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論
單元 69.迎春論‧二木頭與依順型人格
佛洛姆:最完美最成熟的人格形态是创造性人格,1是具有道德感,真正能够自爱和爱人的人。他也是积极的,这种积极只表现在在自我潜能的发挥,而不是向外攫取。他同时又是客观而实在的,他能够充分的感知宇宙的和谐,认识整个人在时间空间的位列。


紫薇花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人格包括兴趣 需要 动机 价值观 信念 能力
与贵客相见以及过大节的时候需要姐妹装束一致。(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贾母迁怒王夫人,是探春勇于指出老太太的错误,而迎春老实,惜春小。
大奶奶是个佛爷,二姑娘更不中用
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
禅家批评的“参死句”、“死于句下”。
二姐姐也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
你这人心活面软。
言语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
單元 70.迎春論‧二木頭性格的成因與實例
青山山农 迎春是鸠拙之资
全家的中心,过分的溺爱迁就,会造成孩子任性骄横自我为中心,而相反,对幼儿的限制过多,态度简单粗暴,会造成幼儿墨守成规,怯懦。
邢夫人:秉性愚强,只知乘顺贾赦以自保,克啬异常,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应不听。(46回)
凤姐 邢夫人弄左性,多疑。
Horney 整体人性论: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与适应不良就会造成病态型人格,而这造因于基本焦虑,因为这是在儿童期就已形成。觉得自己渺小,无助无依,无能,生活在一个荒谬,暴力,下贱,欺骗,嫉妒的世界之中。童年时父母没有给予基本的幸福与关怀,而且父母本身便有病态型人格,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被需要的感觉。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这个孩子发展的根本动机。逃避这种基本焦虑,就会自我封闭。

病态依顺型
承认自己软弱而且贬低自己,并一味顺从强权,压抑自己的内在能力,使自己变的渺小,避免批评别人,远离争吵和纷争。内在意识动机是为了避免被伤害。
一 奶娘聚赌事件(73回)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自我压抑能力(文采展现) 贾环的风筝是螃蟹 因为他皮里春秋空黑黄 横行霸道
22回元妃的灯谜没猜着 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
40回行酒令 桃花带雨浓 错了韵还不像
37回 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
18回仅作了一首诗 奉命羞题额旷怡
49 宝玉:二姐姐又不大作诗,没有他又何妨。
71回 邢夫人:迎春竟似有如无
73回 都要省起事来,将来连姑娘都骗去了呢。

她在维护邢夫人
迎春看《太上感应篇》
不 是生存极限标示的惯用词,处于无能为力的境地 低自尊
單元 71.迎春論‧二木頭性格的思想基礎
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出处:
性气质 性地位 性角色方面来原谅于自己的无能

打动乱如麻 被别人操控,命运纷乱 迎春命运象喻化的写照
此迎春一生遭际,惜不得其夫何。
善书功过观 功过格
宝钗读书广且杂

《太上感应篇》非儒非道非佛又是亦儒亦道亦佛 杂糅在一起对于善恶的计算
又称太上老君感应篇 最早出版于1164 南宋年间 主要抄自抱朴子(道教 六朝 )1200字 最主要的纲领是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具体列了20多条善行和100多条恶行 积分制 被叫做劝善书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16世纪 善书运动 1718世纪 明末清初 达到了高潮 版本很多 比圣经和莎士比亚版本还要多 功德累积体系
后来又出现了姐妹篇太微仙君功过格 确切实行提供了确切的指南 计算宫格分 自己控制功过命运 文昌君阴鸷文 等成为知识分子自我救赎的方式 了凡四训 袁了凡写给儿子的家训 是第一本具名的善书 明清时候道德秩序的力量来源
功过格 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作者: [美] 包筠雅
功过格的特色:1 主要在家庭制度的环境下运作,而女性的生命范围只是在家庭之内 2 每个人都继承了祖先所积累的功过 3 信仰者必须要遵循传统美德,跟你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跟你的伦理角色息息相关 4 提供了控制改善命运的尺度
目连救母是一则佛经故事,有诸多版本,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变文版本,是释迦牟尼佛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连(简称目连、目莲)以神通能力到达饿鬼道,见母亲身受饿鬼之苦,最终借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使母亲解脱。但最初故事原型是目连请佛陀为其母说法,让他已经成为天人的母亲修成果位,解脱轮回,因说法布施是大功德,而非儒教影响下转变的忠孝故事。
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承负观:黄老道学所说的“承负”,意思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前人的行为对后世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蝴蝶效应,当然,其前提是本人首先在有生之年承担自己的善恶报应。能量守恒,能量转换。现在是过去的总结,未来是现在的投射。这就是事物源头与后来的事物要对产生的现象承担负责。为了事在人为。能影响世界多大是看能量。投石入水,越大的石头波浪越大哦,影响越广,时间越久,但最终回归平静。


道教的 涂炭斋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落入不问世事的宿命追求
肤浅的 骗人的 导致毁灭的善
迎春信仰的动摇和破灭,以及自我瓦解。
單元 72.迎春論‧迎春的幸福時刻
迎春与其说是木头 不如说是青苔
在红楼梦中 生死交关时期与房屋有很大关系 宝玉快死掉的时候被搬到了王夫人的房间 除了妻母之外一概不见 房屋是母性的空间 作为一个出嫁的少妇,回到紫菱洲,也是回到母亲的怀抱,回到安详、平静与过去的时光。

并不是来自童年的乡愁,而是一个实在的庇护所。母亲意向和家屋意向往往重叠在一起。




刘心武:历来的红楼梦仕女图,似乎都没有描画迎春的这个行为的。如今的画家们来画迎春,大多是画一只饿狼来扑她,但曹雪芹写了这一句,你闭眼想一想,这该是怎样一个娇弱的生命,在那个时空的那个瞬间,显现出了她全部的尊严。而宇宙,不也因为这个瞬间的行为,显现出它存在的理由了吗?最好的文学作品,总是饱含哲思,并将文学向宗教的境界提升。迎春在红楼梦里,绝非一个大龙套,曹雪芹在她的悲剧命运里,依然是重重地叩击着我们的心扉,他让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怎样一点一滴地从尊重弱势生命做起,来使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合理,更具有诗意。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