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中感受老上海底色的人情纷杂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悠闲地在午饭时间漫步到番禺路上吃一份便当,但近日的气候总不由得让自己陷入美好的回忆之中。原先公司有一位同事对食物充满着强烈的热情,包括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把拮据的休闲时间献给美食,还将美食信仰“强加”在我们这些不作为的懒人身上。
也是多亏了他宗教式地传播美食,我们总会三三两两的从新华路走到番禺路上。在上海,春至夏的时节是最好的,尽管有点闷热,阳光也显现出了热情,敏感体质总免不了烦恼飘絮不适宜的打搅,但这些还是抵不过长满大片绿叶的梧桐树,映衬着街道斑驳陆离的美景。


在我们的觅食路线上必然会经过邬达克的旧居。中午的时间,那里显得格外宁静,偶尔会设想当时邬达克正风光于上海滩的场景,没办法,谁让他对于近现代的上海来说是个具有传奇色彩且不容忽视的人物。在上海,由他所设计的建筑几乎成为了描绘上海半个浦西风貌的轮廓。




19世纪中叶,英国借鸦片战争打开了上海以及周边共五座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英美法等列强国在上海获得了租界,并逐步扩大。此时上海在整个中国境内成为了一处拥有独特的司法、行政与社会状况的城市,聚集了全世界因不同的目的而居住在这座城市之中的人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在爆发前的数月,拉斯洛·埃德·胡杰茨(László Ede Hugyecz)刚以优异的成绩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Hungarian Royal Joseph Technical University, 1949年后改称布达佩斯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

原本计划以建筑师的卓越才能在业内崭露头角,并以长子的身份协助父亲经营家族的营造事业,但因战争爆发而迫使他入伍成为一名士兵。
不幸的一点是他并未成为电影中勇猛善战的将领,胡杰茨所在的军队——奥匈帝国军队的第二十步兵团于1916年春在乌克兰的沃里尼亚不列斯特的南部与俄国交战时溃败,包括胡杰茨本人在内的大部分士兵成为俄国的战俘。
胡杰茨在1918年沿着铁路逃亡至中国境内的哈尔滨之前,一直以战俘的身份辗转于不同的战俘营中,并在期间腿部受伤,被认定为残疾后,腿伤一直伴随着他的余生。尽管期间也因自己拥有匈牙利与斯洛伐克的血统,而受到优待,但他厌烦战争,没有同伴们狂热的决心与理想。

1918年10月26日,胡杰茨抵达上海。此时的上海,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不需要身份证明文件却可以在此居留生存的地方。
身无分文的年轻逃犯胡杰茨决定改名为拉斯洛·爱德华·邬达克( László Edward Hudec,恢复了祖父的姓氏拼写),这样的拼写更便于他人记住。此后,邬达克在上海通过自己的建筑才能获得了新生。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的建筑风貌忠实地反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社会与文化氛围——这里呈现了几乎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建筑风格。

邬达克加入了由美国建筑师罗兰·克利(Rowland Curry)所创办的克利洋行——它为上海的富人们建造奢华的别墅(大多位于法租界,基本以古典风格为主)。
“在这里你只能设计传统风格的建筑。因为任何现代的都会被视为德国风格,而那样设计就是自杀。虽然在上海我设计的建筑数量比想象的多得多,但却无法实现理工大学时代的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建筑师。……”
邬达克不仅无法施展抱负,在上海也生活也体现出强烈的水土不服。回国是邬达克计划之中的事,却由于父亲的离世在意料之外踏上了归途,这或许间接地影响了他的回乡计划,这次的欧洲之行最终演变成了一次“旅行”,他在两个多月之后又回到了上海,并决定定居在此。
从此,他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在上海的建筑师生涯。他与克利合作建造了当时的标志性建筑——美国总会(花旗总会)。落成之时,被誉为是“远东最现代的建筑”。


1924年12月1日,邬达克宣布在外滩24号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大楼租赁的办公室开设事务所。
1925年至1926年,邬达克指挥建造了位于法租界中心的大楼,一栋巨大的古典风格石制建筑——万国储蓄会新办公楼;另一栋则是位于淮海中路(原霞飞路)上的武康大楼,它在落成之时被称为诺曼底公寓,由于地段的独特性,邬达克将其设计成拥有独特锐角造型看似一艘巨大轮船的八层高建筑。

淮海中路1836—1858号 武康大楼
“这座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大楼建于1924年,地处三角地带而外形酷似熨斗,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早期作品,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又名东美特公寓,由万国储蓄会投资兴建。底层由于人行道不宽,建成法国风格的外廊式样,骑楼形成连续的券廊。大楼北面开有2处口子,以解决三角形建筑的采光和通风。
武康大楼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最初居民以上层在沪侨民为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多数英美住户离开公寓。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入住此处,如赵丹、王人美、秦怡、郑君里等,最为众人熟知的就是在此居住长达几十年的演艺界神仙眷侣孙道临、王文娟夫妇。”
邬达克似乎在商业运作上也颇有天赋,在克利洋行积累的工作经验已令他足够应付来往的客户,而他擅长一系列丰富的西式建筑方案,也满足了上海的多元化需求,这让他的项目屡屡在其中脱颖而出,而大多受过西方教育的华人上流社会也颇为信任这位建筑师。
陕西北路457号 何东住宅
这栋欧洲古典主义住宅建成于1920年,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杰作。住宅南立面采用贯通两层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这是古典主义最经典的构图手法,尊贵典雅,气势非凡。二层的弧形阳台和铸铁花饰栏杆为庄重的建筑带来不少灵动。
住宅一说为香港太平绅士罗伯特·何东(香港曾经的首富)之子何世俭在此购买土地所建。另一说为德国赫希斯特化工厂老板卡茨所有,后售与何东家族。
有一半中国血统的何东1862年生于香港,早年在香港怡和洋行任买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何东开始大规模投资上海,成为上海房地产巨商。活跃于商界之余,何东频频涉足政治,在慈善事业上也多有贡献。
1949年后,何东家族迁回香港。1957年,毛泽东主席倡议重新修订《辞海》,次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进驻此地,之后编辑所改组为上海辞书出版社。
从1918年至1941年,邬达克至少在上海留下了37件建筑作品,其中包括了上海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也从早期的20世纪初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逐渐过渡到后期的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风格,尽管其中的一些建筑物已经消失,却在其保留下的珍贵建筑中,使我们看到了近代建筑风格的演变。
而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城市,与这些不变的砖瓦形成了仿佛历历在目的岁月故事。
白先勇曾提及:“重访上海时,我请朋友吃饭的饭馆碰巧就是我家的故宅,除了觉得巧合外,还不免觉得有沧海桑田之叹。”
他所说的故宅,正是抗战胜利后一度成为其父亲白崇禧在上海的官邸——位于汾阳路150号的建筑,这栋建筑因其白色的外观还被称作为“小白宫”,始建于1919年至1920年,由万国储蓄会下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兴建。这也不例外的出于邬达克之手,内部的盘旋楼梯线条优美,是这一住宅的一大亮点。
1949年后,这里先后是上海国画院、上海越剧院的所在地,白先勇所提及之时,正是这里开设饭店期间。
1947年,邬达克决定离开上海,最终前往瑞士,1950年,他移居美国加州伯克利,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58年10月26日,邬达克因心肌梗塞病发过世。
这位异国建筑师自离开后再也没有回到上海,却为“老上海风情”留下了自己的创造力。
但邬达克只是其中之一。
喜欢上海这座城市的大部分人,心里总怀有浪漫主义情怀,或许全是因上海保留下近现代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风貌。
我们或多或少在白先勇或是张爱玲的笔下,感受过旧时上海底色的人情纷杂,难免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充满怀旧的情感。也许战争令那时的生活显得动荡不安,生活其中的人经历的往往是水生火热的日子,我们却能在存留的文字之中寻找到上个世纪中华文化的魅力。
建筑也亦然。
参考资料:《邬达克》作者: (意)卢卡·彭切里尼 / (匈)尤利娅·切伊迪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3-10-26;ISBN: 9787560853147;行笃教育(VART APP线上展览——“老上海风情”)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首发于VART订阅号2018年06月04日
-
阿争肝(何争铮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0 07:43:52
-
茉莉朵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4 13:36:52
-
joj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7 12:27:28
-
Esther__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4 12:46:04
-
圣母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3 19:51:27
-
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30 19:58:06
-
薄荷羊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8 23:41:00
-
周召遺民何潤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6 14:37:15
-
红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5 14:49:47
-
Lq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8 00:16:3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4 22:21:01
-
一去二三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8 09:39:55
-
吴腊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0 15:28:29
-
chenglc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4 00:10:32
-
万事朝前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1 09:20:26
-
嗨嗨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0 02:47:57
-
一周不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6 22:31:38
-
NJ.do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2 15:06:30
-
懒猫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8 18:51:43
-
演习生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0 05:43:44
-
PZ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2:22:40
-
齐柏林飞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2 21:46:37
-
法修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2 04:18:15
-
M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9 20:18:34
-
了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8 21: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