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
P4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的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
P79人们意志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每时你都需要做出决定,这样的绝对将使你要么屈从于致命的暴力,要么保持自我内在的自由,同时也将决定你是否成为环境的万物,是否抛弃自由和尊严而变成标准的囚徒。
P133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负责人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P10第一阶段——收容阶段:
显露的症状是惊恐,这种恐惧往往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就已经产生。
(同时介绍“暂缓性迷惑”:被宣布处决的人在行刑前的最后时刻会产生可能暂缓执行的幻觉,作者在初进集中营时也抱有这种希望,相信最后结果不至于太糟)。
P25第二阶段——适应阶段:
一个表现相当冷漠的阶段,在这期间,人的情感进入一种死亡状态。同时囚徒还遭受痛苦的感情折磨(比如对家乡家庭的思念、对周围丑恶的厌恶等),他们还要抑制这些情感。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是囚徒第二阶段心理反应的表现,这些症状最终会使囚徒对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无动于衷。正式由于这种冷漠外壳的包裹,囚徒才能真正的保护自己。
(但囚犯的内心生活可能很极端,他们能体验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艺术美和自然美,尽管这也可能是由于我们渴望借由许久没见的大自然的美而转移目前的痛苦)。
P45作者在这一阶段领悟到: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
“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是否健在,爱以什么方式终止是很重要的。
P53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够使人漠视困苦。
P61在一个不再承认人的生命价值、剥夺人的意志并使之成为消灭对象的重压之下,人的自我最终会遭受价值缺失之苦。
P86我们曾经说过,犯人容易忆旧,为的是忘记眼前的痛苦。但剥去当下现实性就会蕴含着一个危险,那就是容易忽视积极度过集中营生活的机会。将我们的“临时的存在”看作不真实的,本身就是使犯人丧失对生活的把握的重要因素。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人能着眼于未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这就是他的救赎之道。“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P92…这些任务(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对生命的意义作一般的定义。对生命意义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它构成人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对我们(犯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个单一情境的潜在意义。
P95一旦他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他就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他知道自己存在是“为了什么”,也就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
P104第三阶段——被释放的犯人的心理学
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觉叫“人格解体”。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像是在梦中一样。…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得到解放,反而面临着某种危险,尤其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突然消失的情况下。这种危险就是心理的减压病,囚徒觉得自己可以随意而轻率地运用自己的自由了,他们痛苦的经历成了为所欲为的借口。
除了道德出轨外,还有两大因素可能损害被解放囚徒的人格:回到原来正常生活后的心酸和理想情景的幻灭。
P124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前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强调什么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总是指向某事或某人。
按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方式发现生命的意义:
1)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P129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是20世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可能由于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双重丧失。1、丧失了赖以指导其行为并因此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的本能;2、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的消减。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以及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叔本华: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同时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金钱、享乐所替代。
P149生育不是生命唯一的意义,因为要是那样的话,生命本身就没有意义了。本身没有意义的事情,仅仅通过使其延续下去,并不能赋予其任何意义。
P156矛盾意向法
矛盾意向法——关注你所害怕的事情。
技术基础源于两方面的事实:1、正式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2、过度渴望使其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