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电影总结:一张电影的云图
电影与生活
2018新的一年第一部电影是回顾影片的惯例已经买入第二年。每一年的开始,我都会从我短短的人生中选出一部曾经看过并且值得再刷的电影来当作这一整年的好开头。开年电影的选中,有可能是因为直觉的暗示,也有可能因为忘记剧情而想要重看,还有可能是迫切地想要重新找回当时的观影快感……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绝对是对我相当重要一部电影,也绝对是我的推荐之选。而我自以为是地认为,它们都是好电影。
2017年的开年电影是诺兰的《致命魔术》
2018年是汤姆提克威的《云图》
如今想来或许正是《云图》作为开年电影给我带来的好运气,今年终于和喜欢很久的人在一起了。
大概六年前,《云图》是我和她看的第一场电影。
想起豆瓣上有一个话题是用一部电影名字来概括2018,用一部电影来形容我的2018的话,我选了《如沐爱河》。
2018依旧是疯狂拖延的一年,这或许已然成为自己的性子,先不说上一年积累下来想要写的影评/书评没动,就连好几十部新“看过”电影的短评d也没有写。
今年在宿舍里大抵算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每个没有早课的日子比舍友早起两三个小时,掏出电脑看电影。周末早晨的环境特别适合看不闷的文艺片和不吵的商业片。
然后到了十一国庆黄金周,我飞去了昆明,和她一起在昆明街上走走。
我们去了云南大学,一心寻找《太阳照常升起》里的片场,找到了姜文的视角。
当然并不是所有在云大的镜头都能拍到,有的因为封闭起来无法入内而遗憾地错过,也有的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变了模样。
在这里必须要推荐一个App——片场 里面收录了许多电影的拍摄片场内容。






电影与电影
2018发生了一个大事件。
在豆瓣看到形形色色的事情,会忧虑、会彷徨、会不知所措。动不动就因为豆瓣上的一些事——可能是一条广播、一个评分、一场讨论——而感到烦恼,一烦就是好几天。有对于自身的思考,有对一些嘴脸和现象的反感,也有对外界的怀疑。没多久我终于知道,豆瓣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我刚接触时那样令我感到完全的自由与信赖了。
于是2018的突然某一天,我把豆瓣从我的信仰一栏删去了。
话虽如此,但豆瓣还是我的精神角落。
今年不再像去年弄了那么多奖项,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动画长片也就看了那么几部,,于是索性把动画长片并入电影中去,动画长片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电影。
2018全年观影(自己统计的)315部,比去年有进步但未达预期。主要是暑假本以为会开启疯狂看片模式,没想到一个学车再加上爽玩GTA5花去太多心力,托了后腿,但转念一想,观影不应该成为被量化的存在,心情也不会因此而变坏。
2018观影数量虽然上升了,但对电影的热情也减少了,准确地说是对电影整体的热情健身了,但对自己热衷的电影依旧保有极度的热情,这一点恐怕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同时不再是动不动就去电影院看电影而且不计价格地看了,今年有了更多权衡和考虑。看电影感到惊喜的次数也少了,许多放在从前会觉得很好的电影变得看不上眼了,许多电影在心目中的地位也跌了不少,心中的私影史十佳也不停地在更换宝座。
尽管如此,我还是罗列出了过去的一年内让我尤为心动的20部电影,依旧分为新片单元和非新片单元。
新片单元十佳(排名懒得分先后)
#最佳影片 燃烧

改变得很有村上的味道。社会分级严重,愤怒调节丧失,不会愤怒的年轻人走向愤怒的出口。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李沧东的摄影真是越来越美了。上层的盖茨比在满足大饥饿奏响骨骼心中的贝斯的同时,底层的年轻人却还在迷茫于小饥饿。
一部电影征服我的前提必然是美学上的征服,日落裸舞之景实在是如梦似幻,李沧东改编得像村上的味道,是在于那种“苦咖啡”式的感觉上,茫然与“无作为”。
燃烧彻底让我成为了东吹,吹爆那种。豆瓣的盖茨比也很多,然而我不是。
#小偷家族

要不是小偷的成分存在就成为无人知晓2.0,家庭空间与外部生活困境的联系与无人知晓一个模子,在“知晓”之上加入了“偷”,偷物偷钱偷人。两者在边缘化的方向上所做的努力不同,小偷家族是“聚”而不是“离”,是孤独的个人寻求温存的凝聚,情感纽带的连结更为富有张力,再加上少少意料之中的反转。寻找小黑鱼故事映照象征母题。鱼群再度分开的时候,故事的走向开始收尾,戛然而止。
与《无人知晓》一起并列为目前最喜欢的是枝裕和电影。
#野梨树

理想的愁苦无处安放,理想彼岸的不接纳和家乡巨大的引力,烦扰着年轻人的内心。死亡的假象是内心的死亡。广角镜头展现乡土面貌的同时风景和季节特色带来的悲凉感也全部渲染开来。
#风的另一边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风的另一边》+《死后被爱》
《死后被爱》作为《风的另一边》有助于解读
整个观影过程一刻也无法放松,剪辑如此之快,影像、台词、音效马不停蹄地接着,片刻都无法分心。可以看出威尔斯急切地想要证明他的天才,急切地想要留名于世。
#方形

对社会结构的剖析入木三分。不断强调方形的含义的同时剧本却时时刻刻逆反着方形。野兽镇住众人的场面真是太棒。对一面支持“方形”,一面违背方形之原则的上层人士发出强烈抨击。竟然几度逗我笑出声。
概念先行的电影对我来说总是有特殊的魅力。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最好的星战!黑暗与光明表现得最好的一部星战!拯救与堕落表现得最好的一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现得最好的一部!
在光与暗,黑与白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红,海报的红,皇家禁卫队的红,满地的红。
星战8无疑是三种色彩的碰撞。白、黑、红,是光明、黑暗和恐惧的颜色。
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场被以为是放映故障的静音状态,听觉突然被剥夺,宇宙的浩瀚和爆炸的冲击通过绝美的视觉效果映入眼帘。2018年度最佳观影体验。
#头号玩家

终于有一部电影英勇地站出来为豆友们说话了!对于每一个喜欢电影、动漫、游戏的人来说,一切的一切在瞬间之中变得更有意义。数不清的彩蛋。高达热血沸腾,闪灵疯狂致敬,公民凯恩的rosebud与剧情搭配完美!又一次证明了斯皮尔伯格的多样性和结尾升华能力!
谢谢你玩我的游戏。
曾经的网瘾危害论不知道造成了多少青少年的心理阴影。一打开电脑玩游戏就会被家长用“网瘾”来讨伐和绑架。看完《头号玩家》,仿佛多年来的心结都打开了,就好像第一次有人站在你这边替你说话,真心地理解你,一切在突然间都值得了。
那些被媒体控制的家长又怎么能理解,游戏不仅是艺术,还是艺术的集大成者呢?
#水形物语

无限接近五星的四星。视听效果绝对值满分,但即便是视听无法让我忽略这可预见性的剧情。冷战背景下的冷色调的画面,铁的金属质感,柔情似水的配乐,甚至包括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极具魔幻色彩。特别表扬莎莉霍金斯!
亚历山大德斯普拉的配乐功不可没。
#罗马

黑白影像中透着逆光,逆光摄影突破了颜色的界限,极具情感冲击力。从洗刷地面到人物,从左到右,从天台到飞机......摇镜作为“展现”的方式仿佛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横扫而过。着重于展现意味着叙事的淡化,展现风貌,女性失焦,最终留下奇观和现象充当填充物。
#24帧

我所熟知的阿巴斯的镜头是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樱桃的滋味、随风而逝……),大远景的风光加人的移动。24帧先是固定镜头,还缺少人动态的参与,这恐怕与阿巴斯的意志有所偏差。最喜欢最后一帧,樱桃之后,阿巴斯的电影中再次出现了人与自然与电影。还是很美就对了。
不知道这是否能称为是阿巴斯的作品,至少外形就不是很像,当作突破性作品还可以接受。
非新片单元十佳(排名无法分先后)
#最佳电影 花样年华

我所知的所有言语都无法描述花样年华以及那段花样年华的美
世界上真的有这么梦幻的爱情和这么美的电影存在吗?
#公民凯恩

距今近80年的公民凯恩,拥有一部优秀的现代电影的质感,极度前卫的拍摄和剪辑技术以及叙事方式令人讶异不已,只看了三十分钟就打入私影史十佳。导演才25岁,电影意识太超前了!
#2001太空漫游

库布里克不把空间当回事,美学镜头下的空间扭曲连结立体感超强。长时间固定镜头加特殊声效,仿佛呼吸到宇宙神秘莫测广袤无垠。黑色方碑出现在人猿与现代文明各个时期为人类的阿基拉。在五颜六色眼花缭乱的光线色彩中穿越时空,窥见神性与人性,回归宇宙本身。
论浩瀚与神秘,能比得过《2001太空漫游》的,从前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
#薄荷糖

打乱了时间线的结构,借由倒退行驶的火车来解释前因后果(一开始没仔细看还真没发现是倒退的),缓缓地后退,进入过去。倒叙意味着毫无保留地回忆。直到片尾的似曾相识又将观众拉入“是否已回到过去”的疑虑漩涡当中。可谓李沧东的新科幻文艺。
#千年女优

绝对成为私影史最佳的日本动画电影,没有之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剪辑幻象和表现方法。采访融入回忆景象的操作太骚了。爱情和诅咒的斗争,无论如何都要见那个人一面。一种心情贯穿每个轮回,剩下的就是今敏万花筒的showtime了。
#梦之安魂曲

太疯狂了!完完全全应该拿来当作禁毒教育片。绝望得透不过气,嗦不粗话。
#天鹅绒金矿

它不止是某个存在或不存在人的传记,他是一个摇滚时代的写照。什么类型音乐的电影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电影风格。
全世界的音乐 导演都应该来向托德海因斯学学如何拍音乐传记片,看完就知道《波希米亚狂想曲》是那么的不入流。同样非常喜欢的还有海因斯的《我不在那儿》
#飞向太空

私以为,此片可以与2001太空漫游齐肩。甚至毫不保留得说,在爱与生命的广度上完完全全超越了它。神秘智慧的索拉里斯海洋好比那漆黑如墨的方碑,前者是狭义的内心,后者是广义的文明。从不真正告诉你那索拉里斯究竟是什么,它又具体是个什么样貌。塔可夫斯基说,就让镜头留在地球和空间站里吧!我们只需感受索拉里斯的神秘以及其作为能够将精神照进现实之镜子的反射力量。Amazing Fucking Crazy Badass Good!
#戏梦巴黎

美好的肉体有纯洁的精神,纯洁竟然到了幼稚与无知的地步。《神奇队长》是物质同外界的隔离,《戏梦巴黎》则是精神上的。高谈阔论却不知实践之天下事,永远在理想的物质环境中展开激烈的交锋,这虽是可怜悲之处,但也是可爱之处。你向往这样的生活状态,却又理智地想要远离它。
#合法副本

第一部阿巴斯,出乎意外地喜欢。用艺术理论为引导,讨论人的情感问题,但艺术理论中的“合法副本”与感情生活的不可复制是相悖的,对比张力十足。
行走的交流尤其让人容易联想到《爱在三部曲》
#最佳导演 李沧东

最佳导演在奥逊威尔斯与李沧东之间犹豫不决,两者都是我今年粉上且极度推崇的导演。最后因为《风的另一边》不算是100%威尔斯的作品,而把最佳导演给了李沧东。同时也希望他别太穷了。
帧单元 银幕最佳时刻




未来单元
#好莱坞往事

#若与你共乘海浪之上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