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游记(八):美奈,涨潮海岸
与想象中渔村不同,美奈的渔村是沿着海岸铺展开来的。在高高的沿海公路与大海之间,长条状的地带里散落着一家有一家陈设简陋的渔民之家,说是渔家,倒不如说是简易棚更为恰当,这或许跟渔民的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漂泊在海上,有限的岸上时间也不过是临时处理一些家务,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暂时栖居。

站在高高的沿海公路上,面向大海,远远望见的是一片片色彩明丽的色块飘荡在海面上,随着海水的起落而泛着明暗不一的色彩。仔细一看,才发现那一块块的色斑原来是一艘艘小渔船,成群结队地聚集在距离海岸不远的海域内。渔船并不算大,大多数长约两三米的样子,船体涂着红、黄、蓝、绿为主色调的色彩,从远处看上去,格外醒目。船头上立着一根两米来高的桅杆,一面面越南国旗在顶端飘着。
沿着一级级台阶往下走,没过几分钟就能走到海滩上。这时候那一艘艘小船看得就格外清楚了。船上的渔民大多数是在清理着一张张渔网,或是在小炉子边做着一家人的午饭。除了小渔船外,一艘艘圆形的皮筏子也很多,像是一个个海浪吹起来的彩色泡泡在岸边徘徊游荡。这些皮筏子扮演着接送渔民往返岸边喝渔船的角色,皮筏子个头很小,满打满算也才能坐得下两三个人。
到了中午放学的时间,一个身穿背心喝短裤,脚蹬人字拖的男孩出现在了海滩上,沿着潮水刚好碰不到的地方慢悠悠走着,军绿色的书包不是背在肩上,而是被他挂在了脑门上,书包坠在背上。走着走着,男孩突然停了下来,斜侧着身子,一直望向渔船聚集的那片海域。过了大概五六分钟的样子,一艘皮筏子渐渐从渔船群里钻了出来,朝着男孩站的地方飘荡。一个个头跟岸上的男孩差不多的男孩站在皮筏子里,手里握着一根扁扁的木桨。眼看着皮筏子就要搁浅在了海滩上了,原本站在岸上的男孩往前走了几步,等到脚踝被海水淹没的时候,他也就正好到了皮筏子跟前了。

两个男孩面对面站着说了几句什么话,离着我有些距离,着实没有听到。紧接着,岸上的男孩从裤兜里掏出来一把纸币,数都没数就直接塞到了皮筏子里那个男孩的手里。还没等对方把前塞进裤兜,岸上的小男孩就窜到了皮筏子里,接过了木桨,背对过海岸,原路返回到了渔船群里。不一会儿,皮筏子就消失在那片密密麻麻的渔船里了。
朝着住宿的地方,我在海边慢慢走着。各种贝壳和海螺散落在海滩上,一只只死掉的螃蟹躺在海水刚好冲刷不到的地方,看样子像是被早上的潮水搁浅在岸边的。棚屋前,有些老渔民在海滩上梳理着那些不便在渔船上展开的大渔网。正在细看清理渔网的方法时,一辆摩托车嗖的一下从自己身边开了过去,沿着海水与海滩的分界线前行。驾驶摩托车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车后座上捆扎着一个塑料筐子。没等看清筐子里究竟装着些什么,摩托车就已经开远了。
过了渔民聚居的区域,前面便是一家家开在海边的民宿度假旅馆了。一个爸爸模样的外国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在浅海区里游泳,小男孩显然刚刚学,游泳的动作还很笨拙,站在他身边的男人时不时纠正一下他的动作。旅馆前的海滩上,两把硕大的遮阳伞撑开着,几把躺椅摆放在太阳刚好照不到的阴影里。两张紧挨着的躺椅上,看样子像是妈妈喝女儿在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杂志,时不时看两眼正在海里游泳的那两个人,或是拿起放在小桌子上的冷饮,深深喝上一口。

这时候,刚才开过去的摩托车返了回来,一个急刹车,停在了遮阳伞附近。驾驶员从摩托车上下来后,把车子支在沙滩上,顺手从后座上的塑料箱子里拿出一只硕大的龙虾来,用简单的词汇向那对母女推销着自己的货物。看到有人上门推销新鲜的海鲜,原本在海里游泳的父子跟着也就凑了过来,爸爸接过商贩手里的龙虾,仔细看了一番,像是很识货的样子,然后在绕到塑料筐跟前,看了看里面其他的龙虾。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商贩还算顺利把自己的三只大龙虾卖了出去。收到递过来的钱,他便麻利地启动摩托车,一加油门,摩托车一下子就又窜了出去。
开着摩托车在海边向国外游客兜售海鲜的小商贩还真不少,他们的海鲜也不见得都是自己从海里打捞上来的,大部分还是从渔民手里收购来的,加价之后再卖给游客,中间有着不小的利润,当然这还要看买主是不是识货。

过了度假旅馆区,一条小河的入海口就出现了。为了防止河里的杂物被冲到度假海滩上,一条缆绳穿起来的隔离护栏把河口区域跟度假海滩分割了开来。河水不大,流到海滩上几乎就看不出来了。一个头戴斗笠的男人蹲在小河边上,手里拿着一个直径三十来公分的竹筐来回在河水里晃动着,每晃动几下,就把竹筐提起来,放到跟前,两只手捡拾着里面的什么东西。
走进一看,竹筐里原来是一层貌似小石子的河蚌,颜色特别鲜艳,像是一颗颗小玉石。被捡拾到外面的是真正的石子,在山地上堆了起来。捡拾完竹筐里的石子,他就把筐里的河蚌全部倒进了身边的一个编织袋里,这时候便编织袋已经装了有三分之二的“战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