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39
W39是我每天上下班通勤坐的班车号。
大刀是我的搭档。
蔡师傅是班车的司机师傅。
“启皓/京城坐车小分队”是我这一站上班的人为了互相通知方便而单独拉的小群。
还有好多好多认识名对不上脸,或者认识脸却叫不上名的乘客躺在我的微信联系人里。
每天大刀和我搭档着早班和晚班,验票、报站,协助解答各种乘车问题,尽全力让所有人都能顺利坐上车,无论刮风下雨打雷闪电,无论是熟脸还是新乘客。
我们不是这个班车公司的雇员,所有线路的车长都是义务的——好吧,也不是完全义务,我们有专座,至少或早上或晚上总有一班不用为买票发愁。
然而这一切都定格在了今天下午14点12分——我们的班车被取消了。
突如其来的,我心里只有卧草两个字,然后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动起来。
在沟通协调打探消息发布通知外加一通极速操作以后,终于搞定了一切。
我是一个理智大过感情的人,只有在吃饱了撑的闲的没事的时候才会偶尔无病呻吟一下,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先解决事情,有功夫想起来了再消化下情绪。
因为情绪没有用,我不喜欢做无用功。
当全城停运的消息被运营发布在乘车群里时,一时之间群里的乘客悲伤的、愤怒的、疑惑的、茫然的,各种能想到的情绪和反应都有,顷刻间喷薄而出,一时之间哀鸿遍野;身为非官方人员的义务车长我实在无能为力,能做的只是适当安慰大家,然后把重点放在刷屏提醒大家赶紧退票以减少损失,以及让大家想办法提前安排下一步通勤计划。
大家的各种情绪我都理解,但是这无济于事,车就是要取消了,不是你愤怒伤心就不取消,赶紧退票、找替代的交通方式,把自己的损失和对未来通勤的影响降到最低才是最主要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羡慕他们还能抱怨几句的,我没有时间来发泄情绪,我还有会要开。我只能等到一天都结束了,回到家坐下来,歇够了,才能像此时这样,有工夫有心情慢慢崩溃一下。
其实我早就预感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这么突然,早上还坐的车,晚上就突然不见了。
大刀尤其难以接受。坦白来说他对这个班车的付出比我多多了,大家都很喜欢他,但他操的心受的累和伤害也很多,却始终很豁达,直到今天班车取消,很少见的他不开心了。
如果我没记错,2018年5月25日,这天是我第一次坐W39的日子,W39当时还处于试运营状态,开线路的运营是某轩和某灰。
在这之前我是坐W32的,W32离我上班的地方最近的一站是三元桥地铁站,每天我都要从三元桥地铁站跳下班车过马路再跳上共享单车玩儿命骑车到单位。好在那时候天气已经变暖了。开通了W39对于我们这种每天在东北——西南大调角之间往返上下班的人来说无疑是福利中的福利:过个马路就是车站,上车就睡,下车就到单位,一人一张票,不会超售,不用站着,不挤不累不热不臭,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儿没有人会计较。原因很简单:这么好坐的车大家都想要,你不坐有的是人坐,在坐了这么舒适的班车以后,没有人会再想回去挤公交地铁或者大老远自己开车上下班。
因此我们这趟线的三辆车W32\36\39一直都相当火爆,尤其是W39,需求之强烈抢票之火爆,没坐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到。每周五早上9点固定放下周早票,而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争分夺秒抢票的时间,其激烈程度不输春运,然而春运一年只有一次,我们每礼拜却都要经历一次。
原因很简单,因为软件系统太他妈垃圾了。连这个公司自己的员工都说,老板是傻逼,技术不干活,客服一个接一个的辞职,最后剩下的两个运营小伙儿扛起了所有的工作,干了这个就顾不了那个,每周五固定崩溃一次到几次。而我们每次抢到票都跟劫后余生一般,心脏狂跳血压飙升,骂街技能在一边抢票一边诅咒问候技术人员间,不经意的又得到了升华。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搞笑的事我不得不提一下。每次买票我都叨叨“我的血压,我的心脏。”一开始我只是半开玩笑半讽刺的在群里发发牢骚,表示一下通过买抢票致使我的心脏我的血压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然后就赶快滚回去上班,直到去年11月体检的那天刚好赶上放票(我是脑抽了才会在放票日预约体检啊)。一边排队体检一边抢票的结果就是我的血压真的高了,心脏也不好了,拍完心电图大夫拉着我不让我走,拿着心电图让另外一个大夫再给我仔细看看是不是有心脏病。前年夏天我戴了两天holter没查出来的心脏病买个票给逼出来了。
即便是这样,我们都依然在一边破口大骂技术中一边继续抢票坐车,除了因为方便,因为舒适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司机蔡师傅是最厉害的。
蔡师傅是W39的第二位司机师傅,开线路的师傅在试运营结束后就换成了他。蔡师傅为人豁达开朗,爱说爱笑,开车技术超一流,又快又稳,然而他却总谦虚的说比不过W32的耿师傅,还给人家起外号叫三环小飞机。
有蔡师傅在,就算高速上有事故,礼拜一早上大堵车,我们上班都从来没迟到过,总是能提前到。如果说,一辆班车的乘客是血液,靠作为骨骼和肌肉的车长来维系,那么W39的灵魂就是蔡师傅,没有他,W39只是一辆普通的班车,有了他,大家才愿意抢破头都要抢到这条线的车票坐这辆车。
如今班车取消了,蔡师傅也辞职不干了,以后就算W39再回归,还会是以前的39吗。
还有大刀呢。但没有了大刀的早班,还能是39的早班吗。
我是W39的第一任晚班车长,也是最后一任,在这期间早班车长来来回回因为大家工作调动等原因换了好几个,总是铁打的晚班流水的早班。
在开始运营没多久,这个戴着眼镜的小胖脸儿就从三元桥上车了,坐在我边上,操着一口亲切热情的东北口音和蔡师傅聊的风生水起。一开始我很嫌弃他,我觉得他老跟司机聊天会让司机分神,这样很危险。但后来也就随他去了,除了因为蔡师傅驾驶技术一流以外,也因为大刀人真的很好。他性格好,爱说爱笑,充满热情,从来不计较,他要高兴起来那魔性的笑声能感染一车的人,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大刀特别爱帮助人,他本身晕车,只能坐前排,车上孕妇又很多,虽然我在群里经常呼吁,但孕妇却总是买不到前排的座位,于是他就和我还有几个月份大的孕妇配合,经常在周五的晚上一起帮孕妇抢下周前排的晚票,然后大家互相倒腾一下,就都能坐上满意的座位,周五的早上他们帮我抢下一周早班的票。有他和她们在的时候我从来没担心过买不到早票的问题,即便是后来最火爆的时候。
后来在我的撺掇下,大刀欲迎还拒的成了早班车长,没有出我意料,他真的是相当的尽心尽力,比我称职多了,可是却也因此受了很多委屈,这点上我始终心存愧疚。
没了我的39照样转,没了大刀的39,就会少很多吧。
“通勤班车”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概念,不夸张的说,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像北京这种首堵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并且这种班车的大巴很多都是电车,能够减少尾气的排放,既环保还能增加市民幸福感,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扶植才对。而现实却是,现在这种公司普遍都不赚钱,很多都是亏钱的,运营一条线路的成本非常大。就算能融资,前期很可能也都是烧钱抢占市场,烧到能拿到国家补贴,那么才能够熬过寒冬,熬不过的可能就会像很多共享单车那样,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了。
就算能够东山再起,再回来时,老顾客还在吗?而所谓的顾客忠诚度,也要看能拴住顾客的是什么啊。
与39就这么告别了,都没有来得及说再见。早上下车还在说晚上见,却不知道哪天再见了。那个心大的姑娘挂在车上的U型枕不知道还能拿回去吗。
感谢有人想到了通勤班车这个想法,也感谢彩虹巴士一直以来给我们提供的优质班车服务。
有人说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归来,那么就希望与39不会是后会无期,请运营小伙子们别灰心,振作起来。
让我们江湖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