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读曲阜
孔庙的总体布局特色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
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
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
孔庙的主要用途是祭祀孔子及先贤先儒,这也是孔子后裔的主要职责。
万仞宫墙,又名仰圣门,它既是孔庙外的大门,也是明、清时期曲阜县城的正南门。
坊是我国古代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成熟于唐宋,明清时发展到极致,多以褒美颂德为主,历史渊源久远。
在古代,乐的主要作用是使不同等级的人心灵彼此交流会通,产生一种和谐的情感。
在古代,凡进入孔庙或从孔庙门前经过者,不论官职大小,都应当下马、下轿,以示对孔子的敬重。
赑屃在龙王九子中是最忠厚诚实的一个,因而传统上人们将它作为一个吉祥之物。其形态特点有四: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在古代,赑屃是碑趺中最高等级的象征。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尊孔崇儒比较盛行的时期。
成化碑是孔庙中体积最大的石碑。
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它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月台是祭祀孔子时起舞奏乐的地方。
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早卒,以德著称,被后世尊为“复圣公”。
曾参,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被后世尊为“宗圣公”。
子思,孔子的孙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公”。
孟子,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被后世尊为“亚圣”。
孔子的弟子们将孔子的谈话和与弟子的回答整理成篇,即为《论语》,与曾子所著《大学》、孔伋所著《中庸》、孟轲所著《孟子》并称为“四书”。
朱熹,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圣迹图,形象地展现了孔子主要的生平活动和言论。这是我国第一套保存完整的人物故事连环画,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孔子整理了“六经”,成为儒家的主要典籍,封建社会的考试内容,尤其是科举考试,也主要以儒家的经书为主要内容。因此,学生接受的主要是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学说,历代士人也以孔子为祖师,入学首先要拜孔子,成为孔子的门徒。
诗礼堂,本是孔子故居。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处世。后世为牢记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训教,辟建了此堂。
孔子故宅井,相传为孔子当年汲水的地方。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是孔子后世嫡裔子孙世代居住的官邸。
府,一般意义上是指官署,即官宅合一的衙署,故名“衍圣公府”。它历经数个朝代近千年而不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孔府是集官衙、宅院、家庙三位一体的典型的封建贵族式建筑群。
自孔子卒后不久,故居便改做庙宇(孔庙),其后裔子孙因庙建宅(孔府),住宅守庙。他们读书讲学,传播孔子思想,世代相袭。
清代中期孔府的规模已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