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日游-岭南酒文化博物馆
闻说你时常在下午来这里寄信件,逢礼拜流连艺术展还是未间断。
今天我来到公众号介绍的--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目前还不太出名,也是最近才正式获批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碰巧遇上了公众开放日,目前还是可以免费参观的。

原来就在柏林艺术馆对面,以往经过都没怎么留意呢,真的酒越陈越低调,符合务实勤劳的广东人形象呢。石湾的景点都很聚集,闻名的南风古灶,石湾公仔街也是在不远的附近。
原来广东石湾酒厂集团是一家国营企业,是的,每每听到集团,我都应该下意识地认为是大企业,肯定是国营单位,为什么这次没有这样的觉悟呢?后知后觉~~

来到附近,第一家是石湾酒厂营销中心,随后往前直行的一百米就是石湾酒厂,厂房没有搬迁,尚在生产营业,跟其他制造业的工厂一样,估计也是年底在赶货生产,忙着出货,准备放年假吧。(工厂暂不对外开放的,只在外面拍了厂牌)


于是沿着指示牌继续前行,这是陈太吉酒庄门外的指示路牌,都颇有特色,跃进路?难道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

到了陈太吉酒庄(岭南文化博物馆),外景是这样的。


跟广告上一模一样嘛,哈哈,看来效果图也是在实拍的基础上进行后期处理的。
遂进大门,一楼是游客服务中心,也是陈太吉酒庄营销中心,景区内绿瓦青砖,灰雕花窗,在浓浓的岭南古院中弥漫着浓浓的酒香。一楼大堂里面有几位美女销售在,但没有很刻意地进行销售。

在前台登记下姓名,手机号码便可参观了,暂时也不用身份证。一楼橱窗以营销为主,摆放着石湾酒厂的各类贺年酒品以及陶瓷器具。看,找到了熟悉的面孔,家喻户晓的石湾玉冰烧。

见我徜徉在一楼许久,礼貌热情的柜姐问到,你是参观的吧?是的;我建议你先参观博物馆,不然等会不够时间了。怎么上去,直行电梯六楼。真心感谢,因为去到都已经差不多四点了,要是我再在一楼墨迹的话,真的是还没看完了的。
于是,搭乘电梯直奔六楼。

观光梯的景色,不禁想到,有水的地方就有财,江水流过的地方必定富裕,譬如珠江,长江流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穷苦的地方呢,只能靠山吃山了,思绪游走间,不觉到了六楼,前面已经有几个零零星星的游客在了,外面是个露天阳台,无心留恋,直奔主题。

信步入大门,一个字,大。觉得这博物馆做的还是挺现代的,有微信公众平台语音讲解,扫码关注获取语音讲解,可粤语可国语。我旁若无人地拿着手机外放着讲解,一边看着悬挂着墙上的文字,不经意间,也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原来,教会人类酿酒的是猴子;额,人类也是从猿进化而来的。

要是说酒的文化起源于什么时候,应该是要到新石器时期了,这些我也没认真研究过,所以也不太了解。

继续走,一路了解岭南酒文化的历史。看来很多酒皿酒具都在其他地市的博物馆收藏着,真是源远流长的历史。
历史上统治者为了维护各方面的权益,会颁布各类限酒令。但是,昔日在偏远的南蛮之地,真的是山高皇帝远,即使有限酒,可也管不了很多了。

其余的都是酒器,酒埕等器皿的展示,我没有拍照留恋。
了解了大概酒的历史后,遂到了整个禅城区闻名的陈太吉酒庄。

陈太吉,光听名字就觉得是有历史的人,因为不像是现代人的名字。这里,太吉的名字后来加一点系有段古的。陈太吉酒庄,清道光十年(1830年)佛山莲塘人陈屏贤创立,自此酒庄尚未搬迁,一直坐落在东平河畔,迄今已经有189年历史了。

1895年,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翰林学士陈如岳放弃仕途后,回家乡潜心酿酒,在继承家传的酿酒技艺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酿酒手法,首创了“肥肉酿浸,缸埕陈藏”的酿酒工艺,取其名为玉冰烧。一家酒庄从第一代持续到现在,也算是个百岁老人,但尚未迟暮,不断锐意创新,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看来都是骗人的,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继续前行,印象最深刻的是知道了酿酒竟然用到肥猪肉,真是为所未闻,觉得很新鲜,于是又驻足细细品味文字许久。

原来,砌你生猪肉是为了吸附杂质啊,真心膜拜古人的智慧。

原来,中国白酒香型有十二种,而石湾玉冰烧属于豉香型。

有生之前,若能统统都能品尝到,岂不美哉?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