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文进化论 | 刘冠尧 第027位轻舟讲者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传统的语言类考试,为什么不是简单的一场嘴仗,而是默默无闻的写卷子呢?——刘冠尧
刘冠尧:我的英文进化论
(全文约4000字)
Whenever mentioning about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related issues, people can easily imaging how these natural creatures can survive in the wild places by transferring their skin colour and some sole of body structuring.
But now today 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the lecture about how we can transfer our language as a tool, to actually which has been though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for most Chinese students or people to work or study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大家下午好,我的名字叫刘冠尧。今天给大家带来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英文进化论》。
提到“进化”这个词,更多人想到的是对生物的进化。我们说人类是怎么去进化的,人类有在改变自己的身体的结构。但是更多的改变是什么?
是工具,是我们使用工具的效率。
工具效率的变化以及提升,才是人类进化的根本。
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细分的市场,我讲的是英文作为一个沟通工具的进化。
今天我们会用到这样的概念去跟大家讲,现在各位的英文是处在哪一个进化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英文的猿人时代”。
我相信有很多很多的初学者,包括在座(各位),如果你们因为生活、工作,产生对英文一个学习的需求,不管是什么,如果有了这样一个需求,你会做什么事?
找几个朋友问一下,你英语在哪里学的、你是怎么学的,我去了某某机构、我找的是哪个名师……但是真的很盲目。
因为市面上学习英文的方法太多了。
我是需要早上五点钟起来,站在马路边拿着一本英文课本去大声地叫、大声地读?还是应该首先拿着一本英汉字典去一个个地查询它的意思然后背诵下来呢?我非常盲目。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知识储备非常少,我们很盲目,就像一盆清水中的扑次的苍蝇。
所有英文初学者最喜欢说几句话是什么?来看一下各位是否有共鸣。
第一句话:我单词不够,所以不会说口语,也看不懂阅读的文章。
有一些朋友在讲,我不会讲英文因为我的词汇量真的不够。
我们自己在一线教学中,会发现,真正的口语和阅读的核心词汇,真的只需要3000到4000个。
我们说满足基本的开口说英文,无非就是几大生活的场景。哪些场景呢?
第一个,机场;第二个,旅游;第三个,问路;第四个,相互的和好友之间做一些基本的日常交流,爱好、兴趣之类的。
那你们觉得这样的单词量会很大吗?根本都不是很大。
问题是即便我们有了这些单词我们依然很难开口。
我们继续往下看。
下一句话是什么:我希望口语的表达与老外能够“自如”交流。
天哪,“自如”这两个词,我特别打了引号。我很害怕有人会这样跟我讲。
什么叫自如?
在你们小时候,如果你们学英语的时候,你们常常在过年的这样一个时间节点里面,一大家子两桌人在一起吃年饭,突然有人开了一个话题,“你家孩子学的英文,学得怎么样啊,要不要跟隔壁那桌,他也学了英文的,要不跟他去对一下?”
这个时候的场景是什么,那个孩子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满脸都是汗,对一下。所有亲戚朋友的目光全盯着你看,一堆人、一堆不懂英文的人面前,你要去讲英文。这样的感受是什么?
结果是什么,战战兢兢地站起来讲了几句英文,全家人鼓掌,也不管他讲得好不好。
第二种结果是什么?我就不讲,打死我也不讲,我觉得非常的,英文叫embarrassing,“非常的尴尬”。
所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非常的不“自如”?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下我非常不自如。
另外一层意思是什么,什么样的交流才算是“自如的交流”?
下面一句话:我的语法不好,所以我要先学好语法,才能入门英文。
好,我们再想一个场景。
我们想象在最开始学中文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学过语法?试想一下这个场景,假设各位都学过语法。
你妈妈盯着你,和你说,孩子,今天你说两句话给我听一下,咱们先来一个定语从句,再来一个状语从句,再来个表语,再多给几个复杂词汇,怎么样?你说一下,先主谓宾说一下。
在座各位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没有,完全没有。我们多数的孩子,三到四岁可以说话,但是没有学过语法。
同样是语言的英文,为什么我们学习要先学语法呢?
导致的结果是,我每讲一句话我要想一下是不是主谓宾,我是不是用了从句,我是不是把所有的语法知识都用上去了,用得对不对。
一旦你这样讲了,你这样想了,对不起,各位,你就会出现我们最标准的英文,是什么?蹦单词。
所以,很多初学者,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我们到了第二个阶段,phase 2,“英文的早期智人时代”。
这个时代是什么呢,我好不容易背了3000词汇,我怎么都要用一下对不对,我憋足了吃奶的力气,我要说一句完整的话。很困难,很困难,非常非常的困难。
在这个阶段,我们看一下你写的英文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每一个单词对应的中文汉字都可以翻译出来。
我们十年前的段子是什么?“马马虎虎”用英文怎么说,各位,horse horse tiger tiger,当然这个是笑话了。
但是我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学生问我,老师,“接地气”怎么说,用英文。
每一个你说出来的英文能够一一对应翻译成中文,并且不用调换翻译的顺序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觉得(你)的英文水平怎么样?
很抱歉,说明你的英文真的不行,真的很蹩脚。也就是我们常讲的,chinglish,中式英文。
思维方式不一样。
即便你语法没有错误,表达能够让人理解,但是你的英文依然不地道。
我们看那些考了四六级的同学,假设他们有出国的意愿,他们必须要考些国际的考试,雅思托福都有。
大家觉得雅思托福这种英文考试中,四个技能,“听说读写”,哪个最难?我相信更多的人缺乏什么,speaking,口语。
我们老一辈的长辈会问你,你的英文几级啊?我也这样被问过,但是我从来没考过英文四六级,我考的是雅思。
每次有人这样问我,我就没办法去解释,我就很紧张。不好意思,我没有考过级,我不知道多少级。我爸妈会很自豪地跟别人讲,我儿子很高级别,别人(问)说多少级,12级。
没有办法,因为在我们的传统里边,英文一定要级别的,对吗,跟考钢琴一样,是吧。
但是现在的英文其实很少用级别去衡量,特别是应用型的英文。
回到我们这个话题。
我们真正说英文说得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如果你不看到我的脸,你只听我打电话、听到我的声音,你就会误以为我是老外、我是英文母语的使用者。
这个就是我们目前认为到第三个阶段,英文使用最厉害的。
带着刚才一些分析,我会给大家带几个思考。
第一个(思考):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传统的语言类考试,为什么不是简单的一场嘴仗,而是默默无闻的写卷子呢?
试想一下这个场景。
假设现在有人说,他们在进行语言类别的考试,你推开门一看,所有人默默无闻没有任何交头接耳的情况下,在写卷子。
那我想请问,口语呢?我们学习这门语言的目的是什么?
试想一下,你跟自己的工作伙伴、英语母语国家的工作伙伴去交流的时候,他问你一句话“这个工作跟进得怎么样”。假设你的口语技能很差,你怎么办?
我们根本就忘记了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我们都在写卷子,导致我们说出来的英文,都说的是蹦单词。
第二个思考: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包括我自己的留洋经验,发现中国人很难在国外找到工作。
我指的工作并不是那些简单的蓝领工作,可能是进银行、进证券,就像各位在国内生存得很好的一些工作、很丰厚薪资的工作一样。
我甚至有看到过我的朋友,他曾经是国内顶尖的医生,结果到了国外之后,只能去做非常非常简单的扫地拖地的工作。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笨吗,是因为我们技能没有老外好吗?我不这么认为。
第三个思考:外籍老师,外教。
外教可能在武汉地区、华中地区,有非常高的民间认可度,特别是一些培训公司,他们会用外教去让家长、让客户买单,“看这个是外教,他的英文非常好、非常地道,英美澳加国家之一的”。
我想请问大家的是,所谓的外教,都可以教英文吗?
上上个月,英国首相Theresa May,特蕾莎·梅,专程到武汉大学访问,大家知道她是干什么事吗?租借数学老师。
英国首相,整个中国访问的第一站是到武汉,却是过来借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我们国人这么趋之若鹜去寻求外教,却忘了他们资格的审核,而英国人却如此希望寻求中国的学科教育的老师,去给他们做交流,去给他们做教学。
在海外,最容易移民的专业是什么吗?第一个是会计,老外就是不会算算术,没有中国人的基础教育这么好。

说了这么多的问题,说了这么多的现象,我今天给大家三个工具,如何让你的英文进化。
第一个工具:请大家解开枷锁,忘掉语法。
忘掉什么是定语从句,忘掉什么是表语从句、主语从句等等一系列的语法。
当然我说这句话的前提是,我们现在只针对应用型英文。什么叫应用型?就是它是实实在在帮助你去国外生活工作的英文。
如果你要应试,如果你要高考,请忽略我今天这个第一个工具。
为什么要忘掉语法?因为我们习惯的沟通方式是先把语法学好,然后确保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没有任何错误,所以我们会习惯先把这句话用中文思考一遍。
但是这样的过程,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每个人的英文非常蹩脚,没有办法说很流利。
这个可能会跟大家平时的传统教育非常不一样。
第二个工具,这个很有趣,叫“努力地山寨”。
什么叫努力地山寨?英文叫做copy,简单的一个解释是什么,我们要去模仿。
模仿什么?
有人说美剧,有人说一些电影电视剧之类的,老外讲的话,是吗?英美澳加都可以,四大口音都行。
但是我模仿什么东西呢?口音,还有呢、音调,再往后进阶是什么、连读,还有呢,还有什么?
还有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
我曾经一个学生这样跟我讲,他说,老师最近我学英文,我在看一部美剧。我说什么美剧,他说《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
在座有看过《生活大爆炸》吗,有吧,语速疯狂地快,讲的话题全是量子物理。
天哪,你真的要确定去模仿这样类型的美剧吗,你们确定吗?
我们要寻求适合我们去学习、去模仿的美剧。
或者我们换一个思路去想,假设有老外想学中文,他让你推荐一部很好的中国电影给他看。结果你推荐给他的是什么?《让子弹飞》,(老外)懵了,然后就傻掉了。
这样的现象在英文中一样存在。
请大家不要认为只要是找的蓝眼睛白皮肤的外教,老外说的英文都是对的,不见得不见得。
请大家去copy,去模仿口音,去模仿他的连读方式,去模仿他的生活场景中使用的方法、句型。
甚至可以去做些录音的工作,自己去核对,你讲的录音和原版的美剧是否相似,是否有一些不同点。
然后再把你所学到的、所模仿的这些英文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试错,找到错误后再去做一些反馈。这个是第二个工具。
最后一个工具,非常有趣。
先说重点,在座有很多以couple的形式出现在今天剧场的,什么叫couple?就是情侣的关系。
想像你们第一次男生约女生出去的时候,你们怎么去约的。假如你要约她看电影,你会怎么说。
“你今天休息吗,有时间吗,不如我们去看电影吧”,这个是中文的思维,没有问题,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委婉,对吗,不会让对方觉得非常尴尬。
但很抱歉,如果各位这样去讲英文的话,你们的英文一定会很奇怪,因为老外会把结论放在开头去说。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变成一个英式思维的中文会怎么说呢,“走,我们去看电影吧,在一个天气还不错、我荷包里很多钱的时候”。大家可以把这句话试着按照我的第二个方法去翻译成英文,就会变得地道很多。

今天在有限的时间跟大家去分享的就只有这么多。我相信,只要大家记住一点,就是我们使用工具,要让它变得很高效。
谢谢大家。
(2018.8.25 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