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20150912 《开讲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e2LlI-wHhE
人有两种思维: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
空间思维很常见,但时间思维很少见。时间思维考量的是生命的长度。
哲学是能够超越感受和眼前的事实的思维。
很多人追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e.g. 爱情:宝马车里哭。大学里的专业:是否挣钱。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聚焦的是“象”,现象。比如住别墅。但现象变化太快,追逐现象容易迷失。
“万变不离其宗”,“宗”指“祖宗”。它存在过,但看不见摸不着。与心理学上的“潜意识”类似。
大学学哲学,读到《列宁笔记》,讲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感兴趣,继续研读黑格尔。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真理是一条河,而不是一滴水。
以前接受的教育,“这个是错的,这个是对的。”但黑格尔在点评所有流派时认为,要找到事物出现和存在的价值。李玫瑾受黑格尔影响,很少对案例做批判。批判和抛弃有关,找出价值和获取有关。学习优点,有容乃大。
第二,物质和精神。
先认识物,再认识精神。但物与精神同时存在。
e.g. 在发明飞机之前,飞机的原理就已经存在。这个原理是大自然的精神和智慧。
动物在出生时生理上比人类出生时更成熟。人在生命的初期乞求别人帮助,这是恩人,婴儿会对TA产生依恋。这是情感的开始,情感的纽带是人与人控制的方式。
犯罪心理学研究罪犯,他们的情感纽带出了问题,在生命的初期没有受到仁慈地对待。大自然的设计:情感是“养”出来的。
不提倡“改变世界”。应该“认识世界,顺应自然”。每当要做大的改变时,都会自食其果。
要尊重自然,研究自然背后的规律。
现场问答:
运动、音乐、美食,纾解压力。
要有反省意识。
会常常分析身边的朋友吗?
李:不研究身边的人,人性都差不多。有点小九九,是正常的。要理解和包容。
童年时或生活早年最好经历一些苦难,对今后的成长(承受压力)有帮助。
如何预防校园霸凌?
答:好好锻炼,强身健体。
年轻人活得很累,高考、找工作等等,生活压力大。一些外国人很享受生活、没有压力。哲学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起到什么作用?
撒贝宁:中国是人口大国,资源有限,竞争激烈。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生哲学不同。
李:云南的山里,教授教当地青年男女认字、唱歌,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唱歌唱到深夜,特别开心。这可能比北京的孩子快乐多了。我们的生活是为了什么呢?天无绝人之路。乡村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未必不是一种生活。除了基础建设,国家应该解决的是医保和教育问题。
撒贝宁:小的时候坐火车,过了检票口之后所有人都会狂奔上车,因为有票不一定有座。现在坐高铁就没有人跑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座。资源的分配让人踏实、宁静。现在中国的情况像早期坐火车,还不能给庞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福利和保障。如果以后这个问题能被解决,中国年轻人就不会跑得这么着急。
小结:
李教授演讲的主题是“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真正讲哲学的部分却很浅显,严格来说称不上哲学,只讲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李教授的哲学修养深厚,是一位有能力、有情怀的学者。现象万千、变化太快,过分追逐“象”只会迷失自我。哲学研究的是“宗”——现象背后的原理、万千现象的源头。所以李教授提倡读哲学,它能让人更宁静专注。
最后一个关于中国当代年轻人的压力问题,撒贝宁提出的火车抢座例子很恰当。资源的分配让人踏实、宁静。虽然竞争压力无处不在——越往高处走,越是如此——但是国家为国民提供的基本福利保障奠定了社会的整体氛围。中国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我从小到大的学习环境都刻满了“竞争激烈”这四个字。也许像李教授说的,早年生活经历一些“苦难”没什么不好,我对这样的经历没有抱怨,毕竟我获得的快乐远远大于在竞争中经历的煎熬。在大学里我认识了好朋友菲,她做事总是慢慢的,从来不发火,就算是很担忧很着急,说话的语调也是柔缓的。每次和她出门,如果是她带路,开着手机地图,我们都会往反方向走。发现走错路了,调一个方向就是了。我有一次和妈妈说:菲总是找不着路,迷迷糊糊的。妈妈说:那多好啊,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这么迷糊。
我便也让自己走得更慢一点、更快乐一点。
-
幼 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02 21: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