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禾兴趣 | 中医中药文化漫谈:龙血树的不材之才
中医中药文化漫谈

滨州日报的官方网站为学生开设了“中医中药文化漫谈”专栏,加上“黄三角杏林史话”学生有了两个在地方官方网站介绍中医知识的平台了。
“书生报国笔是枪”,希望学生可以为中医药历史文化普及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这篇文章是记述去年冬天从哈尔滨到海南的行迹所感。

去年冬天,因为恩师常存库教授身体欠佳,我抽时间回到了阔别近十年的哈尔滨,再一次见到了我大学时候的老师,再一次看到了校园小路旁凛冽寒风中依旧挺拔魁梧的参天劲松,这是白山黑水间的精神写照,也是大学时代激励我的特有景致,我以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寒冬中的苍翠,冰封里的挺拔,白雪皑皑中的这一色墨绿。只有这样的树才可以称得上是栋梁之材,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有用之人,正是陈毅元帅的那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具象写照。

从哈尔滨回家后不久,我又同家人一道去了海南过冬。这是我第一次在南方过冬,特别是刚刚从零下40度的哈尔滨到了四季如夏的海南,单不说地理上的跨越,仅这温差就横跨了70个摄氏度,确实看到了不同的自然景致——从千里冰封的松花江畔到烈日炎炎下的南海之滨,从哈气成雾的太阳岛上到椰树影中乘凉的大东海边,祖国壮阔的万里河山给了我最大的心灵震撼。

但是,我却留意了南海边崖石间那杂草丛中特有的一种植物,当我细究这种植物的科属后更惊讶的知道了这就是血竭这味中药的来源植物,当我了解到这种植物的生存特性后更收获了与寒冬中挺拔的劲松不同的生命智慧。这种植物就是龙血树,如果您对龙血树这个名称还有些陌生的话,那么我们常常会用的到一句俗语您一定熟悉——“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里的“不老松”就是龙血树这种植物。
来到了海南,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海边,在寒冬时节躲在椰树影下的白沙滩上乘凉观海,如果说这种观海景的好去处,那么三亚市亚龙湾旁边的蜈支洲岛绝对是优质的选项。由于蜈支洲岛是许多电影的取景处,所以蜈支洲岛的名气很大,旅游观光客也很多,拥挤而热闹。我在三亚市的码头上午乘船跨过浅海,20分钟就可以到达蜈支洲岛,这个岛北面是惬意的步行区域,可以信步沙滩追海浪,可以拾阶登山听鸟语,这个区域去过的人很多,相信大家也很熟悉,这里也不是本文介绍的重点,遂略去,留给大家自己去欣赏这别样风景吧。这个岛的南面就是亚龙湾,面对南海,是一片海边的崖石,这里不得步行,只有乘坐特殊的观光车才能穿行在这有些陡峭的崖石间的。

就在这人迹罕至的海涛拍岸的崖石之间,一簇簇的杂草丛点缀在碧海蓝天之间,形成了特有的原始的自然景致,只有自然的雕琢,而没有人为的加工。就在这一簇簇的杂草丛中,几乎看不到什么鲜艳的花与翠绿的叶,却可以看到散漫而没有主干的许多枯枝,我问过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查了一些资料知道了这种植物叫做龙血树。

啊,赫赫有名的龙血树就长这个样子啊,先前在《中药学》教材里指导龙血树是名贵药材血竭的原生植物,龙血竭就是龙血树的树脂(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辑《中药大辞典》中介绍血竭的基源为“棕榈科黄腾属植物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此可以称作麒麟竭,龙血竭则为龙血树树脂)。说实话,我有点被龙血树的样子吓到了,她就在这杂草丛中散漫的生长着,矮矮的,没有主干,仿佛根部之上就有了分枝,叶子也不好看,松松蓬蓬的摞在一起,像是一个很久没有梳理的杂乱的头发。说实话,这么有名气的树,我不以为会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就这矮矮的还有几分丑陋的龙血树就默默地在惊涛一侧的崖石间生长着,因为没有主干所以不能拿来做房屋栋梁,因为样子不那么美观也很少有人拿她做装饰之用,她仿佛被人给遗忘了,在南海边静静的而又默默的守着无边的大海,而且是以千年为单位时间周期内生存着,就是因为龙血树树龄都会以千年计算,所以人们祈祷长寿时才会常常想起她——“寿比南山不老松”!

也许就是因为龙血树没有主干做不了房屋栋梁,没有美貌做不了世俗的装饰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用处,也没有什么砍伐的意义,就这样龙血树自然而然的远离世俗的生存着,其实这是植物中最大的灵性,也是自然中最好的状态,更是生命意义追问中最好的比拟。
这是多么熟悉的一则典故啊!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庄子与弟子同游,看到溪边一株千年古树,无人砍伐,弟子问之何故无人采伐此树呢?庄子对曰:“这棵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容易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被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庄子更进一步的说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也许这远离世俗名利、保持本真自我、追求自然而言的“无用之用,不材之才”是龙血树区别于挺拔劲松之外的另外一种生命智慧,也许当我们再说起“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时候可以想一想龙血树给我们的生命智慧!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end•
本期编辑 | 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