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赏析 2 ||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日本美国效率达人干货指导书!
在心理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延迟满足”。
实验的设计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研究人员在斯坦福大学的幼儿园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者饼干。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待一段时间,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愿意等待的孩子还可以另外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如果不想等了,还可按铃,研究人员会马上回来,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吃到糖了。但按铃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块糖,只有等到研究人员主动回来的孩子才能得到两块糖。

实验开始,大部分孩子在最开始都想选择等待——毕竟等待会换来两块糖。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实验并未就此结束。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

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孩子在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
这个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从依赖走向独立;
所谓成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实现自我管理与控制。

而一切的关键,正是要从父母开始,建立孩子应该并且能够从3岁开始就学习独立的意识。
因为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培养的,从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开始发展,这时候可以开始从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背书包这样的小事情入手,让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意识。

到了6岁后,爸爸妈妈们就要慢慢学着“变懒”、“变笨”,遇到需要做决定的事情,慢一点,让孩子走在前面,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到了青春期,则更应该学会信任、理解和宽容,用“温柔且坚定”的态度跟孩子沟通,定下规则,不唠叨不抱怨,这个阶段的父母情绪越稳定,孩子们的自我会发育得更好。

总之,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毕竟所有得母爱、父爱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独立面对世界。
做家长的,如果把一切都安排好,反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这是豆妈在前不久的一次教育论坛上的收获,豆妈通过自己跟豆娃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深刻感受到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多重要,可能我们之前想的高质量的陪伴有些过火了,应该适当放手,给孩子多一点的独立空间,让孩子们更早地学会独立~

但放手很难,我们需要好书的指引,豆妈寻觅了半月有余,终于找到一套好书,是来自日本著名的家教网站,里面的锦囊都是日本和美国的育儿专家的思想精华,一共三本: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像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我们都急得火冒三丈了,娃却还是磨磨蹭蹭的?

本书具有身体的魔力,通过一些很容易操作的“套路”,可以让孩子知道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并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建立“ 时间观念 ”,学会“高效时间管理”,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计算还剩多少时间,合理地分配时间。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孩子习惯于乱扔乱放,脱下来的袜子随手扔在地上,脱下的睡衣像蝉壳一样立在沙发上,书桌上永远乱七八糟地堆着文具和学习资料?

这本书会从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整理开始,细化到如何分类整理,教给孩子正确的整理方法,从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到最终让孩子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从而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举两得,让孩子学会整理更学会归纳思维。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正确的金钱观》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富裕的时代,不知道钱到底是什么,也从不懂克制欲望,想要什么都缠着大人买,这样长大后很可能为了想要的东西而负债累累。

这本书让孩子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合理分配,通过让孩子有偿做家务的方法,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虽然豆娃已经快上初中了,但豆妈读完这三本书,仍然觉得受益匪浅,尤其是正缺的金钱观那一本,正适用于豆娃,如何建立自己的消费观?如何引导孩子不攀比、不盲从?这本书里的方法非常有效。

可以说,这三本书读下来,基本可以解决我们大部分关于孩子“独立性”的问题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做这套书的日本出版机构也是很厉害的,作者高取志津香是JAM网站代表。曾经作为关注消费者问题和孩子培养问题的记者活跃于新闻界,1998年前往美国。同美国的友人一同创立了JAM网站。在报纸、杂志、书籍上宣扬“训练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现任神奈川县儿童教育支援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

而作者建立的JAM网站是Japanese & American Mothers的首字母的缩写。是日本、美国两地父母、孩子和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
2002年,JAM依托美国的取材,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沟通技巧和训练方法。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
2003年10月,JAM转变为培养孩子和父母、老师沟通技巧的非赢利机构。以父母子女和教育者为对象,举办过多场讲座和研讨会。
这本书的中文版刚刚得以出版,豆妈这里立马给大家谈到了新书首发、首团,出版社也是特别配合,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福利,除了三本书之外,还额外每套赠送神秘礼物!
图书实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崩豆亲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