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届奥斯卡
查看话题 >小年与大年:2019年奥斯卡个人评述

曾几何时,“奥斯卡小年”成为影迷级评论者的口头禅,伴随着近年来奥斯卡提名作品水平的平均化、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提名选择的“兼顾公平”、新媒体播放平台的介入等原因,能够获得统一高度评价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少,加之以近年来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众多颇有争议的“改革”——从外语片“国家队选送”到“最佳影片”扩军,今年更是为了挽救收视率缩减时间,决定取消最佳摄影等奖项的现场直播引发众怒,“奥斯卡小年”则似乎变得一年不如一年。

其实从整体上看,今年奥斯卡的整体水准与去年相差不多,C位对决去年是《水形物语》vs.《三块广告牌》,今年则是《罗马》vs.《宠儿》(当然前两号种子都非美国片似乎也坐实了今年奥斯卡的尴尬),“政治正确”的黑人电影“保送名额”从《逃出绝命镇》交棒给《黑豹》,不过相较之去年名不副实的最佳导演、男主提名(更不要提爆冷拿到原创剧本)集于一体,今年黑人电影的质量更高——关注种族融合的《绿皮书》,将种族抗争结合美国历史的《黑色党徒》、从平权抗争到自身关系与情感的《假若比尔街能说话》,由此看来《黑豹》更像是一种“荣誉奖”,视为奥斯卡向商业片与普通观众市场含情脉脉的橄榄枝,另一个“保送名额”LGBT主题同样比去年丰富,去年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一枝独秀,今年则分散在《波西米亚狂想曲》、《宠儿》、《你能原谅我吗》中,当LGBT成为一种电影故事中的元素而非第一主题,似乎才是更加成熟的电影制作与艺术审美倾向;“历史/政治纪实”主题是去年的强项,有《敦刻尔克》、《至暗时刻》、《华盛顿邮报》三个最佳影片提名,今年则独宠《副总统》,几乎是第三号种子;而在遗珠方面,去年《灾难艺术家》和《我,花样女王》没有收获最佳影片题名最为遗憾,今年则集中在外语片上,继续印证着最佳电影引发而出的今年好莱坞电影的弱势,在过誉方面,去年似乎更加偏重于观众口碑,除了《逃出绝命镇》收获四项重要提名(获最佳剧本),《金刚狼3》和《极盗车神》也获得剧本和剪辑提名,《魅影缝匠》则成为隐藏的最名不副实的“最佳”,今年则被Lady Gaga的流量带走,《一个明星的诞生》充满了“山寨经典”的味道,结合《波西米亚狂想曲》同样也是观众口碑爆棚但评论冷淡(皇后乐队的音乐加持基本确保了拉米·马雷克的“昙花影帝”)。总之此消彼长之后,总体上感觉今年奥斯卡其实更加回归到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喜爱的主题与呈现方式,黑人/LGBT电影质量更高,加上非英语片的全球化质量井喷,反而有白人电影拖后腿之感。

(预测)最佳影片:罗马 Roma
获得金球奖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无疑目前继续在领跑,不过优势已经被《罗马》消弭殆尽,之前《波西米亚狂想曲》对《罗马》最大的优势在于学院的保守派们对于网飞的抵制——去年网飞的头牌《泥土之界》只获得了一些次要提名,不过将胜算压在评审对对手的敌意而非自身的质量本来就是不靠谱的事情,随着英国电影学院奖将最佳影片颁给《罗马》,似乎《罗马》在今年的颁奖礼上横扫进一步有可能成为现实,而《波西米亚狂想曲》还有布莱恩·辛格丑闻的不确定影响。
《宠儿》获得最佳英国电影奖,从重要提名上看与《罗马》也不相上下,更接近于去年颁奖前的《三块广告牌》,不过看起来更有希望在女主/女配上与现在的头号选手扳手腕;《绿皮书》被很多黑人影迷期待爆冷(毕竟谁都不会真的期待《黑豹》),不过它的主创也面临着“不妥言论”方面的麻烦,《副总统》很有趣,贝尔继续为艺术“献身”不过也就到此为止,《黑色党徒》与斯派克·李入围,更像是奥斯卡一贯的“白左本色”,如果抨击美国得有礼有节也会得到喝彩。
个人选择:波西米亚狂想曲>罗马>绿皮书>宠儿>黑色党徒>副总统>黑豹>一个明星的诞生

(预测)最佳男主角:拉米·马雷克 Rami Malek
说起来四大表演奖的最重要风向标并不是金球奖,而是演员工会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男主/男配几乎非拉米·马雷克/马赫沙拉·阿里莫属,拉米·马雷克是埃及移民后代,之前最重要的作品是电视系列剧《黑客军团》,还客串过《博物馆奇妙夜》三部曲,如果正式封帝也将成为吉米·福克斯之后最弱的影帝,拥有神奇“变形体质”的贝尔却只有小概率爆冷机会,不过无论如何,奥斯卡最佳男主将连续两次颁给表演真实历史人物的角色,维果叔和达福叔都是多年老戏骨,和很多终身无缘影帝的伟大演员一样,都自带在某种意义上“生不逢时”的属性(维果叔第三次提名最佳男主,《东方的承诺》输给刘易斯,《神奇队长》输给现象级的卡西·阿弗莱克,本次又要重蹈覆辙;达福叔首次提名男主,之前三次男配提名分别输给迈克尔·凯恩、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和山姆·克伦威尔),布莱德利·库珀之前两次提名男主,一次男配,《一个明星的诞生》获得两个评论家(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导演、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协会的授奖。而最为可惜的则是颁奖季伊始领跑的伊桑·霍克,同样由于不当言行,《第一归正会》只获得原创剧本提名,成为本届“政治正确”的牺牲品。

(预测)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 Mahershala Ali
男配方面,马赫沙拉·阿里三年内两获奥斯卡,俨然成为当今好莱坞黑人演员的一哥,上届男配山姆·克伦威尔继续提名,以神似而非形象扮演前总统小布什,只是进一步发挥美国人形象中的“蠢气总统”,其他提名者则似乎更大概率是公关的成功者。

(预测)最佳女主角:格伦·克洛斯 Glenn Close
女主方面,格伦·克罗斯领先优势较大,之前获得过六次提名(3主3配),如果封后将是继杰西卡·坦迪之后,近年来获得最佳女主角年龄最大的女演员(72岁),最大挑战则是Lady Gaga的影响力,自从进入电视电影圈后,Lady Gaga获得了名不副实的褒誉,不过如果真的爆冷恐怕也只能归咎于当下这个浮夸充满虚伪的时代了。奥利维娅·科尔曼更多则是X因素,威尼斯影后领跑颁奖季并几乎囊括所有影评人奖,却在最重要的演员工会奖失手;罗马的女主女配双双压线进入提名,墨西哥女演员阿巴里西奥和玛丽娜·德·塔维拉第一次进入学院和观众的视线,也符合每年学院在表演奖提名五强中的各自角色定位。

(预测)最佳女配角:雷吉娜·金 Regina King
四大表演奖中最不确定的是女配角,由于演员工会的最佳女配艾米莉·布朗特根本没有获得提名——将实际上的女主报名女配的原因是布朗特还有《欢乐满人间2》的女主公关任务,不过结果却是两败俱伤,金球奖得主雷吉娜·金牌面占优势(还有黑人演员身份加持),最大挑战是《宠儿》的双女配(艾玛·斯通其实更有资格与科尔曼一起竞争双女主,颁奖季的主配角报名始终充满了公关策略与博弈)。

(预测)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
近几年来,学院在选择导演的提名时按照严格的“兼顾公平”原则,平衡好莱坞/非好莱坞、英语/非英语、白人/黑人、男性/女性和新导演之间的选择,因此基本上再难看到譬如2011-14年间,众多高产高质大导演之间的“神仙打架”——2014年(阿方索·卡隆/马丁·斯科塞斯/亚历山大·佩恩/大卫·O·拉塞尔/史蒂夫·麦奎因)、2013年(李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大卫·O·拉塞尔/迈克尔·哈内克/贝赫·泽特林)、2012年(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马丁·斯科塞斯/泰伦斯·马力克/亚历山大·佩恩/伍迪·艾伦)、2011年(汤姆·霍珀/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大卫·O·拉塞尔/大卫·芬奇/科恩兄弟),而今年在《罗马》的强势之下,阿方索·卡隆毫无疑问将第二次获得最佳导演,“墨西哥三杰”的第二轮奥斯卡旋风似乎又将来临。

(预测)最佳原创剧本:阿方索·卡隆(罗马 Roma)
(预测)最佳改编剧本:巴里·詹金斯(假若比尔街能说话 If Beale Street Could Talk)
今年奥斯卡颁奖流程的变脸,将最佳摄影/剪辑放在广告时间颁发令无数电影人不满,不过最后还是收回成命,并且反倒增加不少关注度。在剧本方面,阿方索·卡隆很有希望收获单年度的第二座奖杯(他的目标是包揽导演/剧本/摄影三个奖项,如果成功将是奥斯卡第一人)——之前曾经凭借《你妈妈也一样》和《人类之子》两次获得提名,而保罗·施拉德能够在多年后重回奥斯卡舞台,可惜作品却成为“政治正确”的牺牲品。在改编剧本方面,戛纳评委会大奖《黑色党徒》与巴里·詹金斯改编詹姆斯·鲍德温原作的《假若比尔街能说话》无论从质量还是黑人身份上都有优势,谁胜都在伯仲之间。

(预测)最佳摄影:卢卡斯·扎尔(冷战 Zimna wojna)
最佳摄影的看点还是在阿方索·卡隆身上,不过《冷战》在美国摄影协会奖上的爆冷几乎宣告逆袭,出生于1981年的摄影师卢卡斯·扎尔近年来佳作不断,除了《冷战》之外,还有《多甫拉托夫》和《至爱梵高》。

(预测)最佳剪辑:约翰·奥特曼(波西米亚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
最佳剪辑奖自2013年的《逃离德黑兰》之后,就再也无缘每年的高提名电影与所谓的“最大赢家”,去年的《敦刻尔克》一枝独秀,而一直以来剪辑奖更加青睐于那些有大场面(战争/科幻),或者风格高速紧张的作品,也不排除通俗类型片,从这个传承上看,将在《黑色党徒》与《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择其一。

(预测)最佳外语片:罗马 Roma
该奖项基本是本届奥斯卡最没有悬念的,而2018年又是非英语片的大年,很多亚洲观众不仅为《燃烧》抱不平,同样较之好莱坞对墨西哥导演的青睐,大家更为李沧东或者是枝裕和没有获得更大的奥斯卡肯定感到气结大于遗憾,在“政治正确”方面,亚裔恐怕才是真正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