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城市里生活已经是一种习惯
在这里生活的的越久我就越迷恋它。——木水写于2017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
我记得那天下着小雨,下班后我撑着伞急匆匆的往住所赶去,其实那天我压根儿没什么事,走路快只是我的习惯而已。我不是很高步子迈得也不是很大但走起来却时常给人一种匆忙感。身在这座城市里鲜有能让我停下脚步的人,更不会突然有个人在人群里朝我挥手叫住我,然后和我肩并肩站在路边讨论下班要不要一起去吃点东西。在我的脚下,这座城市就只有属于我一个人,而我是也爱极了那种感觉的。
倘若身在老家,我的脚步则要比平时慢上不少,因为很有可能在某个街的拐角处会遇到一个熟人,而那是需要打招呼或停下脚步与之寒暄的。我因在城市里呆久了,家中脚下的喧闹到让我感到极为难堪和不自在。
如果想要拿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来解释的话,那种感觉就像跑步,当你畅快淋漓的迈动你的双腿时,突然有个美女走过来找你搭讪,但是剧烈运动下的身体是不允许你骤然停下来说话的,所以拒绝是你本能且正确的反应。而那些爱跑步的的人也多半是一些安静的人,有时在他们看来跑步带来的愉悦感要比与人交际时带来的愉悦感更让人安心,同时他们的内心也更加强大和睿智,他们是能自我反思的那一类人。
在一座城市里生活,要说有什么熟悉的人,除了公司同事之外那一定就是外卖小哥和快递员了,貌似他们比家里的父母更能了解你喜欢吃什么了,平时见他们的次数可比见父母亲的次数多多了,而这种时代所带来的特有的属性好似也在慢慢拆解人的两面性,一面我们在公司做一个努力优秀的员工,一面回到家做个一言不发的沉默者,而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想要深处的了解一个人,那就看他独处时在做什么,这对谁来说都有效,同时这也是极为矛盾的,独处一词的解析不允许那种情况发声,所以想要完全了解另一个人这是级不可能的,但除非这个人是你自己。
我羡慕那些可以自由交际的人,但同时也不屑于那样做。在这个套路为王的年代,好像如果你不懂一些小套路你就无法生活下去一样,但我一直认为套路是在彼此熟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它会让你单调的生活增加一些小情趣。面对那些不认识亦或是从没见过的人施展套路反而是最不恰当的,它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谦卑和尊重,是一个很低俗的事情。因为中国人对于陌生人的防范意识很高,这就导致中国人很难随便相信一个陌生人,所以套路成了某些人拉近与陌生人之间的最佳利器,但这不过是信任感病态的演绎而已,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而关于信任感的提方式,升旅行是最为有效的。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旅行对于偏见、固执、盲从、狭隘,有着致命的杀伤力,而这是很多人显然非常需要的。旅行意味着你走出熟人圈子去面对一些陌生的人和事,他会消除你防御的堤坝。正常安然有序生活的现代都市人很少有机会遇到圈外人,最常遇到的就是一些路人。如果真的是这样,不妨试试独自一人去旅行,然后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和环境,这对你以后的生活将会有莫大的帮助。
城市里的生活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都是断崖式的接受,离开了熟悉的学校和家乡,离开了熟悉的同学和老乡,独自去面对别人的家乡和父母。而那些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哪一个不是别人的熟人和朋友?本质上我们都是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