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18年读书报告
2018年的年中开始,经历了这辈子最为忙碌的时间,从5月份开始到9月份,新踏足的工作领域带来的压力和焦灼燃去了自己的大部分心情和时间,阅读也变得目的性更强起来——或是为了更快地上手工作,或是为了看一些不用深层思考的爽快式阅读。项目结束以后,终于迎回了稍微正常的作息时间,不会需要再工作到凌晨,然后一早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跟客户开会,也不需要等客户的回复等到三更半夜,或是改方案改到天亮,迫不及待地把买到手的几本书一气读完,仿佛出去旅游了一周浑身上下换了一轮血一般。今年越发觉得,读书要一口气读完印象才是最为深刻的,思维的火车沿着书中的轨道一直前行,可以更快到达终点,沿途的风景也能像放电影一样给人留下连贯的印象。所以2019年,希望自己能花更多的时间,静下心一口气把一本书读完,不读完就不买书(虽然真的很难,不过看看晒书房app上记录的那些手头的一百三四十本书,今年能看完一半就已经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那些作家对得起那些银子啦)。
一月书单
1、《独居的一年》约翰·欧文

约翰·欧文这本书长期占据亚马逊的畅销书榜单,终于有一天,当它再次出现在促销广告里时,我对自己说:好吧,且让我来会一会。
然后,就开启了很1月份很长一段时间kindle不离手的日子。
这是一个关于夏日,关于失去,关于家庭,爱与恐惧的故事,故事总是淡淡地进行着,时间偶尔进行一些交叉跳跃,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候能拍成电影上映?我想看!
现如今的腰封常客村上春树是这么推荐约翰·欧文的: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
这话说得没错,这种瘾来得很缓慢,是那种慢慢浸入身体内部后沉睡的渴望,当你合上一本以后,你知道你还会接着读下一本,尽管不知道什么时候,但是你不会担心自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只需耐心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一口气把一个长长的故事读完,然后合上书,沉在沙发里,让书中的场景萦绕在你的脑海几日,再慢慢散去。
2、《小强升职记》邹鑫
没错,这本书的主角就是小强。他用异常“通俗易懂”(甚至俗到近乎教条)的方式,给各路职场白领的工作方法点起了亮灯,指明了道路。虽然整本书的内核满是干货,无奈包装得实在太糟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文笔太烂,里面穿插着小强和他的领导之间的互动,用以引出一条又一条职场信条。如果撇去这部分内容看,还是挺有用的,从我看完kindle版又特意买了一本纸质版可见其干货之足,职场小白或感觉自己还没上道的人,可以看。
3、《一地鸡毛》刘震云
官场小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生活的琐碎无奈和我们的阿Q精神随处可见。看国内的现当代作家文章,总觉得带着点“魔幻色彩”,仔细想想,或许是因为过去的那个年代,本身就荒唐如小说。
4、《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
有段时间入睡前看这本书,仿佛在睁着眼梦游,书中对城市的描述带着一种游离感,像诗一样流淌的文字构成了梦中看不清楚的城市。
二月书单
5、《读库1601》
不知道是时间改变了我对《读库》的阅读体验,还是时间改变了《读库》的选题风格,现在阅读《读库》感兴趣的文章好像越来越少了。
6、《清华园日记》 季羡林
看了微博上大家在疯传老先生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都是关于什么看女生大腿啊,骂娘啊,抱怨老师是蠢货之类的,我这大俗人就忍不住抱着八卦的心理把这本日记给读了。读完以后的感受是,老先生看不看女生大腿我真的不在意,重要的是作为天子骄子的老先生,在清华园的岁月里原来也是充满了对自己的不肯定,有惰性,这真实的一面,比很多励志书籍毒鸡汤都更能灌醒丧丧的我们。
7、《留德十年》季羡林
"但是,后怕是幸福的;危险过了以后,才能有后怕。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看完上一本,继续找季老打鸡血的一本书。那个年代的战火纷飞,留学生和外国教授之间的惺惺相惜,看得人很羡慕。
8、The Bitch In The House

在清迈旅游时花了很多时间去逛二手书店,最终挑了这本书一路走一路读,读到一半回国,搁置了一段时间才读完。标题写着:26 Women Tell the Truth About Sex, Solitude, Work, Motherhood, and Marriage 里面的文章都很诚实,赤裸裸地展现生活现实的一面,作者从年轻到年老,从懵懂恋爱到孤老终身,让你看到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不管是单身还是找到归宿,人都是个孤单的动物吧,所以,找到心之所向,才能享受这份摆脱不了的孤独。值得成熟女性一读的一本书。
三月书单
9、《巨人的陨落》 肯·福莱特
过年回家,有近乎两周的时间,读什么呢?感谢Kindle,让我可以塞进去这本史诗级篇幅的通俗读物,度过了春节吃吃喝喝躺躺的日子。睡前看的话,要小心,可能会看到不想睡觉。对于我这种历史线混乱的人来说,算是补盲吧。
10、《西游记》 吴承恩
没想到啊没想到,四大名著我只看了《红楼梦》,《西游记》居然跨了这么些时日才看完。因为86版电视剧先入为主,总觉得吴承恩应该是个政治正确的人,看完原著才知道他那么会说段子,猪八戒和唐僧的台词好几次让我在地铁上笑出声来,唐僧就是个事儿妈逃生怕图小肚鸡肠之徒啊,八戒基本跟电视剧人设一致,不过唐僧对他那维护已经超越了对笨徒弟的界限,简直像小妈对幺子的娇惯。行者不用说,还是我心目中的行者。只是当年大闹天宫没人能搞定的他为何遇着妖怪反而老是需要搬救兵?不符合逻辑啊。动不动就跟妖精打平手,所以天将们还不如妖精功夫强吗?沙僧存在感依然低,不评论。西游记的文字比红楼梦要粗野多了,好几次在地铁上看得笑出了声来,了得了得。
11、《浮生六记》 沈复
在那个年代,能秀恩爱秀得如此豁达,聊自己的无为失败聊得坦坦荡荡,虽然格局气量看着小家子气,却真实感人。
12、《寻欢作乐》 毛姆
罗西的人设跟新女性的印象倒蛮贴合的。社会的道德和个人感情的随心所欲,就是那么难调和。毛姆是赞赏这种随心的选择的吧? 看完这本书很久以后,里面男主和罗西学自行车的情节,一直以为是自己从哪部电影看回来的情节,再次翻看读书笔记,才醒悟那是我看书时自己脑补的场景。所以说,看书真的很有意思,想象力可以自由驰骋,比看电影还带劲。
13、《我们在阅读时看到什么》彼得·门德尔桑德
有趣的一本书,在书店里一下子就翻完了。对读者阅读时内心的洞察和思维的思考模式都研究得挺仔细的嘛。
四月书单
14、The Women's Room By French, Marilyn
《醒来的女性》英文原版,书中描述的70年代女性困境跟2018年的现在相比,也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看完感触很深,好像从The Bitch In The House开始,2018年成为了阅读女主义题材书籍的元年。
15、《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
间歇性的鸡血类学习书籍,本书的营销比内容本身做得好得多。
16、《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也想来一份炒猪肝二两黄酒,在那以后。怀念《第七天》以前的余华。
17、《小狗钱钱1》
能早日培养理财意识真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以后我要是有娃了,希望能早日教给他/她。
18、《小狗钱钱2》
如果说第一部是经典的理财入门书籍的话,这本就真的只适合给孩子看,我一老阿姨真不知道凑什么热闹。总之,第一册看过就好,这本是思想品德课,跟理财没啥关系了……
五月书单
19、《打破界限》
果然是电通系的工作模式,跟平时工作接触的模块和形式果然很一致。在作者栏看到同事名字依然是虎躯一震 ,看这些书其实有时效性,现在看来里面的案例或许已不新鲜,学习那种创新的思维就好。
20、《孤独的城市》 奥利维娅·莱恩
与其说是社会心理学,不如说是一部文化散文。书里面介绍的几位当代美国艺术家,勾起了我身为读者的兴趣,阅读期间忍不住停下来搜索提到的那些作品到底长什么样子。正如文章最后说的那样,孤独是某种我们共同享有的东西,学会享受孤独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课题。未读系列的书都很对胃口,会持续关注。
21、《如何打造超级IP》 秦阳、秋叶
这是个人人言必称IP的时代,没有很深入,适合浅读。
六月书单
22、《从象牙塔到广告圈》
广告圈的小朋友适读,可以说很写实了。
23、《顾城的诗顾城的画》
顾城的诗很美,顾城的画也透着一种稚趣。
七月书单
24、《单身女性的时代》丽贝卡·特雷斯特
国内的女性意识也逐渐在苏醒,看看国外女性的现状,觉得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别人觉醒那么早,也还摸索着呢。
25、《从零开始做AE》魏海涛
正儿八经广告公司初入门做AE的人,真的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基本涵盖了AE的工作范畴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阿康不易做呢。
八月书单
26、《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珍妮弗•L•斯科特
说实话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会在kindle买这本书看,看看时间,估计就是忙到爆炸完全不想动脑子动感情所以看看这些没什么太多实质性帮助的内容吧。
九月书单
27、《少数派报告》菲利普·迪克
这些年虽算不上个正经科幻迷,但是也算看了一些科幻小说,看科幻和悬疑小说一样,就怕自己太聪明猜出伏笔后面的高潮,这样的结果就是看到最后怅然若失,但这本却几乎篇篇让人看得激动,就像脑海中跟作者过着招一样,赞!
十月书单
28-30、《圣殿春秋》(上中下) 肯·福莱特
现在一看到肯·福莱特的名字,就会想到“通宵”二字(谢谢读客营销成功洗脑)。虽然不至于三个通宵读完,但确实像作者说的那样,他的书就是好读,读者爱读。每个角色的刻画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还记得很久以前在豆瓣小组看到某人推荐这本书,当时关注的人还不多,而且推荐的还是英文版。找到英文版的kindle 电子书,只看了开头的我就没有看下去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中文版的趁着国庆假期一口气看完了。也算是是间接参与了b站拉里萨的读拉松吧。上次看《巨人的陨落》是过年的时候,多个家族并线发现的故事线,让人稍稍有点迷惑,而这本书的故事则简单很多。看到汤姆去世的时候,正坐在回省城的车上,忍不住盖上了书,让自己的情绪缓和一下。这就是角色的魅力所在,真的能触动读者的心灵。看了一下影视版的演员,选角都不错,挺符合的,就是阿莲娜和艾伦少了我心目中的那种惊艳,可能还是中西方审美的差异吧。肯·福莱特的书是长假好读物。
31、Waiting To ExhaleTerry McMillan

这本原版书买了好多年,还是在北京北语那边邮局楼上二手书大清货的时候买的。2018年可能是我关注女性自我觉醒的元年吧(果然是年纪大了……),这本书跟《觉醒的女性》可以说是黑白两道的女性虚构作品里都很具代表性的作品了。黑人女作家九十年代初写黑人大龄女性的生活,真是不做作,暗藏幽默,没有刻意的戏剧性冲突。原本以为Savannah 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结果依然是再次伤害自尊的ONS。很好阅读的一本书,仿佛这几个Sistuh也是自己的姐妹一样。还有就是觉得,黑人姐妹对自己的发型果然是无比在意,种族的界限也不仅仅是from one side.
32、《异乡人》 加缪
被加缪的这张照片击中,每次去书店他仿佛都在那里紧紧地盯着你说:买我,买我。把这位L'etranger带回家,看到第二部分,更坚定了对书名翻译的看法:l'etranger翻译成局外人,比异乡人更贴切。自始自终,默尔索都是以置之度外,无所谓的态度在看待一切。你不能称之为冷漠,只是从中看不到波澜,而这种状态,其实是我们正常情绪中的一部分,只是我们不敢承认罢了。正如书的封面所说的,哪怕世界无处容身,但没人有权审判我的灵魂。当你知道自己的灵魂在哪里,在做什么,或许就像书中的我一样,很多事情,不过就是无所谓。
3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
爱与自由,轻与重,媚俗与牧歌,男性与女性,自我与别人定义的我,米老头果然不简单。
34、《我的天才女友》(那不勒斯四部曲之一)埃莱娜·费兰特
女性之间的暗自竞争又相互怜爱,不管什么文化下,都会有。
35、《新名字的故事》(那不勒斯四部曲之二)埃莱娜·费兰特
每次看,都出现她的身影。学习部分还是挺励志的。这本书千里迢迢跟着我从省城来到这个深山酒店里,读得惬意。
36、《酷儿》威廉·巴勒斯
知道《裸体午餐》在美国文化作品上的地位,但看完这本书,我还是得说:Sorry I just couldn't quite get it. I felt the pain and loneliness but I don't get the point. Maybe should have read it at a better time.
十一月书单
37、《离开的,留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之三)埃莱娜·费兰特
看到这一部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心理都会问:尼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38、《我与地坛》 史铁生
这本书在kindle上看了许久一直没有兴致一口气读完,直到一个停电的晚上,回到家,在黑黑的屋子里点上蜡烛,打开kindle,竟一下就把剩下的半本看完,原本觉得过于优柔的性子,成篇成篇的抑郁与担忧看得多了竟有点不耐,却原来是自己的心不够静吧。现在就希望生活能多给我断电断网(微笑脸)。
39、《失踪的孩子》(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四)埃莱娜·费兰特
在外出的高铁上终于把第四部读完,跟着这套书,感觉自己也过完了一辈子。
40、《长乐路》 史明智
可能是读过何伟的中国三部曲和《血疫》之后,对译文纪实这套书抱着非常大期望,买了好几本回来,迫不及待把这本好评如潮的《长乐路》给读完了,感觉略失望,虽然这本书勇敢地涉及了很多敏感话题(看的时候已经觉得这本书能出版是个奇迹,果不其然现在已不再版了)更新的角度来写中国,虽作者也是采用了一种尽量客观描述的方式,只是总觉得缺少了一些态度。致谢里看到和平队好多志愿者老外熟悉的名字,竟感到亲切。下一本译文纪实我决定先不读《鱼翅与花椒》了,还是读日本的那些,缓缓。
十二月书单
41、The Kind Worth KillingPeter Swanson
故事没有预期的那么深不可测,却让人想一口气读完,或许这就是写作的技巧了。
42、《漫长的告别》雷蒙德·钱德勒
敲上面这行字的时候,差点就要把作者的名字敲成村上春树了,可见村上对这本书的推荐已经到达了何种地步对书迷们造成了何种影响。钱德勒的语言,要保持原文干净利落的效果,翻译起来还是有难度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是只有我一个吗?
43、《如何独处》乔纳森·弗兰岑
天啊,这恐怕是我这两年来看过最难以入脑的书了,翻译应该是个很大的问题,单独看每句话都没什么问题,句与句之间却支离破碎不成形状,看得难受。邮局轶闻开始产生“没完没了”的痛苦阅读感受,到了后面不同时间拾起这本书这种感觉依然没办法消除,只能匆匆翻阅完剩下的内容。遗憾。
44、Age of Ambition Evan Osnos
每次看老外写中国的书都觉得特别有意思,很多他们理所应当的描述,我们确从未了解,或许被蒙在鼓里。这种生活状态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是习以为常。国家政治和个人的命运一旦连接,就不可避免产生个体的悲剧。书里面提到了艾未未韩寒还有很多这几年里中国社会的公知人物,或许从作者的眼睛看他们,会比我们更立体多面吧。比《长乐路》好看。
45、《睡眠革命》尼克·利特尔黑尔斯
As usual,读前面几章其实就够了。学到90分钟分周期的方法还是不错的,起码不会因为一两次睡得不好或者睡得太少,就觉得自己生命的年轮马上就少了几圈。
46、《恶棍列传》 博尔赫斯
看得我一愣一愣的,明知道是小说,硬是觉得确有其人想去搜历史资料。老头子你赢了!
47、《情人》 渡边淳一
意外地发现这是一本对单身大龄女青年感情态度描写异常贴切的书,我就纳闷了,渡边淳一到底是哪个女人肚子里的蛔虫,能把女人的心理捉摸得那么透?
48、《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Spencer
说实话,对于Spencer老是强调自己的“香港”背景,我是觉得有故意误导读者形成错误印象的嫌疑的,看这本书,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自得,不过,对于自媒体写作和运营传播的方式,还是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