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才发现的生活真相
查看话题 >「注水博士」: 高等学府里的牛鬼蛇神

翟天临因为在直播中,不知道「知网」是什么而导致博士学位遭质疑,春晚节目的「打假刑警」被打假。他的微博也停留在「致歉信」,在微博里委婉承认自己学术态度不端、论文抄袭。最新的留言数量已经突破25万。
关于翟天临事件,最经典的评论是:「翟天临属葫芦娃的?一根藤上摸出七个瓜?」
他的「北京电影学院博士」人设轰然倒塌,牵扯出中国知名高校论文抄袭、教授娶学生、滥用公共资源拍摄电影等一连串大瓜,搅动了整个学术圈和娱乐圈。
网友开始热议:高等学府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牛鬼蛇神?
集体篡改的分数,只手遮天的权力
翟天临两天写出论文,写不对导师名字,却热衷在公众面前顶着「博士」人设引来公众群嘲。但更让大众深恶痛绝的,是侵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资源,是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一系列神圣高等学府背后,权力的垄断、腐败、只手遮天。
几天前2019年考研成绩公布。同这消息一同上热搜的,是一名网友连发8条微博举报2018年的研究生复试中,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军等4名主要领导集体篡改考生复试分数,5人分数被改高,3人面试成绩被改低。

2月14日晚,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中心发布说明,学校已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目前,四位涉事领导已停职并接受调查。

这四人在学院中的头衔分别是:院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副院长。在学院权力体系中若四人联合,基本已只手遮天。
事件虽然在一年后被捅破,但被篡改成绩的学生们过去的走向未知,很难衡量是否影响了他们的前程。
很难想象这一年,或者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被权力垄断的这些年,有多少学生因为不公正、不透明的评审制度而与理想失之交臂。
更难想象,在中国每年有多少学生因为权力腐败,而在有限的资源面前被挤下独木桥。原因只是因为领导们相中另一个「更利益相关」的候选人。
垄断的资源,拉高的成本——知网
整个学术圈,糟糕的不止制度,还有资源的垄断。
翟天临因为不识「知网」而被网友顺藤摸瓜出一出大戏,但学术资源「知网」最近也陷入争议,毕竟它本身的商业运作并不多干净。
「知网」的全称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支持下,由清华和清华同方发起建立的工程。

根正苗红的背景,实质是包括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年鉴、统计数据、图书的文献数据库。
本身定位为「知识库」的知网,却早就商业成熟的「金鸡蛋」:知网的上市公司同方股份披露的2017年报,显示,2017年知网的收入为9.72亿元,净利润1.96亿元。

高利润的背后,是弱势的学生和被压榨的高校。
前几天,苏州大学法学院一名学生把知网告上法庭,他想下载一篇7元的付费论文,却需要先充值至少50元钱(知网的最低充值限制),剩余金额经过多次与客服的协商都无法退回。2月11日,江苏省姑苏区人民法院认定知网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
不仅垄断,不仅支付手段不合理,知网还每年涨价。
几年前,北京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都因为知网的涨价幅度惊人而选择停用。武汉理工大学之前的通知表示,2000年以来知网的报价每年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

忍无可忍,还需再忍。
知网本身垄断许多文献资源,而知网用户群体和频率庞大,离开了知网,高校的科研项目难以进行,如果学校宣布停用,教职人员和学生的文献需求根本无法实现。
于是两次知网停用事件,都以高校的屈从作结。
倒逼机制?「一起买论文,成为体制的一部分吧」
学术腐败、权力垄断,走入学术圈,本想创造知识,却仿佛来到黑暗丛林。
就像一个倒逼机制,在外部压力前不得不得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压力的运作过程,既是压力,也是推力,但在高校这种权力被垄断、发声途径有限的地方,却可能使体制内的人感到惊恐,感到不安全,感到危机,从而放弃改变,决心让自己成为腐烂体制的一部分。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学生赵某,经北京师范大学时任教务处处长涂某疏通,成功免试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研究生。跨越三所知名高校,触目惊心,却仍然只是冰山一角。

更可怕的是,腐败的制度也让学生腐化。「论文买卖」、「代发代写」早就是高校公开的秘密。背后的原因,是每个学校各院系的保研加分细则几乎都有发表论文的科研项,通常一份核心期刊有2分的加分,而一般期刊也有0.1~0.3分不等的加分。

为了获得保研资格,不少学生通过「买版面」,用1000-3000元不等,将论文发表在所谓的「期刊」上,取得公费研究生资格后,便可获得几千甚至上万的奖学金。更悲哀的是,整个体制就是囚徒博弈,即使你坚守不买,你的竞争对手总是会买。花钱买论文的同学依旧有赚头的。

每年因为坚持不买论文而与保研资格失之交臂的人大有人在。学校没有相应的审查流程,有学生被迫无奈买论文,然后说:「以后成为更有能力的时候,再改变这破烂体制吧?」
只是,当我们成为既定政策的受益者时,我们还有离开环境、改变体制的动力吗?
我们在谈论学术腐败的时候,到底在愤怒什么?
翟天临的事情引起一串又一串的大瓜。最后北京大学作出声明,承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并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讨。

大众却不买账。这声明颇有「自罚三杯」的感觉,翟天临是怎么被选上的?挑选标准和流程是什么?其中是否存在利益交换?与他一同竞争岗位的人又是谁?
大众出奇的愤怒,一是因为原本应纯净、进行知识教育的高等学府一次次地传出学术腐败、权力滥用。
另一个原因,是通过学习,进入高等学府,毕业后找到好工作飞黄腾达,仍然是中国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当普通学子的向上流动渠道被堵塞,为年轻人带来的困顿。
借助翟天临事件以及逐渐浮出水面的学术腐败,高校应该建立更加透明、完善的评议机制,也鼓励体制建立一个监督渠道,让遭遇不公的人有一个安全的发声渠道,让阳光重新撒进高校,让公众重新对学术圈建立起信任。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遁遁世风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5 19:19:16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20 04:11:25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30 00:37:47
-
烦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6 19:51:15
-
chap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2 08:54:08
-
froi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22:42:51
-
broccoli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19:18:34
-
容容容89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17:19:35
-
豆友180587265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17:02:4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13:52:49
-
谢晴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10:55:16
-
Hes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10:43:52
-
tamar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10:41:00
-
渔夫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08:04:55
-
𝙊𝙯𝙮𝙢𝙖𝙣𝙙𝙞𝙖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07:58:52
-
不迷蝴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1 01:00:11
-
brea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0 23:41:02
-
豆友192045357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0 23:18:36
-
不再天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0 22:56:14
-
UP猪猪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0 2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