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好学]春秋时期,孔子经常宣讲“雅言”
语言学家指出,上古时期,“雅”和“夏”相通,所谓雅言即是指夏朝人流传下来的,广泛使用于今天的黄河、洛水一带的河洛古语,由于从夏朝、商朝到周朝都定都于河洛一带,到了东周迁都洛邑后,作为各个诸侯国与天下共主东周交流的共同语,雅言此时开始向洛阳音倾斜,这也就是后世汉人广泛使用的“洛阳读书音”的古老源头。
说起来,无论是位处西北的戎人首领驹支,还是位处今天山东一带的孔子,他们所说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汉人“普通话”——雅言。而雅言背后的河洛古语,正是今天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吴方言,以及存在于福建、广东以及台湾地区的闽方言、客家话、粤语等的共同祖先。
换句话说,在今天被视为鸟语的吴方言、闽方言、粤语、客家话等语言,要更为接近汉人祖先所使用的语言,而异族色彩浓厚的现代普通话,此时根本仍未诞生。
内部方言杂立的古老华夏族,正是通过雅言,紧密团结在了一起。也正是通过雅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沟通往来,孔子的游历诸国,以及诸子百家的纵横游说,才得以说得清、听得懂。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