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地图
查看话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游绍兴有怀
戊戌年暮春,风郎和阿说一路南下,过洛阳,经杭州,达绍兴。
提起绍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的绍兴黄酒?是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鲁迅故居?亦或是行则轻快、泊则闲雅,具有水乡精灵之称的乌蓬船?
兴许有些朋友还会朗声道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la bla bla。没错,著名的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会稽风景也在绍兴。而且,咱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祖居也在此处。然而,这次未能有幸参观缅怀,再寻佳期吧。
生于北方,长于北方,我们早已见过“古今传此岭,高下势峥嵘”的巍峨秦岭,见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银色雪国,见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的漫天黄沙,见过“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苍茫戈壁。然后,却不曾见过,在诗人笔下小桥流水、曲径回廊、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到底是何模样?
有人说,绍兴是一座微风燕子斜,细雨歌绕梁的地方;有人说,绍兴是一座青砖黛瓦、淡墨渲染的古镇;以我观之,绍兴是一座可以让人回味无穷的城市。
暮春之初,老院的青苔还在生长。江南草长,群莺乱飞,帘外的几缕微风,已不知所踪。荡一叶乌篷,摇醒记忆力深处可埋藏一世的江南烟雨,撑一杆竹篙,胸膛中翻滚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助唐诗宋词来表达的无限深情。
清幽的小巷里,粉墙黛瓦上的檐水打在青石板上,婆娑而又多情。那些尘封在词阙中的故事,弥漫着微润的气息,带着多情的人儿走进那微醉的江南。敞开尘封多年的心田,与那个冥冥之中的人,在人间四月天里,许下相濡以沫的诺言。
当大白驶下杭州湾换线高速,进入绍兴市区时,最大的感受是公路两旁不绝的水塘。更准确一点,其实过了太湖,就已经能特别明显地感觉到空气中的湿气似乎大了很多(对于北方人来说)。
未到绍兴之前,印象中的绍兴就是宁静祥和的江南小镇,孔乙己斜靠在酒家门口的柜台上,抿着小杯黄酒,捻着茴香豆,看着小时候的鲁迅先生挎着书包,拎着药包,穿桥过巷。殊不知,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囊括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绍兴也是与其他地方无二的宽街阔道、处处都是高楼大厦。
大白停入胜利西路的逸园城市广场,往南慢走几步,就是具有江南水街特色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这里,保留了一点旧时的特色,直街500多米,两旁建筑也是修新如旧,店铺三三两两。值得一提的是,到的时候已经过了饭店,饥肠辘辘,找寻了几家,发现过了饭点基本没有几家在营业 。

直街深处,到处都是写藏头诗的铺子,随意进了一家小店,店家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小姑娘。店里陈列着各式的文具和字画,听小姑娘说可以以姓名为藏头诗写扇面。想到风郎送我的梳子,心下有了计较,忙将两人姓名告知店家,少顷,新鲜的扇面出炉。
“X卷佳篇展妙思,X馥兰幽笼甘露。”
“X记古意显荣光,天道酬贤贤如X。”
看着手中的折扇,不禁暗想:古人拿香囊、红豆、如意、罗裙等做信物,如今我拿折扇,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风郎对旁边的心经戒尺感兴趣,得了一把,阿说见此,心中不免有个念头浮现:这不会是准备教育以后不听话的孩子吧!
出了直街,再往西南行1公里 ,便是鲁迅故居。景区门口的咸亨大酒店很是醒目,孔乙己铜像捻着茴香豆,矗立在门口,游人如织,纷纷走上前来,与其合影留念。鲁迅故居门口,看着道路两旁挂着古人名号,又卖着莫名其妙的臭豆腐、酥糖、黄酒、大冰棍,风郎有些好奇,不知道树人兄小时候吃这些玩意不?
看着很受学生游客喜欢的冰棍,阿说也来了兴趣,买了两根。大冰棍甜甜的、酸酸的,似初恋的味道,也像那场来得快,也去得快,终究擦肩而过、无疾而终的爱情。
进了百草园 ,出了三味书屋,想像着大文豪儿时的生活,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从优渥的环境慢慢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叹世事无常。看着如今满地的游客,不禁感叹一句:沧海桑田。百草园里草木深深,旧时的夜晚,或许会有猹贼头贼脑的溜出来,猛的挨上一大叉。三味书屋里,鲁迅的课桌摆在房屋的角落,所有的游客争先恐后地将脸贴在窗户上,无非就想看看,桌上是否刻着一个“早”字。

绍兴的黄酒是闻名的好东西,古时的人们日子过的慢,会在儿女出生之时埋下一坛良米佳酿。18年后,待儿子高中三榜,取出的便是状元红,女儿出阁待嫁,取出的便是女儿红,最是庆祝的诚意。想想现在的人们,急促的生活,哪儿还有如此的耐心。这话或许并不绝对,也可能是我没碰见过吧!
给自己买了一瓶女儿红,大红的瓶身,喜庆的颜色,那时,她想:或许,等到十里红妆的时候,它会更加明艳动人吧。

酒还在,人已离开,物是人非,也不过如此。
出了鲁迅故居,再东行400米,便是沈家园,不知道有没有跟风郎一样的朋友,在到沈园之前,还不知道沈园是怎样的所在。

那大家是否都听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否听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又是否听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没错,这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诗句,可你能想象陆游年轻时的样子么?那是一般人不曾了解到的陆放翁。那是宋高宗年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虽是父母媒妁之言,却也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两人整日游玩嬉戏,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两人感情太好,婚后未育,陆母最终无法容忍,陆游无奈,只好照做,很快便纳了新妻,生了孩子。一对鸳鸯被强行拆散,最终两人走到了“君向潇湘我向秦”的地步。正因为如此,两人留下的一对《钗头凤》,成为了史上的一篇爱情绝唱。
夜晚的沈园别具情调,在夜灯和水面倒影的衬托下,承载着千古爱情故事的宋式建筑显得灵动而妩媚。《钗头凤》题壁前,听着导游诉说着陆游和唐琬凄美故事,再品一品黄藤酒,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千年前的时代。
此间风郎5⭐推荐,夜游沈园,19:00,聆听沈园之夜,感受陆游和唐婉的凄婉爱情故事。
夜幕降临,“沈园之夜”开场,这是以讲述陆游与唐琬凄美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堂会。简洁朴素又不失古意环境里,彩灯亮起,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顿时浮现在眼前。
二十岁的陆游与唐琬成婚,一对才子佳人令人艳羡。但是无论陆游和唐琬是多么的情深义重,终究抵挡不过封建礼教的父母之命。
成婚之后,两人因没有子嗣,唐婉去寺院求子,期间,遇到无赖差点被辱,路过的赵士程拔刀相助。回到家中,唐婉心有余悸,痛哭不已,陆母却斥责唐婉败坏门庭,强行拆散二人。陆游娶新妻生子后,或许是对他的失望,或许是对赵士程的感激,唐婉终究嫁给了赵士诚为妻。谁对谁错,也无从分辨,或者,根本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或许,这其中有诸多的无可奈何,又或许,陆游的懦弱性格并不适合唐婉!

陆游离开了唐琬,从此浪迹天涯。数年后的游园相遇,那份相思相望不相亲的伤怀之情席卷了陆游,顷刻间,在题壁上写道:“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年后,唐琬再游沈园,看到了题壁上陆游留下的字迹,心中默念数遍,无限伤感,也和了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写下这首泣血的《钗头凤》之后,不久,唐婉便郁郁而终。得知她的死讯,陆游是何心情,是否后悔过当初的决定,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曾经惊鸿一现,如梦似幻。此生相携一场,无悔无憾......”
千古绝唱,生于现实,也终于现实。
人生离别,不过落红满地,再美的风景,绽放过后,总免不了凋零的结局,亦如陆游和唐婉,亦如风郎和阿说。
“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离了绍兴,不知下回能否再来,留些许念想,留些许遗憾……又或许,今年年初,那些曾经一路南下,那些一起走过的路,会再走一遭。做个念想也好,看一看旧时的风景也罢,也算,不负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