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在头脑机能最高的时间段,做最适合的工作。 虽说一天有24个小时,但时间的价值并不是均等的。 工作可分为专注性工作和非专注性工作。 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在疲劳之前休息。 提高专注力的特效药:睡眠和适度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 把工作限定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范围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增加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用节省出来的自由时间进行自我投资。 15分钟可以看作专注力的一个单位时间。 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这两种睡眠模式以90分钟为周期反复循环,中间会有5~20分钟的间隔。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一晚上循环3~5回,才算得上质量较高的睡眠。 专注力的敌人:杂念。杂念产生的原因:外物、思考、人、通信。 1.让每种物品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2.电脑中井井有条的人,工作能力也很强。 3.把心里惦记的事情全都写出来。 4.为工作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工作时秒表计时,将时间可视化,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在工作的截止时间之后约定下一项任务。那么在当前这个时间段里,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保证按时完成工作。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上班后前30分钟最为重要 早上起床后怎样才能精神焕发:1.温水沐浴 2.打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 3.醒后不立即起床,睁眼睛发呆几分钟 4.适当的慢运动 如散步 5.吃早餐 细嚼慢咽(刺激血清素分泌) 早上一定不要看电视! 到工位后制作当日的 To do 清单 ,先做需要高专注力的工作。 提高血清素方法: 阳光 运动 咀嚼(细嚼慢咽) 专注吃饭 吃有嚼劲的食物 咀嚼10分钟以上 转换场所→海马体活跃→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间小睡30分钟 运动、转换场所、穿插不同的工作任务、小憩 不用视觉,而是刺激其他感觉,能让人放松,使大脑得到休息。 冥想、正念 确定离开公司的时间,能让自己的工作有紧迫感,提高工作效率。 当天的疲劳和压力,就应当在当天之内消除掉,不要让其过夜。 放松的交流时间,促进后叶催产素分泌,让人产生爱或被爱的感觉。 既要重视白天的工作,又要重视下班后的放松和休息。 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高是专注力的最大敌人。 睡前2小时要注意放松,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看手机等娱乐活动,以便让自己有好的入睡状态。不要吃东西。 睡前15分钟也是记忆的黄金期。睡前思考的事情更容易进入我们的潜意识,要想积极的事情。 与其周末补觉,不如平时保证足够的睡眠。 互补休息法:平日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周末可以进行体力运动;平日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周末可以动脑读书。“语言、理论脑”和“感觉、艺术脑”也要协调平衡。 把握当下,今日事今日毕,工作和娱乐都是如此。 移动读书术:1.确定今天要读的书 制定计划并严格遵守(如从一周一本到三天一本甚至一天一本)2.读书之后,一定要有输出(3点输出法,见本作者另一著作《过目不忘的读书术》)3.耳学,即听音频,如学英语等。4.思考 早晨起床后给自己一个思考主题,然后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思考。 如何利用自由时间:1.投资自己(投资自己的专长,工作中需要的主要能力;然后再投资其他能力) 写文章或写书,先有大体框架,然后补充细节 体验到“心流”(完全忘我、专注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最多的人,都是爱读书而基本上不看电视的人。 2.主动性娱乐(需要专注力,设定目标并需要不断提高技巧)如读书、运动、智力游戏、演奏乐器等 看电视、看电影、旅游也可以成为自我增值的主动性娱乐,关键是要以输出为前提。 了解自己的快乐瞬间,制作一张玩乐的TO DO清单。 放松系娱乐(不需要专注力):发呆 泡澡 与家人聊天 爱抚宠物…… 下班后可将主动性娱乐与放松系娱乐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