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谈兴趣爱好
原文是《新概念英语4》第46课。
我自己翻译着玩的,翻译地非常不!精!确!小标题是我自己画蛇添足加上去的。 有任何疑问请参考原文。
————————————————————————————————————————————
业余爱好
一、 为什么要有业余爱好
一位天才的美国心理学家说过:“烦恼是头脑的痉挛。头脑抓住了某个思绪,还不肯放手。” 这种情况下,你和头脑争吵、让它松手是无济于事的。你越是和它争,它抓得就越紧。你只能柔和地、巧妙地让另一种事进入头脑中。如果这另一种事儿选的合适,而且这事儿还真能给你带来源自另一领域地启迪,那么你的头脑就会慢慢地(其实并不慢)从不舒服的紧张状态中放松下来,并开始恢复和休整。
所以,对于一个社会中的人,培养爱好和拓展兴趣是头等大事。
二、 培养业余爱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业余爱好这种事儿,不是单凭意愿就能一蹴而就的。精神上多种情趣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
培养业余爱好就像种地一样。你得好好选种子。你也得选块儿好地方。你更得孜孜不倦地培养你的种子们。这样到了需要的时候,你才能轻松地随手摘下它们生机勃勃的果实,享受它们给你的回报。
一个人若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全感,至少应该有两三种实际的爱好。若是等到晚年才开始考虑“我想试试这个或那个”,就已经晚啦。晚年的愿望只会加剧精神紧张。
一个人可能会获得一些与日常工作无关的知识,也没从中得到什么慰藉。仅凭喜欢去做事是不够的,你得付出努力,投入感情,爱你所做的事。
三、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爱好?
泛泛地说,人可以分成3类:劳累至死的人,忧虑至死的人,无聊至死的人。
一个体力劳动者,一周干了六天苦活,流汗又费力。若在周末还让他去踢足球或打棒球,那就不合适啦。
一个政客,或技术员,或商人,一周为严肃的公务和难题操心忧虑了六天,若在周末让他们还为琐碎小事费脑子,也是很不合适的。
至于那些能支配一切的可怜人,他们能够恣意妄为,染指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对这种人来说,多一种新的乐趣,多一种新的刺激,到头来,都只是添了一份厌腻而已。他们徒劳地四处跑,妄图用闲聊和乱窜来摆脱无聊对他们的报复。对他们来说,用某种形式的纪律约束一下自己,才能有希望走上正道。
四、工作与玩乐
理智的、勤劳的、有用的人也可以被分为两类:
1. 对这类人来说,工作是工作,玩乐是玩乐。
2. 对这类人来说,工作和玩乐是一回事儿。
这两类人当中,第一类是大多数。这类人得到了他们应有的补偿:在办公室和工厂中长时间的工作,给了他们薪酬,助他们谋生。无趣的工作也使得他们对工作以外的玩乐分外敏感,他们强烈渴求着玩乐,哪怕是最简单的、最低等的乐趣。
不过,命运之神的宠儿是第二类人。他们的生活是一种自然的和谐。对他们来说,工作时间总不会太长,每天都像是假日。当普通假期到来时,他们甚至会惋惜,惋惜这假期强制打断了他们那迷人的天职。
然而,对这两类人来说,他们都需要时不时看看别处的景致,改变一下气氛,转移一下注意力。说实在的,那些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可能也是最需要时不时地把工作从头脑中撇开的人。
—————————————————————————————————————————————
我的碎碎念:
无数媒体、公众号在推送鸡汤文时,都会说些类似“做个灵魂有香气的人”之类的话,号召大家去读书,去运动。但是读书和运动是两件相悖的事,做为爱好,它们适用于不同的人。
我平日工作就是读书,读大量文献,每天都跟做阅读理解似的,读完还要写个小总结。所以像我这种人,业余的时候就不适合再读书了。远离文字信息,散散步,做做动手的活儿,这种才是适合我的爱好。
果然,在我决定“生活中不读书”之后,我的面前不再有一望无际的文山书海,只剩下了两三本我感兴趣的书,那些我真正想做的事也终于显露在阳光之下。我头一次感受到了自由。
-
Cthulhu童话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16 05: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