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哲的影评之《风声》
电影《风声》是2009年9月上映的一部电影。2009那会儿我刚跨入大学校门,还没有培养出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兴趣爱好,于是这部当年吹爆的悬疑电影,愣是只闻其名,未看其身。 年后有了周末这样珍贵而闲散的时光,于是开始用电影来填充,《风声》 是其中一部。故事发生在1942年,汪伪政府举行盛大的国民政府庆典,同时多名军政要员遭遇暗杀,军统特务处长王田香(王志文 饰)和日本皇军特务机关长武田(黄晓明 饰)布下圈套,势必要找出隐藏在剿匪司令部的抗日特务“老鬼”,由此发生的一些列悬疑血腥的故事。 这部电影很棒的地方有三点,第一是演技。我个人非常欣赏王志文和李冰冰两人在影片中的表现,王志文饰演的特务处长,集狠毒、狡诈、圆滑、世故为一体,一只聪敏的走狗形象活脱脱摆在眼前。李冰冰饰演的李宁玉,是伪军剿匪司令部译电组组长,当被怀疑的那五个人一起走进裘庄的时候,我一度以为“老鬼”就是李冰冰,她看起来太冷静了太自制了,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李冰冰的演技最为精彩的地方在影片最后,她看完顾晓梦绣在她旗袍上的摩斯电码后,那无意识的抽了支烟放在嘴里,吴志国给她点了火,她大口大口连吸了几口,烟在口鼻之间汹涌出来,眼泪和鼻涕也汹涌出来,她没有哭出声,气息颤抖,拇指指甲放在唇齿之间,手也在颤抖着,难过和痛苦不用一句话就全然烘托而出。当然,其他几位也都是演技派扛把子,周迅的任性和灵气,张涵予的一脸正气,英达的温吞胆小,这些都是这几个演员身上已然存在着的气质,演技很好,但谈不上突破,苏有朋倒是有突破,演了个弯了的男宠,我挺喜欢他妖娆的样子,可惜死得太早。看了一些现下流量明星的演技,再看这部电影,单论演技,真是一派的神清气爽,五脏六腑都舒服。 第二点,调色。电影色调颇复古,烘托得整个气氛更加的压抑和冷酷。 第三点,剧情。一开始交代了为什么有裘庄审讯这件事的背景,然后五个有嫌疑的人被关在一个地方,谁也不知道这中间谁才是“老鬼”,武田不知,观众也不知。五个人,谁看起来都不像,谁看起来都像!观众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影片充满了引导人想要看下去的欲望,这一点非常成功。 这部电影适合成人看,因为其中血腥的审问和需要思考的真相,小孩子看了会留下阴影的。但是导演没有将这部电影推向一个悬疑片真正令广大观众信服的高度,我觉得电影有如下几点不足之处: 第一,怕观众看不懂,过早揭露剧情。白小年的死,死得太早,死得太突兀。单凭一个笔迹对比就认定他是“老鬼”,用刑问不出什么,还威逼司令去亲自断送他的心腹。最后白小年死前说自己真不是,然后他们就信了,信得过于草率。影片才到一半,英达还没被单独审问,说自尽就自尽了,五个人死了两个,剩下三个,李宁玉被武田单独审了一遍说排除就排除了。如果剧情能够再往后压一压,给几个人一个两个爆发点,会更加精彩。 第二,吴志国和顾晓梦相互不知道对方是自己人,关在一起后,单凭一个唱词就能确定是自己人,还说是他们一直在用的暗号。古代行军打仗都知道每隔一两天换个暗号,军统特务时代,一直用一个暗号,开玩笑呢吗这不是?这暗号还能随唱腔变化传递不同信息,如果这么神奇,还用摩斯密码干嘛,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唱歌好了。 第三,电影开头小护士被抓,各种刑讯审问出了一本密码本,然后通过密码本找出了传递的信息。做特务的都是一条线一条线的,小护士失踪了,这条线都断了。这条线断了以后,都不查找人的吗?不做应对措施的吗?正常人应该就会为了安全起见,换一个密码本,不在用原来小护士知道的那个密码本了。 第四,顾晓梦非要赴死。她和吴志国已经商量好了,由吴志国来顶。吴志国已经把注意力吸引过去被打的半死不活了。她又去找李宁玉,一番真情实感的告白,求李宁玉揭发自己救吴志国。她怎么知道李宁玉揭发自己的时候吴志国还有命在?在这条安插的特务线里,吴志国是接触不到译电信息的,而她顾晓梦是花了一架飞机的代价辛辛苦苦安插进去可以直接接触到译电信息的人,她的活着无比重要,对于组织来说,吴志国牺牲救她是最好最长远的打算,可她非要自己去赴死,想不通。 第五,我一直以为,顾晓梦和李宁玉一番告白是求李宁玉将信息带出去。谁知道最后信息是靠顾晓梦绣在内衣上的电码传出去的。我都要喷血了。人家杀了你就能保证人家不焚尸丢弃吗?就能保证自己的同志们真的能找到你的尸体并且解开你的内衣来查看吗?还有顾晓梦是从背后被打了几枪打死的,这能保证内衣上的电码还完好无损吗?这个比用唱歌来传递更不可靠。 如果这部电影剧情上更加严谨些,导演们更加克制些,这部电影价值可能会提高好几个档次,一部中国版的《无人生还》就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