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大银幕十佳
2018年过去,今年看了两百多部电影,绝大多数都在大银幕有幸一揽芳华,且部分是书本放映片单。私以为电影由大银幕产生,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不看非授权资源,能够在影院欣赏佳作,是一个影迷最幸福的归宿。
特此仅列出2018年在影院观看的院线或影展系列十佳。
十佳中,《驯马》《小偷家族》《大象席地而坐》均组织了正版授权放映。另外《自行车与旧电钢》《冥王星时刻》和《狗十三》亦是心目中的华语十佳,特此提及。新年心愿,希望以后每部十佳都能在大银幕上放映给书本影迷们。

很中二很悲凉又很有希望。一个超长镜头完成全片,戏中戏,打破第四堵墙,将演出前的排练细致展现,已经分不出是演绎还是真实。最后舞台剧情还是模糊未知,但是青年们的状态和情绪,已经伴随说唱渗入片尾字幕,影厅的观众就是片子里台下的听众。场面调度完美,这才是生活而已。



他把所有青春和时光都献给了库布里克,如果大师的助理还能成为大师,又怎么能够如斯弥合,忍让谦卑鞠躬尽瘁。看到了库布里克严苛和温柔的两面,穿插经典作品片段,每个镜头诞生精雕细琢反复重拍。他用近乎毁灭自己和他人的方式给后人留下影像,叹为观止,无人企及。相伴的岁月成为后世光芒,与有荣焉。



是什么把人逼迫成这样呢?颓废多情看似不负责任。火车窗外,树叶葱茏,童年影像,几段剪辑飞驰在路上。驯马人与生活,互相驯服,骗与不骗。昆明市政大厦爆破,年代背景心理迁移的时间节点。一切散淡,被拍摄者追逐家乡到跟前又不想抵达,习惯性漂流。冬冬月底和前女友结婚,野马没有被驯服,但是有了归巢。



在影展上一帮苦哈哈的文艺片里,有这样一部很幽默、很鬼畜、很蛮荒的法国黑色喜剧,即使在深夜放,这一天也是很愉快地结束。一个赎罪解救的内核故事,在喜剧的外衣下,魔幻超现实,又绝不是烂俗梗,看到了奥黛丽塔图、“贝尔”和“亚当桑德勒”,本身也是件愉悦的事。



只有一个演员,通过电话内容对话出一个凶杀故事。丹麦演员表演出色,特写远景情绪变化分明。对话中故事反转,两个对话视角牵扯出彼此关联的案发现场,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成功获得内心解救。极度疲劳下开始有些混乱,小空间,剧本和表演加分。



罪恶之家,人性撕裂,话唠片代入有些慢,但是一旦走进去好似进入了一个蛮荒地带,环环相扣各自心怀鬼胎。结尾把之前的夸张生硬刻意逻辑问题全部解决了,满分。人家小成本故事写得这么有诚意,拍得也不粗糙,这样看来差距还是蛮大的。老夫妻那段出现太及时,破冰之感。


散淡如诗,却又讲好了一个人情冷暖的故事。每句对白结构成日式家庭的稀疏平常,像海边吹来的风,让人看得闲云散雾。人情寂寥,《德州巴黎》一样的暗室,孤独陌生的人们渴望转头后的正脸相视。疏离的人们相识走近,欢笑过后,一把刀子打破情感窗棱,创伤后回看从头,结尾太丧了。



虽然是个无神论者,但是被女导演的魔幻色彩深深着迷。摩什耶稣的化身,跟随人类走出圣洁的伊甸园,偷吃禁果后的夏当意识觉醒,不再被奴役的自由人陷入深深的苦难里。救世主拉扎罗始终眼神澄澈,却被人遗忘差遣,最后替万恶赎罪。狼在雪地里找到死去的圣人,奔向永生。资本主义,抢夺土地的投射。隐喻和思考颇多。


太好看了,相比洪尚秀,李沧东在我心里更加是大师。情绪的饱满,音乐的恰到好处,细思极恐的细节,小人物的黑暗社会属性,压抑又得以释放。


每个人都在求索新的希冀去逃避现实,然而当下的状态依旧无处安放。生活就是一堆垃圾,清理了一块,还有新的垃圾出来。它放大揭露了心底最灰暗的部分,大象嘶鸣,他没有和世界对抗,挣扎中还是向往光明。韦布说“我可能是最后一个看透你是个烂人的人。”也许胡波也是最后一个看透这个糟糕世界的人吧。


文/刘小黛 编辑/羊呀羊
欢迎关注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
cherr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16 1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