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飙到豆瓣9.4分,HBO神作不足形容!
在过年前这段时间,可能大家都已经放假,或是临近假期。
但是电影院没有特别好的片子,之前的推荐也都看过了。
而今天要推荐的这部剧,可以说是及时雨。来填补大家的这个空窗期。
神剧《真探》第三季。
《真探》
第三季

《真探》作为HBO的必杀神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14年横空出世,收看率超过《权游》,成为HBO三大神剧之一,很早以前我就给大家强烈推荐过。
这无疑是一部好剧,神剧,他的评分和口碑是毋庸置疑的。

高逼格,高冷,高度烧脑,高度悬疑,人性,艺术,哲学集于一身的一部美剧,与之相媲美的可能只有《绝命毒师》。

然而《绝命毒师》更具娱乐性,而这部剧就是黑暗,深渊,自毁的根源。
《真探》3季,分别都是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主角。
第一季当年一经播出,就上了封神榜,在美剧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但是如果你没做好欣赏一部艺术品的准备,不要轻易食用。他虽然是一部破案的故事,但他对观众并不友善。
第二季,水平就立刻下降了。第二季因为多线叙事,因为主角人物形象不立体,以及政治阴谋不够过瘾,所以评分只能勉强维持在8分。

第二季从剧本到找演员,只用了一年,自然不可能再像第一季那么神。
当然,第二季也没有特别差, 已经是其他热门剧的正常水平。
但是就因为,第一季实在太神,所以落差太大,所以口碑下降。

顺便说下,第一季的两个主角都是奥斯卡影帝级别。这种各个角度的高质量连续剧真的可遇不可求。
而第三季,我们终于又找来了影帝级别的演员,这个我们后面说。
HBO《真探》第一季
(ture detective)

第一季首播是2014年的1月,虽然是春季番当年很多人在年底盘点时推荐它是年度最好的美剧之一。
虽然一共只有八集 ,却让我一辈子也忘不掉。
一集迅速坠入情境,案情悬念与莫测的拍档关系则构成了双重推理。

这部剧的两位演员,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瑞尔森的表演可谓炉火纯青,不亏是影帝级别,而美术和画面更是让人沉迷。
而编剧,以及故事的叙述手法,让我觉得自己好像被一个魔鬼施了魔法,陷入了一个奇异的境地。

叙事平缓却暗潮汹涌,细节堪寻味,每个镜头都像是雕刻师凿出来的。
其中还有一段长镜头,被影迷奉为教科书一般的神操作。

一部满满都是神秘感的侦探剧,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哲学,抽丝剥茧却丝毫不磨人,尤其是我这种对神秘和真相有强烈吸引感的人,
只想说,好看,好看,好看。
而痴迷上主角的形象,可能因为我和他是一样的人吧。
没临渊,怎么解惑。

马修·麦康纳说这是一部长篇电影,就好像拍了八集的电影,只是剧本有450页而已。而编剧说,我们仅仅是我们在生存和死亡之间的一个故事。
观众对《真探》的期待在第二季落空后,已经过去三年。
制作方终于推出了第三季。
开播第一天9.2分,首播三集,不降反升,拿下了豆瓣9.4分。

而且在imdb也有9.0分的评分。

烂番茄93%,9.0的评分。
回到了第一季的质感,电影级别的制作,第一季的气氛,确认过内容,还是原来的它!
神作回归!
第三季各个方面确实都有第一季的神级水准。甚至从摄影和片头,就能感觉到那股久违的质感和美感混在在一起的气息。

而剧集的故事设定,也是非常出彩。
1980年,阿肯色州一起离奇凶案。
一对十岁的兄妹骑车出去游玩,却再也没回家。
这就是著名的“柏塞尔案件”。

一对搭档刑警展开调查,而我们的主角就是其中的韦恩。
韦恩老去后,回忆这个案子时,说过一句话。
他说,很多越战老兵都把越战当做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但我的转折点,就是这个柏塞尔案件。

和第一季的回忆类似,第三季甚至更为复杂。分为3个时间线。
1980年,破案。
1990年,重启。
2015年,回忆。
(壮年,中年,老年)

1980年,年轻的韦恩,还不知道这个案子会犹如跗骨之蛆,跟随缠绕他一辈子。
当年,韦恩凭着越战侦察兵的技术,在荒野里找到了男孩尸体。

双手合十,以及好几个稻草娃娃,简直就像是某种仪式。
而小女孩,始终不见踪影。

在展开调查的过程中,悬疑气氛到了极点。
这些剧情细节我就不再复述。但它确实怪异,神秘,而且疑窦丛生。
而且不仅证人和嫌疑人错综复杂,还涉及到宗教、政治、种族歧视、越战等等各种元素。

1990年,案件重启。
此剧用的是三条时间线同时进行的手法。
虽然前面1980年还没播出韦恩找到的凶手是谁,但我们可以肯定他最后找到了一个凶手。
却没有找到小女孩的下落。

而在1990年,一次意外的盗窃案中,居然找到了当年那个十岁女孩的指纹。
于是案件重启,韦恩作为当年的主要办案人员,被找来询问。
并被告知,当年抓错了人。

案件再次堕入谜团。
韦恩因为是黑人,受到种族歧视的天花板,一直都在基层。
而当年他的搭档,如今已经升官。并且成为这次重启调查的组长。
搭档找来韦恩,再一次一同调查这个案子。

2015年,回忆。
时间又过去了25年。韦恩已经成为了一个老人,儿孙满堂。
韦恩身患失忆疾病,对往事的记忆已经模糊。

经常在午夜醒来,发现自己驾车回到了当年男孩女孩失踪的那个小镇。却想不起来为什么。
案件第三次进入一团迷惑之中。
他又一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忆当年这个离奇的案子。
而更多的真相,也就渐渐的浮出水面。

剧集三条线同时进行,但是丝毫没有紊乱。
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同样的镜头之间,色调是不同的。

这就是剧集用来区分真实,以及回忆的标记。可谓是玩弄现实/回忆,真相/虚构,主观/客观的高手。
虚虚实实,扑朔迷离,又多而不乱,稳中带着极强的悬疑感,故事就这样一点点的展开
让观众从内心感到一种逼真感和悬疑感,让观众欲罢不能。

而且,本剧的主角演员,请来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金球奖《绿皮书》+工会奖最佳演员+今年奥斯卡热门《绿皮书》傍身的马赫拉沙-阿里。
在写《绿皮书》影评时,我就说过,这位演员演技精湛,已经不露痕迹。


这次在《真探》里,相信大家看到不同的人物形象,就明白我说的不是假话。
确实是个可以和马修以及伍迪媲美的演员。
悬而未决的疑案,多方角力的环境,阴郁冷峻的氛围,和浓雾一般的真相,再加上优良的制作和精湛的表演,我们再一次目睹神剧的诞生了。
而且,在看《真探》第一季时,除了马修扮演的科尔的人格魅力之外,那种一桩悬案,一生追查的真正的侦探的情愫,也是打动我的主要原因。
看着两个主角在漫长的时间里,过着孤独冷漠,无人能懂,无可诉说的生活,一直到多年以后决定再次携手破案时,我眼泪直接哗哗的流出来。作品里对此含蓄但是又深刻的表达,实在让我感觉每个毛孔都燃爆了。

而这次第三季,1980-2015年,再一次贯穿一位真探的一生,再次成为了一生一世追查一个真相的故事,足见这一季憋了三年,野心之大。
2014年的《真探》是那种看一次,一辈子不会忘记的剧集。哪怕你不像我这样,本身就很喜欢甚至贯彻片子中的哲学,冷峻,你也很难不被这个片子所打动。

它是美国电视剧在美学和质感上的一次向上的突破与尝试,是远远甩开那些流行元素的,甚至是直接升了一个档次与格调的。
它与其是在讲一个案子,不如说是在讲几位警探一生的故事,进而,我们又看到了我们的人生,看到了那些深刻的本质。

因为他有区别于普通的侦探作品,重要的不是那种推理的,脑力的,解谜的内核。
而是通过描述“硬派侦探”,转而讨论社会与死亡。讨论人们的行为,联系和社会乃至人性的黑暗。所以它也是社会写实作品。
所以,第一季中的那些哲学独白,就一点也不违和。反而带着高贵冷峻孤傲的气质,任世界变化热闹,我自成一体。

而《真探》也确实在复杂,悬疑,真实,层次上,做到了优秀的水准,让人不得不服气的说一声,太牛了。
科尔在探案时,看到的那些幻觉,到底是因为他的孤独、创伤和毒品,还是他看到了真相呢?
《真探》第一季的宣传语是:触碰黑暗,黑暗也会将你指染。
(出自尼采:阁下凝视深渊,深渊也会凝视阁下。)
第三季是,时间带不走的只有真相。

好嘛,这是在复杂的现实与哲学之中,又加入了时空的交错。


TheAngryRiverTheHat/FatherJohnMisty/S.I.Istwa-TheAngryRiver
也许人生就是冷酷无情的宇宙中,一场殊途同归的死亡和毁灭。而真相就是混沌的悲剧中一条人迹罕至的隐蔽小路,可我偏要踏足染指,走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