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仿古人吕秀才作》
抬头不见月,窗前寒气微。
青灯摇古卷,小草映罗帏。
花落芳自隐,蓬飘复生葳。
忧心难明志,寂寞掩柴扉。
柳暗花明处,倏然淡忘归。
注:虽然是古诗,不强求平仄对仗,但还是想隔句押韵。王力《诗词格律》说清人常用韵书有《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另《佩文韵府》诗韵排列相同。检索《四库全书》前两本皆无,但有《御制佩文韵府》,遂查,发现上平韵五微,“微”即为代表字,原四六句用“帷”与“蔚”,“帷”与“帏”通,且“帏”属“微”韵,古人亦常用“罗帏”,故改,至于“蔚”,去声,不如押平声,寻“葳”字,意相近,且属“微”韵。
古人吕秀才,名轻侯,号关中大侠。
记得小时候,老爹教我背唐诗,在根本不解其意的情况下,死记硬背近八十首,上学后,不喜诗歌,好散文,得中国近代散文集一本,手不释卷,后自以为作文须学近代文章名家,如朱自清,郁达夫,冰心,老舍,巴金,茅盾等,时时仿作,近乎呆板摹刻,至于北京不叫北京,写为北平,水泥地不叫水泥地,写作水门汀地,皆为笑谈。高中时有一学期专讲《史记》选篇,不感兴趣,觉得枯燥难懂,读来直打瞌睡。大学对古文兴趣渐浓,为文赞赏质朴简洁,含蕴有味。至于诗,不读当代,少读古近体诗,迄今唐诗三百首尚未读完,读诗不多,却有偏好,爱古诗十九首,魏晋古直悲壮慷慨之作及陶渊明。有时试作古诗绝句,锻字炼句不易,平仄对仗实难,只得不顾贻笑大方,不求声色达意,但为文字游戏以自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