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今日是寒假的尾声,明日一早便会去注册。
由于实践项目是在乌镇了解旅游开发的模式,前期搜集的资料挺丰富所以除了去采访木心美术馆的副馆比较硬核之外,剩下就是瞎逛。
因为同学从杭州上海过来,而从学校到虹桥又有一小时的地铁,再加上四十分钟的高铁,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景区其实也快正午了。小时候来过,那时候觉得很有趣,跑来跑去,还有各种小食。后来,其实也是过了好久,到了高考之后,去过两次,几乎都是为了去瞻仰木心的艺术。
去年暑假,老爸带我和麻麻去了一家小餐馆,他之前来吃过,觉得味道不错,便想让我们也尝尝。门面有三间,所以其实不小,但是这家饭店不实在主要的街道两旁,而是在房子的背侧,面朝南,和植材小学同一条街,位于西侧。看了一下位置,南宫路456号,盛氏土菜馆。算是美味藏在陋巷的感觉。
老板也是本地人,我记得当时他带着高高的厨师帽,留着小胡子,矮矮的,脸方方的,给你一种稳重又老道的感觉。
菜一碟一碟端出来,发现他的菜,的确农家菜,但似乎相比之前我说到的糙胡子他的更有技艺。我的印象是,就是同样的菜,他有新的玩法。我记得有一道菜,当时是夏季,或许虾比现在更多,然后一碟大概八只,不能说巨大,但是比一般的明虾稍大,剥好,下面垫着甘蓝,上面放沙拉酱。你会感受到,他的菜,有种匠心。吃到盛师傅的菜,你才会体会到,传统的乌镇厨师,是多么有心思,把一道菜做入味,做得让你觉得有意思,让你回去还想回来再尝一尝。
今天由于同学要乘高铁返回,所以不能久坐,我们大概五点出头前去。盛师傅躺在躺椅上休息,老板娘看见有客人来了,就把他叫醒:来客宁嘞~烧菜嘞~然后表明了自己曾经吃过,今天带几个同学来吃,想要稍微快一点的。便点了一道白斩鸡,油闷春笋,青椒木耳炒猪舌,香菇青菜,和一道肉末蒸鱼。我其实问了老板娘有无鲜虾,我细细的描述了一番,但她说现在只有河虾,或许是因为季节,这里的菜也会有些变化。不过我想,这几道菜,盛师傅也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因为是今晚第一批客人,上菜一道接一道,白切鸡肉的清淡,猪舌的柔软细腻和蒸鱼的滑口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碗米饭,拌着这几道佳肴,可谓正好。通行的朋友都能适应这种江南的美味,不咸不甜,口感既有鲜脆的焖笋,又有柔软质地的猪舌,大多都比较适中,温和,没有去追求艺术性,但是远远会超过人们对“土菜”二字的预期。
或许,乌镇很会包装自己,木心馆,戏剧节,互联网······但是土菜馆,一个厨师老板,一位点菜的老板娘,一位端菜的奶奶,三个人,三间房,独守他们的技艺,默默地为远方的来客,和附近的友邻熟客一丝不苟地供应着地道的美食。
来了,就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