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生活指南
查看话题 >《无缘社会》
这是我的现在,也会是我的未来。
现在已经懒得去结交新的朋友。
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再维系与老朋友的联系。
1-发现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人生阶段不一样,所以走不到一起了。
2-发现我只是备选。随时可以被爽约。
3-发现彼此的付出不对等。永远是我主动,永远是我邀约,永远是我发朋友圈。你占据我朋友圈的大篇幅。而我不配出现在你朋友圈。你朋友圈的是另一批值得你发状态的朋友。——这条稍显幼稚,但是切身感受。我无法忍受。
所以,回不去的老家,亲近不了的家人,渐行渐远的朋友,泛泛之交的同事,陌生的城市。最终的归宿可能就是无缘社会。等到失去工作(或者有幸工作到退休的年龄)的时候,我与社会唯一存在的关联不复存在了。而老了的我,只能期盼自己身体硬朗。做一个网瘾老人啦!在网上打嘴炮,在网上活泼开朗,在网上阴暗偏执,在网上肆意做自己啦。
顺其自然吧。
1-一个人一旦离开了故乡,与老家朋友的联系就会减少;到了双亲相继过世之后,更会变得没有老家可回。
2-藤森君认为,不结婚者增加的原因,可举出以下几项:一,便于独立生活的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备(诸如便利店的普及等);二,收入不稳定的非正规雇佣更为广泛;三,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到了某个年龄必须结婚的社会规范正在弱化;四,女性经济实力上升,不结婚也能够生活的人增加了。
3-与别人失去关联,就像是一种活着的孤独死。没有一个人关心你,你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这样的话,不管活着还是死了,不都是一样的吗?这与自己这个人已经消失了不是没什么不同吗?所以我觉得,确认与别人有没有关联,就是这确认自己是否存在。
4-这是一个任何人不与别人交往也可轻易地独自生活下去的年代。当然,独自生活包含着“无缘死”的危险性,这一点通过“无缘社会”的采访已经明了,但这种生活方式让人感动心情舒畅。
5-在现实社会里,考虑到人际关系,心里话说不会说的。推特上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6-不必拘泥于凡事必须在“家庭”框架内解决的传统意识。
7-我就要死了。真的去死。可我就是死了也没人会发觉。那样的话,岂不是白死了吗?活着死白活,死了又是白死,难道我就是那样的人吗?
8-人在失去关联以后,下一步便会变得找不出自己在社会中的生存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