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去美术馆拍拍照吧?论展览细分人群与大众自恋文化》

那天看双年展,一个展厅外排了很多人,朋友问我怎么了?我说“不是村上隆来了,就是在等喜茶…” 结果当然是第三个答案——那是所有展厅中最适合拍照的。
展厅像一个纯白的天堂环境,你可以暂时地脱离现实,在明亮修容的光线下自拍🤳🏻所以大家都排在那里等拿鞋套 。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几乎每次展览,都会看到无数自拍的人,而展览到底是只针对业内的,全情关注作品本身的,还是它其实给一部分人提供了一个周末打发闲暇时间的好去处,你对某件作品产生联想,与马蒂斯、毕加索建立起某种精神共振,而另一部分人只是把村上隆的那么五彩斑斓的花当作一个拍照背景,到底有没有错?我想这是每个时代都面临的,只是在如今社交网络时代更剧烈的问题。
每个人来到一个空间的目的性,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过往价值观与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塑造了他自身并通过不同的行动去展现,所以公共空间,必须具有更强的包容性,或者通过适当的门槛(预约/会员邀请制)等方式,来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好好看展的?大概是从有智能手机与微信朋友圈开始吧…这些社交软件完全深挖出了我们内心想要炫耀,想要被人关注和赞许的那股虚荣劲儿!并且这种“情感病毒”🦠是可持续性的,会蔓延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各个生活细节。
而据调查显示,明星的个人社交账号反而是不是“发自拍重灾区”因为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靠脸吃饭,他们也不缺大众对自己相貌的认可,而普通人却是最爱在自己个人账号发自拍照的,因为他们只能在这里发,普通人没有办法将自己的脸出现在商场的广告牌里、杂志封面上、商品的外包装上…你只能在这500人5000人眼里被看到,不求每个人喜欢,也不在意别人背地的嘲笑,收获一个点赞就已经足够了。
来自 豆瓣App
老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虚假繁荣》 (2人喜欢)
- 《人生高光时刻》 (13人喜欢)
- 《我爱我自己我爱我的家庭》 (4人喜欢)
- 《家庭合影》 (3人喜欢)
- 《早起的鸟儿有🍆吃》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