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你要那梢棒有何用?
《水浒传》中梁山伯好汉一百单八将,施耐庵独对武松、林冲偏爱有加,不惜笔墨,着力不少。从平常百姓生活到惹上麻烦,再至手刃仇人、逼上梁山,事无巨细,家庭变故、心理历程清晰展现。 今单看武松打虎一节,便可见施耐庵笔力老到,才华横溢。 武松柴进庄上得遇宋江,三人喝酒时武松在凳子边“倚了梢棒”。 辞别宋江、柴进时,“拿了梢棒”。 离开客栈时“拴束包裹,提了梢棒”。看来梢棒不仅是行路时做手杖,亦可肩挑包裹。 到景阳冈下酒店,“到里面坐下,把棒倚了”。 喝完酒,“手提梢棒便走”。 与酒家争吵完,“提了梢棒,大步自景阳冈来”。 为什么武松敢于酒后硬闯景阳冈?除了猜测店家耍了手段,还是实力爆棚,有恃无恐。且看武松“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气势”。 至景阳冈林中,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酒劲上来,头晕目眩也不忘梢棒,可见这梢棒的重要,也将见其有大用途。 背后跳起大虫,“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梢棒即将上场,伺机而动。 反反复复提及梢棒,层层叠叠铺垫情绪,梢棒不离武松左右,老虎窜出,手里既无别的武器,只有拿梢棒打虎,可见梢棒是最后的、唯一的希望。只是梢棒非刀非枪,不能破皮肉,杀伤力弱了不少,武松此时恐怕凶多吉少,只有拼死一搏了。 于是武松“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之力,只一棒从半空中劈将下来”,依武松神力,老虎吃了这一棒恐怕非伤即残。但世事难料,“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梢棒折做两截”。 梢棒断了,再无杀伤力,老虎扑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一按按将下来,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又“左手紧紧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文中一共提及梢棒十九处,一步步将读者心思引到梢棒上来,未见老虎,便自知必用梢棒打虎,谁知最后梢棒竟无用处。将读者心思揪住、提起、拔高,然后随意掷下,除了目瞪口呆,更只有佩服了,真乃奇文也! 唯一武器不当用,赤手空拳打死吃了二三十人、众多猎户也奈何不得的猛虎,更突显武松之威猛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