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还担心ex对别人好?那一定没学过经济学
并不想起一个这样非常标题党的题目,但是昨天和好友聊天,说到她周围的一个八卦,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人人都该懂点经济学”这件事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
Anyway,八卦就不细说了,大致剧情和网络上的女性情感树洞差不多。让我好奇的一点是,大家态度一致劝分,然而A给出不想分手的理由竟然是,“如果他跟我分手以后,再对别人好怎么办?” 听到这里,我不禁和好友一起翻了个白眼,excuse me???你卖了自己不想要的手机,还在乎买二手机的人把手机摔了磕了碰了?还在乎对方是不是给手机买个LV的手机壳?一看就是没学过经济学,不懂什么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又称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Ineconomicsand businessdecision-making, asunk costis acostthat has already been incurred and cannot be recovered (also known as retrospective cost).
简单来说,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沉没成本指得是一起交往过程中,双方付出的感情、时间、金钱etc. 当你觉得一段感情不合适,希望与对方分手时,你要考虑的不应该是“我明明为他付出那么多”。因为对于理性人来说“昨日之日不可追”,付出的一切都不会因为放弃而收回,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立刻止损,放弃沉没成本。而发出“要是他对别人好”这种感叹的人,无非是在可惜自己已经错付的青春,觉得自己多年时光都喂了狗,调教了一个小鲜肉还没煮成红烧肉就飞了。可是换一种角度来看,你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发现所托非人,未来还有几十年的时间等你去发现更合适的对象。如果因为不甘心放弃这样的“沉没成本”,贸贸然走进婚姻,岂不是要浪费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幸福?(此处应该有机会成本的科普)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Inmicroeconomic theory, theopportunity cost, oralternative cost, of making a particular choice is thevalueof the most valuable choice out of those that were not taken. In other words, opportunity will require sacrifices.
刚刚说到放弃未来的幸福,就是这段不成功恋情的机会成本。因为如果一再坚持这段差强人意的感情,不仅仅是不肯放弃沉没成本,还断送了自己未来有更幸福恋情的可能性。到底是已经无力回天的一整年重要,还是未来几十年的幸福生活重要,我想A不是不明白,只是不甘心。事实上,太多人总是盯着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而忽略未来可能有的更广阔的幸福选择。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应该努力克服的纠结之一。
我不敢奢望所有陷入情感危机中的男男女女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计算出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孰轻孰重,毕竟当局者迷,但是当你的朋友、家长、同事都在劝你这段感情不合时宜时,也稍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也许就能拨云见日,不会因此而抱怨别人的不理解。
延伸一下,淘宝的退货机制,其实也是沉没成本/机会成本非常好实例。
eg. 买到一件不喜欢的衣服,本身价值也不算贵,还在7天无理由退换期内。这时,你面临两个选择:1. 干脆退掉,也就是付来回邮费;2. 也不算贵,留着就留着吧 先不去讨论物品本身是否在未来能有其他用途,仅就这件事而言,付出的邮费(含退货的邮费)是沉没成本,即使退货也回不了本;退掉衣服拿回的钱是机会成本,你本可以用这些钱买件自己更喜欢的衣服。所以商家才会用“包邮”或者“好评返现”让你忽略售价中隐含的沉没成本。为了避免过高的沉没成本,可以购买运费险。(此处没有广告,另外,如果你不打算退货,买运费险的金额也是沉没成本)
【注】引用词条解释来自MBA智库、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