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沈向洋家的故事
转载 沈向洋,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美国工程院院士。 向洋的母亲和我母亲是一个村上的,从小在一起长大,至今还走动。他的父亲是上海知青,那时是我们乡里的中学数学老师。向洋13岁就上东大了。他还有个弟弟,也是东大毕业的。上高中后我才认识兄弟俩,记得那时他弟弟非常调皮。上小学时,放学早,他家就住学校,父亲是班主任,弟弟就跑到班上和男生下象棋,然而不一会那些大哥哥就输了。这是我对他弟弟小时候最深的印象。 我经常在街上遇到向洋母亲,年纪也大了,父亲身体欠佳出门不多。每次遇到他母亲,佩服她眼力好,老远就喊我,她说她以前就想个女儿,我妈有三人,她羡慕。其实我知道她说的客气话,她的儿子名闻天下,谁都羡慕呢,尤其是我母亲。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向洋了,都要打电话给他母亲,道喜开心。然后我母亲电话放下来,就是一顿长吁短叹,说向洋这样的孩子才是父母的骄傲。我想此时母亲难过的不是我没什么出息,是他的两个儿子默默无闻,大学边都没沾过吧?哈哈哈。 以前向洋在北京工作时,他母亲一直帮带孙子。记得一次我遇到她,说阿姨怎么瘦了不少?她叽喳一番说,在北京和他们合不来。不仅是吃,而且在孩子培养上都不一样。吃呢,好比说买点排骨,媳妇要一遍遍用水烧开后倒掉,最后看不到一点油星才行。她说:这样还有什么营养呢?——但是,得听他们的。平时也没个人说说话聊聊天,那里全是高知专家,说普通话的都少,都说外语。在家除了看看电视,都快变成哑巴了。 我们那地方的老一辈人迷信,向洋外婆、母亲也是。从小,清明、春节外婆母亲都要带了他们兄弟烧香,只要从美国回来,就要去。这也算是习惯了。记得那时我们成绩不咋时,我母亲也学着他们样,将我们拖了去烧香磕头。我不肯,我说是封建迷信,母亲就生气地说:人家向洋那么有出息的人,都听话…… 向洋的父亲说话不多,数学教得非常好,后来到教育局当局长了。向洋母亲能说会道,对人客气和善。从小教育向洋,说他是家里老大,在外面工作,一定要有“大儿子精神”。他家的教育,虽然父亲是老师,但是母亲更为严格,因此母亲绝对是主角。有一次向洋考了第二名,妈妈叫他坐下来,对他说:“其他同学回家还要挑猪草放牛,你回家什么事都不做。为什么不能考第一?”向洋那次,红了脸,并下了保证。阿姨说,从那后,他就形成了习惯:学习要尽力,成绩要最好。能做到这样的孩子有几个? 再来说说他弟弟。 用他母亲的话说,弟弟也非常聪明,智商比向洋还高。但是呢,他就和向洋完全不同,虽然从小一样的教育。大学毕业后,弟弟和我成了同事,她母亲有时碰到了说要我关照他,说来真好笑。这弟弟完全就是个社会人,天天和几个哥们,下班后打牌喝酒,在办公室坐不住,喜欢串门,喜欢说话,好交朋友,爱喝酒,人非常直爽豪放。她母亲有次说,他这样上班没意思,向洋说给点钱让他开个公司或做点实业,他嫌烦和累,不愿意。阿姨说,怎么会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呢?真是奇怪。她说,看到向洋每天工作那么忙和累,说话的工夫都没哦,一天睡眠不足5小时。哪象这弟弟,天天在外喝喝玩玩,连自己的孩子都很少管。4年前,弟弟将孩子也送到美国了,他说这样不烦神了。弟弟长那么胖,向洋长那么瘦,一个只吃不动脑子,一个动脑子太多了!说劝他歇歇,他都说没时间,来不及! 说实在话,家长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但是子女长大了,特别是进了大学后,自己内心估计都有小目标了,有的希望将来是巅峰岁月,有的只想岁月静好。 我母亲非常羡慕向洋的母亲有这个闻名的儿子。前年,总书记去美国访问,去了微软公司,是向洋给解说并演示的。母亲在家不知看了多少遍,还打了几个电话给阿姨。但是阿姨开心之余还是安慰母亲:“我们现在也年龄大了,儿子远在美国,也照顾不到。就是给国家培养了人才。对家庭来说,还不如在身边的呢!” 我和母亲说,你生病了去医院了,我们都能及时过来。可是向洋父母生病了,儿子在美国来不了啊,还是要在身边好啊。母亲这才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