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2
犯罪人特征亦可表述为犯罪人与我们的差别,在犯罪研究的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个。 (一)犯罪人异质观 这是指认为犯罪人与正常人在人的属性上有本质区别的观点。异质论的观点当以龙勃罗梭早期的观点为代表,用测量的方法犯罪人与非犯罪人在人类学、生物学方面外在的特征,并使用“返祖现象”、“退化”等概念演绎其观点。
(二)犯罪人同质观 犯罪人同质观的假设首先肯定了犯罪人与社会上其他任何人在本质上的共同性,只是在后天的社会教化中未能有效遏制先天的“恶”,或者未能强化先天的“善”一是关于人性之善恶的假说。人性善恶之争实际上反映了对人自身的乐观与主义态度,因为,“把法律看作节制人类罪恶情绪的工具以维持社会和谐的人,采用个极端不同的出发点一方面,有人主张人性本恶,不靠刑法的约束,任何社会进步无法达成。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自然创造人类,起初秉性善良,只因罪恶、腐败或其内在的弱点,譬如贪婪,使人类真正原始的本性受到歪曲,以致需要靠法律严厉的加以控制”① 其二是精神分析理论。同质论的观点在弗洛伊德(Feud)的理论中表达得最确,他的理论建立在“人之初性本恶”的认识论基础上,提出:“历史的事实及我们的验…都证明人性本善的信仰只是一种错觉。”②他倡导用性本能、无意识、人格结构观点说明个体的犯罪原因,并由此区分犯罪人与非犯罪人的特征。 弗洛伊德首先肯定了人在本质上的共性,将恶的、具有破坏性的冲动与本能视为人类所共有的动力基础,将性能量作为人类行为先天的动力源泉。在他看来,人类在本上是同质的,而在社会中之所以表现出恶与善、越轨与遵从,是后天社会化的结果犯罪心理学 会化程度体现为能否抑制与调节原始(自然)冲动的超我与自我的建构与水平 德国犯罪学家施奈德(H.jJ.Schneider)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心理分析法犯罪学与罪生物学一样都起源于达尔文主义。两者有重要的共同点,但也有决定性的区别。龙罗梭和弗洛伊德都以同样的理论为根据:犯罪人是一种倒退到早先发展阶段上的返象。龙勃罗梭认为犯罪人是一种机体和心理的返祖现象,而弗洛伊德不把机体方面考在内。对他来说,犯罪人是一种倒退到个体遗传学或种系遗传学的心理发展阶段的返现象。正常的儿童是‘天生的犯罪人’,因为他是一种‘形态反常’和普遍犯生物。但是这里存在着心理分析法犯罪学与犯罪生物学的最重大的区别:犯罪生物学图在纯粹从体质上可以识别的犯罪分子与‘正常人之间画一道鲜明的界线,而心理析法犯罪学认为在犯罪分子与‘正常人’之间不存在重要的质量上的区别。人是作为罪的,就是说不适应社会的生物来到世上的。正常人成功地压抑住一部分犯罪的本冲动,将另一部分在社会意义上改造(升华),而对犯罪分子来说,就是这种适应过程败。”③施奈德的总结基本是正确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同质论与异质论的主要区别在犯罪学领域,迈克尔·戈特弗雷德森(M. Gottfredson)和特拉维斯·赫希的自58 控制理论颇有弗洛伊德的影子,他们强调社会化尤其是早期社会化对人的影响,将幼时期的社会化结果所形成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后天的犯罪可能性联系起来,并作为解释罪原因的基点。自我控制有如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超我,在个体8岁左右时以社会化的形式影响人,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成年以后的行为选择。 其三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相反同质论中的另一个取向否认人生物属性,忽略人的心理属性,侧重于个体成长环境等后天外部世界对人的作用。
三)犯罪人特质观 ,衫 这是指将犯罪人自身的某些特质或特点视为其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变量,并将其与与 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事实视为犯罪人与守法者的主要区别的假说或观点,犯罪人特质观往往注重犯罪人与非犯罪人在某些特征如个性人格、生理或心理因素方面的差异和倾向性,根据该特质或个人特点与犯罪行为产生的相关程度说明其在犯罪原因系统中的地位以特质观为取向的研究在犯罪心理学领域最为丰富,有的是依靠已有的心理学理论以犯罪行为为研究对象而获得的解释,有的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1)大多数观点会由于研究者使用方法的不同、知识背景的不同,理论基础的不同而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特的试分 点,如生物特点、心理特质等,在形式上有的强调因素,有的强调整体与部分,但基本上认同多因素决定论,很少有对单一决定论的坚持。(2)以犯罪行为这一结果变量为圆心,重视各类因素在个体犯罪中所具有的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或交互作用。经常使用影响犯罪行为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表述方法。(3)强调动态与静态、纵向与横断、过程与结果、原因与诱因、主体内因素与主体外因素的统一。“人类犯罪行为之成因,至为复杂,具体而言,有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产前环境及出生时环境等客观条件,亦有遗传特质、生理特质及心理特质等主观条件,这些条件可统称为犯罪行为之静态因素。另外,尚有动机、情绪与情境等动力因素,后者可称为犯罪行为之动力因素。”
1,生物学观点,主要从遗传神经这些去讨论
2,心理因素,包括人格和心理过程,心里过程是认知,情绪,意志,而人格是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环境的表现出来,相对稳定影响人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