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缅甸农场学习设计人生
我终于向学后空翻那样,做了一个很棒的人生逆转。--褚士莹
《在世界的尽头,归零》其中介绍到作者在NGO非营利组织的一家缅甸农场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文章篇幅很短,其中介绍的农场管理方式,让我为止一动,放在管理人生上也是一样的呀。
书中不断提到的unlearning ,
归零,指的正是清除掉一切过往死板的套路,
真正从事情的本质情况出发。
如我一提到健身,也许你想的是健身房,
但那对于我来说,一是健身房离家路程虽不远,但往返也要花费30分钟,
二是健身房的瑜伽舞蹈等课程一般在晚上,
对于我要晚上带娃的情况相冲突,那怎么办呢?
运动无非是要提高心肺表现和肌肉含量。
具备了基础健身知识,
在家准备好瑜伽垫,家庭可调节重量哑铃,弹力带就可随时锻炼。
小区楼下的跑道和单杠也是很好的运动设施,换上运动衣,带上手机和耳机,就可以愉悦的开跑了。
如果你说家里太小,楼下没有跑道,没事,像我在春节期间回家就带一根跳绳就可以了。
缅甸的这家农场名叫弄曼农场,名字听起来还挺浪漫不是?
但这是我能所料想到再为糟糕到农场不过了。
本身政治情况复杂,附近的村民一年收入只勉强养活一家人(或不够)为了得到短期利益,在山地上撒大量的农药,种完一片就烧毁一片。这块农场可说是全身毒素。
如何扭转这样的恶性循环呢?
作者在其他农场取经时,
学习朴门设计:观察,边界,资源,评估,设计,执行,维护。
于是第一阶段,作者开始了观察。
朴门设计中强调,观察能让我们了解土地内部的各种功能,明白初始的各种关联。有些人建议至少观察土地一年,再进行植栽,在这期间,人们可以把诸如地层、天然植物相等各种因素纳入设计中。跟这块土地相关的万物,不论是风雨日夜、虫鱼鸟兽、土壤水文,都会产生各种模式;为了善用自然的各种模式,朴门设计者要先了解各种模式的运作原理,所以不能像我之前那样,有了等高线图跟土壤分析报告,就天真地以为可以找到答案,一定要花时间观察当地的生态,或是倾听了解当地生态的当地人的观察,并且从中找到一些线索。有些看似无足轻重的观察,其实蕴含着很多资讯。
其他的各项含义:
边界,指各种有形的边界,例如邻居和你之间的墙篱。 资源,包括所牵涉的人员、资金,以及未来你能种植或生产的东西。 评估,对于你所能运用的东西做出仔细的判断。前三个项目的评估,是后三个项目的基础。 设计,是一个充满创造力与迎向目标的过程,你必须尽可能去设想各元素在未来的协同关系。要将各种自然模式应用在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辨别适当的模式类型和潜力,并依地景特性,做出适当的组合。例如,路径可用分岔方式来引导方向,而非九十度直角的路口;从主路径所延伸的花瓣状步道,可增加土地利用并降低对土壤的踩踏等等。 执行,破土施工的过程,要小心挖掘并塑造基地。 维护,需要将基地保持在健康良好的运作状态,只进行小规模必要的调整。良好的设计能排除各种大规模的调整。
作者根据当地情况,更改了给当地农民的福利设施,引进种植方面,种了不与周边农地竞争(NGO项目就是避免带来更多负面竞争)的蜜枣,黎豆,Ipil-Ipil等可以多种用途的作物,还有可以不断分枝繁衍,净化土壤,制成精油,编成房顶的兰岩草。除了农作物,还做起了农场旅游体验项目,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慢慢的,弄曼农场走入了正循环。
朴门设计,同样也可以人生设计
1,观察
特尔斐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
观察自己,接纳当下,就是开启人生设计的第一步。
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为什么?
你每天的工作日程是什么样的,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与工作,
耗费多少时间在无关的琐事上?
你的家庭布置如何?是否便于学习与思考?
观察自己不仅可以是从情绪上,行程上,也可以把范围扩大到朋友圈,社区文化,时代背景中去。
发展心理学中有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来的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个人的发展是个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围环境他认为是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五个层面
第一层:微观系统 个体生活,家庭,学校,同伴,教会
第二层:中系统 微环境和其他环境的联系
第三层:外系统 个体生活的直接环境和个体没有主动角色的环境直接联系
第四层:宏观系统 文化背景
第五层:时序系统 社会环境、文化、社会事件的变迁和过渡。
写下各个方面自己的情况,正是踏上人生设计的第一步。
我自己梳理后发现,
我的优势是,家务很少,做饭或其他杂事并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可能速度也是一方面)
地处昆明还是有很多不错的优势,比如环境美,博物馆及公园,各种大小型付费剧团也有。靠近东南亚,如果要出行也很方便。
劣势可能就是独自一人时,没有人可以来聊天吧??(如果算劣势的话)
如果经常很闷也可以约朋友出去玩或者是自己独自出门玩一会儿。
2,边界
什么是有限的?
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拿出一张空白纸开始写上自己的安排,
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4点50都是自由时间,再加上从早上4点到7点,有三个小时。
一共拥有11个小时。
看了一眼我今天的安排,上午是写文章,
下午是有三门课程和三四本书的进度要看,
给自己的精力调节项目是运动和冥想。
因为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要把精力管理融合进生活里,
穿插让大脑集中注意和发散思维的内容。
如上午集中注意力写两个小时文章,中途进行休息,做饭听音乐(古典乐课程),下午则进行学习和读书,今日的课程搭配是学习学和《学习之道》,《聆听音乐》的课程,英文书半小时和跟读8分钟,以及积极心理学的公开课和书目(读过部分)。还要在休息之余再理顺工作安排思路。
3,资源
在工作之上或是工作之余,你的兴趣爱好或擅长的是什么呢?
以及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平台利于你的优势发挥?
弄曼农场的种植物都有其以下特点,成本低,成果形式多样,周期长,并且价值不菲。
这样的事情,在人生象限是 不紧急但很重要的事情了。
如运动,成本低,不仅让自己的身体能力好起来,也有的人因为热爱运动成为健身教练。
如读书写作,纸质书便宜,电子书更加倾向免费了。读书与思考之余,成为业余作家。
以及各种专业的延伸,如拍VLOG ,美食,设计,绘画,管理,理财等等。
4,评估
评估项目让我们把关注拉回手帐金字塔六项目 :
健康、知识、心灵、家庭、工作、金钱。
判断你与想达到的完善状态有多远。
比如健康类,离想拥有马甲线还有多远。是否需要一边减脂增肌,还是只要增肌即可。
知识类,你的学习或工作上所需知识你是否充足,如果没有,还差哪些硬性知识需要补充。沟通、管理、运营、营销、经济知识等基础常识是否具备等。。
5,设计与执行
一口无法吃成胖子,给大脑的认知一点时间。
认识了自己所处的位置,
清晰看到所已拥有的资源,
评估完所需要的内容后,
按照从健康项开始,做好金字塔最底下的项目(健康、知识、心灵)。
除非你本身拥有坚毅的意志力可以一开始六七项,
不然我从脑科学的角度建议一开始时两三项的行动习惯。
然后慢慢把其他好习惯也补起来。
6,维护
每个月底我会给自己各项评分,
评分的标准是:
五分是满分,
5分,满分,做到月目标,达量,完成其关键要素,培养其习惯。
4分,达量,未达成关键目标,培养其习惯。
3分,未达量,每日有坚持该内容,较为吃力需调整计划。
2分,未进行,因不可抗力
1分,放弃该目标,找新的达成方式(或等待合适机会)
除了给自己打分外,我会采用针对行为本身的自我评估方式,(而不是自我人格攻击,比如说自己不够聪明,或太懒了之类的,这些对改善行为本身没有帮助。)
哪些地方做的好?
哪些地方完成的不够好?
最后回顾,朴门设计:观察,边界,资源,评估,设计,执行,维护。
也许这般看来,你会发现,很多工具都是变换了其形式。
你需要首先清楚的是你在何处,去往何方,有何方法。

最后,祝你在人生路上,愉快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