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naya aculeata
Day 54 Bonnaya aculeata 伞序泥花草(拟名)
拍过的泥花草都已经提及,接下来的内容又会是没见过的物种。
泥花草属在属下有两个组,分别是泥花草组 Sect. Bonnaya 和 Sect. Aculeata,后者的特征是花序的类型跟泥花草组不一致,为伞形或者头状,而泥花草组则都是总状花序或者变体。
aculeata 本意是具棘刺的,但泥花草属已经有刺齿泥花草,拟名时再以此为特征,则容易混淆。而 Bonnaya aculeata 的花序近伞形,因此拟名为“伞序泥花草”,是个能体现特征的选择。
(好吧啰嗦了一堆,其实我并没有拟名的权限)
据记载,这种泥花草分布于缅甸和老挝。而据 Chuakul W. Lindernia aculeata (Bonati) T. Yamaz.(Scrophulariaceae) newly recorded for Thailand[J]. Thai Forest Bulletin (Botany), 1999 (27): 37-39.,该物种在泰国也有分布。
我在网上查到的该物种的图像,正是来自于其在泰国的分布记录。
http://phanom.myspecies.info/taxonomy/term/67/media



它的锯齿甚至比刺齿泥花草还要更加锐利一点,也无怪会用 aculeata 作为种加词。

以下为英文描述的译文:
一年生草本。茎简单,直立,高 1.5-10 cm,四棱形,节上不生根,除节上有少数匍匐毛之外无毛。
叶为单叶,对生,线状披针形,6-18×0.5-2 mm,无柄,具1脉,此脉于上下面均突起,顶端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齿,两面无毛。
花序段,近伞形,具 4-10 朵花,顶生及腋生。聚集;花梗长 1-4 mm 或无柄。
苞片线状至线状披针形,约 4 mm。
萼片圆柱形,长 3-5 mm,5 深裂,裂片丝状,锐尖,5 脉,朝尖端稍粗糙。
花冠二唇形,管状,紫色,长 4-7 mm;上唇椭圆形,浅二裂;下唇三裂;中裂片卵形;侧裂片扩展。
雄蕊 4,后方一对长约 2 mm,可育,前方一对退化为不育雄蕊,长 0.3-0.5 mm。
子房椭圆形,长 1-2 mm,无毛,花柱丝状,长 4 mm,柱头两片状,长 1-1.5 mm。
蒴果椭圆形,6-8×0.5-1 mm,长于宿存萼片,室间 2 裂。
种子多数,细小,短圆柱形,0.5×0.26 mm,具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