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枕边书
查看话题 >漂亮女人与理想主义者的戏谑者—毛姆叔叔的睡前故事
毛姆的故事读起来往往让人拍案叫绝,暗自叫爽,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极尽讽刺地描写了现实的种种生活。而在他的笔下,出场最多的就是漂亮女人和理想主义者,无论是短篇亦或是长篇,他们都占了很大的篇幅。也许是毛姆本身就不喜欢这两种人,也许他早已看透了人性与现实,往往都不会他们一个好结局,甚至往往都很凄惨。

毛姆叔叔的书一直放在枕边,因为我个人认为毛姆的短篇胜于长篇,之前零零散散的放一些书在枕边。比如:
这本书在床头放了很久,很多篇目读了又读,《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赴宴之前》《简》《风筝》一篇篇都爱的不得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那些有趣而又些许刻薄的文字伴我入眠。而后来,理想国又将当年毛姆自己整理的短篇小说4卷本计划出版,译者是陈以侃。(现在出到了第三卷,分别为《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人性的因素》和《英国特工阿申登》)有些故事因为读过很多遍,也翻了部分原版,我个人认为陈先生的文笔就应该是毛姆呈现的那样子。而第三本正要出售,我也赶紧下单,准备买来放到床边。
而毛姆的故事直击我的那个点大概是他的戏谑,尤其是对漂亮女人。他笔下的漂亮女人往往情商很高,得意于自己的长相,觉得全天下都应该围着她来回转。往往,毛姆叔叔会让这样的女人爱上一个只有外表亦或是只有金钱的人,还会配有一个对这个女人万般宠爱的备胎。女主当然会选择那个只有脸蛋或者只有金钱的人,而且会自食其果。
最为典型的恐怕是那篇长篇小说《克拉多克夫人》。30多岁的年龄,看到了长得英俊的少年就不能自已,吵着闹着要为爱情献身,等结婚后她慢慢发现丈夫没有她爱他那么多,便有了更大的占有欲和恐惧感。等到占有欲和恐惧感深深扎根到她的心里,她也被逼疯了,每日每夜想的竟然是她丈夫的死亡。这种故事真的是真实到让人害怕。也许是因为毛姆本身就是同性恋,再加上早年失败的婚姻生活,可能他本身就自带黑女思想。虚荣,愚蠢,狭隘,样样都在主角身上体现,而在那些漂亮女人上简直到了夸张的地步。
毛姆同样不喜欢的,还有理想主义者。他认为的理想主义,是为了某件事要抛弃所有,抛弃妻子,放下物质生活,要忍受万般辛苦,只为了月亮而不是六便士的理想主义。如果理想主义中稍微夹杂着一些享乐与世俗意义的成功,那毛姆叔叔会毫不客气地让现实把这个理想主义者虐的狗血淋漓。
《风筝》就是这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风筝提供了一种相当有意思的隐喻。男主角家庭殷实,父母对他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母亲为了不让他被周边的人带坏,就一直教他“独善其身”,所幸男主角爱上了放风筝。但是年龄的增长,情窦初开,男主还是爱上了邻家的女孩,女孩来自普通家庭,穿衣打扮很世俗,当然入不了母亲的眼。但是男主却秉着一颗赤诚之心,“我不能做后悔的事情”,毅然决然地娶了姑娘结婚,当然租了小房子在外面住。言情剧到这里,就该收尾了,婆婆的无奈,男主的赤诚,女主的善良,足以让少男少女留下热泪。
但是毛姆叔叔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婚后,妻子发现男主酷爱放风筝,甚至比爱自己还爱,这样她实在接受不了。而婆婆又恰恰利用好这一点,而且把风筝买的越来越贵,越来越精美,男主终于忍不住诱惑,瞒着妻子去放风筝。早晚,事情败露,愤怒的妻子拿起斧子就砍烂了男主的风筝,男主一怒之下,不再和妻子有任何往来,甚至离婚了都不给赡养费,即使要坐牢,也不会给一分钱的赡养费。男主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她砍了我的风筝。”
毛姆讽刺的就是这样的人,他清楚的指出,所谓的不做后悔的事情,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只是为了你自己的目的的不择手段而已。他痛斥那些很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手腕的人,也讽刺那些单纯地还没明白什么就为了理想为了爱情献身的人,但是他同情那些所谓的平庸的人,与其说同情,不如说他可能认为人就应该大部分,大部分随波逐流才好。那些理想远远的看着就好,但是也要明白自己的局限和自己的遗憾,即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也能精彩的继续。
毛姆叔叔的故事一直陪着我,虽然读多了大抵是那个调调,但是我对喜爱的原因恐怕不单单是因为他长了一张马龙白兰度的帅气脸,也不是因为他活了大岁数还赢取了几乎所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因为他刻薄又可爱的文笔,也因为他对普通大众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