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主
刚工作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名叫王淑芬的女生同住一个宿舍。王淑芬是某985大学毕业,和她男朋友李俊既是同乡,又是校友,两人一起分配到洛阳某研究所工作。
毫无悬念,王淑芬和李俊毕业一年后结婚成了家。
王淑芬比李俊大两岁。在当时我们那些女生眼中,王淑芬总是处于劣势,凡事都要包容李俊。后来我总结,结婚头两年夫妻关系一旦形成习惯,几乎就是一辈子的习惯了。这是后话。
刚工作的时候,工资很低。两人又是出身农村,结婚完全靠自己。他们买了最廉价的双人床、大立柜、梳妆台,租了一间屋子,请了三桌亲朋好友,就匆匆忙忙开始了婚后生活。李俊是家里老大,农村亲戚朋友路过洛阳,总是把他们家当据点,来来往往吃吃喝喝,王淑芬生活十分节俭,经常在我们面前抱怨李俊的大手大脚。王淑芬的亲戚不怎么来他们家,相反总是隔三差五地补贴他们一些东西。
婚后一年,王淑芬生了一个女儿。婆婆来看了三五天就走了。伺候月子都是他们两人自己,做饭洗衣带孩子。李俊心比较大,人也比较懒,活儿依然是她自己做。可能因为生的是女孩,王淑芬内心对李俊有些歉疚。按照王淑芬的说法,整个月子只吃了一只鸡。没吃什么好东西,王淑芬奶水却充足,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王淑芬突然发现宝贝女儿只能靠她自己了。
她每个月只花很少的生活费,把钱都攒下来。那个时候,还有福利房可以分配。但是王淑芬感觉不能等。两年后,她借钱买了一小套不到50平的旧房子。按照王淑芬的说法,如果钱不变成房子,都会被李俊乱花掉,攒钱不容易,还钱容易。
李俊很聪明,但性格有些执拗,在工作上总是和直属上级主管领导关系很僵。加上他在南方的同学收入很高,于是他萌生了远走他乡的念头。王淑芬不太同意。王淑芬性格随和隐忍,领导布置的任务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工资也在逐年增长。于是李俊独自一人辞职南下打工。
印象中不到两年,李俊就灰溜溜地回来了。虽然不知道原因,感觉应该是不能适应被约束的环境。实际上,一个人如果不能适应国企的管理,更难适应私企的管理。
期间,李俊曾经来找过我一次,推销一种产品,吹得天花乱坠,一听就是传销。那个时期,基本上是中国传销的开始。但是,李俊是985学校毕业的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应该知道传销的本质,他可能在邪恶与正直之间挣扎,可能骨子里还是善良的,所以他的传销并不专业,很难欺骗到下线。果不其然,没多久他就放弃了传销。
王淑芬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踏踏实实。稍有一些积蓄,就又借钱买了一套比较偏僻的期房。两年后拿到新房子后就卖掉了旧房子。还了一部分人的钱,其中包括我借给她的。她的做法是对的,单位福利房几乎10年后才分上,而且是很小的户型。
李俊断断续续到处打工,四处漂泊。研究所的工资涨了又涨。王淑芬还完了账,在新房子里养大了女儿。她家偏僻的新房子随着城市化扩张,现在变成了黄金地段。女儿上高中的时候,王淑芬买了一辆小轿车。她说要接送女儿上学。实际上她女儿住读,一周回来一次,学校到家里交通十分便利。
女儿班上大多数同学家里都有了小轿车。我想,王淑芬买车很大成分是为了满足女儿小小的自尊心。她女儿长相甜美,也很懂事,成绩很好。后来她女儿也考上了一所985大学。
上一次聚会的时候,我们各自说起工作和生活,李俊已经回到了洛阳在一家私企打工,比以前沉稳了很多。按照我对洛阳私企工资的理解,肯定是比研究所少许多。王淑芬依然十分维护李俊的面子,总是在我们面前夸着李俊,说他现在工作做得不错。
我一直希望李俊能在我们面前,衷心地夸一次王淑芬。可是一次也没有听见。大约以后也很难听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