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废话王

指在漫无边际的对话或描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比例,是现代社会人际沟通的必备手段。仇人之间靠它破案,情人之间靠它牵线。
谁都不爱听废话,但是谁都免不了说废话。
爱因斯坦如果客气点问我,我会告诉他这叫“废话的波粒二象性”——同样一句废话在别人嘴里就是波,语焉未详,落点飘忽;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就是粒,清清楚楚,掷地有声。

秦二世而亡,怪我咯?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跟谢安是好朋友,有天他俩一同登上了冶城。
冶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朝天宫一代,相传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在此冶炼铸造故而得名。那天谢安一登城,不知怎么的忽然浪漫主义情怀爆发,当场就说了几句废话,具体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不过想来无非也就是抒发一下超世脱俗的志趣。这类话对于这类人,实属家常便饭张嘴就来,王羲之也没少说,可是这一天却惹得他老大不痛快。
王羲之说:“夏禹为国事操劳,手脚上都长满了茧子;周文王整天忙于政事,中午饭能挤到晚上吃。现如今战事不断,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为国效力,而那些空谈虚论,浮华文风大概是不合时宜的吧?”
说完老王还斜眼看看谢安,谢安心里那叫一个堵,想自己无非是发了两句感慨,至于上纲上线到这种地步吗?老谢也不是善茬,冷冷的答道:“商鞅倒是不说废话手底下麻利,可是秦朝只延续两代就亡了,你老兄该不会把这笔帐也算在那些清谈之士的头上吧?”

你若安好,变废为宝
少年时读这段子,我是挺老王的。
本来嘛,国家不安定,当大官的就应该马不停蹄的忧伤,没资格表达什么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志向,现实问题不解决,说什么都是废话。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是不说废话,而是说废话不耽误正事。
反倒是那些一本正经紧张兮兮的货,到了关键时刻最不中用。
印象里最会说废话的是周作人,随手摘一段来看:“书上面一定要有序的么?这似乎可以不必,但又觉得似乎也是要的,假如是可以有,虽然不一定是非有不可。”
就问你想不想抽他?

可正是这样的废话,颠来倒去才把作者心里那点最微妙最纠结的情态表达出来。作为读者,如果没有那个性子又或者一上来就捏着鼻子不愿意咋么滋味,那周作人无非也就是个小学生不及格水平了。
可见,一句话是不是废话,取决于听者有没有耐心和能力去解读它。不信,可以去偷听小情侣之间的对话,十有八九不着边际,但是那情意确确实实传递了过去,旁听者接收不到而已。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情不知所起,却亡于太过实际。
这世上从不说废话的人或许存在,但我没见过,我想一辈子若是能遇上一两个愿意安安静静听你说废话的人,已是极为难得了吧。
完
【世说新语·言语】七十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仁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