。
一个家里贡献最大的,有时并不是那个赚钱最多的人,或者嫁的最好的,而是愿意为了让其他兄弟姐妹嫁的好赚的多,而自废人生的。
——作者:卢果梭《崽的价值》第五卷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