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孔子(二):出身贵族却无贵族之命
前文已经说到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父亲名叫叔梁纥,是鲁国三虎将之一,又官至邹邑大夫,在鲁国也算的上有地位之人。
如此看来,孔子的家庭倒也不能算得上是普通家族了。
然而,孔子的家世并非如此简单。
我们常说孔子出身贵族,到底有多么高贵?既然是贵族,为何又被称为没落贵族?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孔老夫子的家世。
孔子有一弟子,名曰仲孙何忌,去世后谥号孟懿子,曾是鲁国三大家族之一孟孙氏家族的家主。
孟懿子的父亲孟僖(xī)子在临终之前,曾嘱咐自己的儿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待自己死后,去拜孔丘为师。
孟懿子说道:“孔丘,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在宋国灭亡。”
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家世出身:
(一)孔子是圣人之后;(二)孔子祖籍宋国。
那孔子是哪位圣人的后代,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又有哪位先贤称得上圣人呢?既然祖籍宋国,又为何孔子会出生在鲁国呢?

壹.圣人之后
自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之后,后世儒者认为称得上圣人的很少,除孔子之外,还有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而孔子就是这些圣人中成汤的后裔。
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后来夏桀暴虐,被成汤伐夏,建立商朝。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也因昏庸无道,激起四方反对,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历史的车轮就在这兴亡盛衰的交替中,滚滚向前。
孔子说,帝纣在位时,殷商曾有三位仁者:箕子、比干、微子启。
这三人都是纣王的亲属。
微子启是纣王的哥哥,纣王即位后曾被封于微国。在帝纣即位之初,面对国君的荒淫多次劝谏过,纣王不听。
后来,箕子也去劝谏,无果,只好装疯卖傻为奴隶,不再过问朝政。
王子比干再去劝谏,落得个剖心而死的下场。
微子启看到这样的局面后,对朝政越来越失望,在朝臣的劝说下,离开了国都。
周武王伐纣之时,微子启手拿殷商祭器来到武王军营门前,他坦露臂膀,双手绑在背后,左边随从牵着羊,右边随从拿着矛,膝行向前,向周武王表述自己远离纣王的决心。
周武王深受感动,解了微子启身上的绑绳,还恢复了他的爵位。
武王建周之后,为安抚殷商遗民,将纣王之子武庚分封殷地,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地边上建国,以此监视武庚。
不久武王去世,其子成王即位,由于年幼便由武王之弟周公代行王事。
然而,周公摄政后的一系列举措,引起群弟的不满与猜疑,认为周公要自己称王。
武王群弟之中,管叔最为年长,对周公也是最不满的一个人。
他伙同蔡叔,鼓动武庚,联合殷商旧地东夷部落,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以成王之命东伐叛军,诛杀管叔和武庚,流放了蔡叔。
三监之乱平定后,为更好管理殷商遗民,周公以成王之名将微子启封在殷商旧地安阳,建立宋国,微子启便为宋国的开国国君。
如此寻根问祖,便得知孔子最早的祖先为成汤,所以说他是圣人之后。
成汤,商朝开国君主,子姓。因此,严格说起来,孔子应是子姓,为何现在说他是孔姓呢?这便是宋国建国后的事了。

贰. 宋国之贵
微子启去世之后,四传而有太子弗父何。
弗父何便是孔子的直系祖先,所以说孔子祖籍宋国。
弗父何为宋襄公长子,据说原本可以继承宋国国君之位,却将国君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宋厉公,从此做了宋国的上卿,辅佐国君治理宋国。
弗父何三世孙正考父,曾辅佐过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地位很高,但品行高洁,对每一任国君都非常恭敬。
正考父后来生下孔父嘉,“五世亲近,別为公族”,孔父嘉便是孔子的六世祖:子姓,名嘉,字孔父。
西周制度规定,一个贵族爵位最多可以向下继承五代。
五代以后就认为是与最初的受封者“亲尽”了,不能再继承祖宗的爵位,必须自己另立一家,至于爵位也要相应降一级。这就是所谓的“五世亲近,別为公族”。
到了孔父嘉这一代,虽官至大司马,但刚好到了“亲近”,自此以后便以孔为氏,成为新的宗族。
所以说孔子是子姓孔氏。
如此说来,孔子祖上在宋国地位甚高,影响也大,曾经显赫一时。
那宋国又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孔子会出生于鲁国呢?

叁. 离宋入鲁
孔父嘉官至大司马,又得国君器重,在宋国地位崇高。
然而,看似祥和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不安,这一切源于宋国国君之位的继承。
宋宣公将死之时,将国君之位传给其弟为宋穆公。
宋穆公在位九年,病重时,将孔父嘉召来,嘱咐他自己死后将国君之位还给宋宣公的太子与夷,为表示自己的决心,还让自己的儿子冯流亡郑国。
宋穆公死后,孔父嘉依其命,立宣公之子与夷为国君,即宋殇公。
宋殇公即位后,孔父嘉受穆公所托,辅佐殇公,与太宰华(父)督共同执政。两人皆为公族大夫,皆是国君亲族。
但华(父)督对孔父嘉地位比自己高,心怀不满,一心想要除掉他。
宋穆公之子冯虽出居郑国但在国内也有不少的支持者,而且得到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支持,宋殇公对此非常不放心。所以,宋郑两国之间经常交战,激起老百姓的不满。
宋殇公即位九年时,有一次,华(父)督在路上看到孔父嘉的妻子非常漂亮,便动了色心,想要抢过来。
华(父)督便在国内散布流言说:“殇公即位不到十年,却已经交战十一次,老百姓苦不堪言,这些都是孔父嘉造成的。我要杀掉孔父嘉,以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第二年,华(父)督围杀孔父嘉,抢夺了他的妻子。至此,孔子先祖在宋国的地位逐渐没落。
对于华(父)督的行为,宋殇公非常生气,结果被华(父)督所杀,后迎回了公子冯,是为宋庄公。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孔防叔,为躲避华父督的追杀,孔防叔带领家人离开宋国投奔鲁国。自此,定居在了鲁国。
定居鲁国之后,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丘。
这便是孔子虽出身宋国贵族,后生于鲁国的原因。

肆.没落鲁国
孔子虽是圣人之后,起初又是宋国贵族,一路磨难下来,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还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到一个新的国度寻找生存之地。
何其哀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定居鲁国的孔氏家族,后因叔梁纥的出现,稍微兴盛了一点,但亦不过是转眼云烟的事。
叔梁纥身高两米左右,能文能武,凭借自己一身实力,倒也在鲁国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官至邹邑大夫,鲁国三虎将之一。
然而早已不复祖上的荣光,此时的孔家勉强还算得上是士族。
在西周分封制制度下,士是最低阶的贵族,自士以下就是平民和奴隶。士以下的人,是没有机会享受诸如教育、为官等权利。
孔子便出生在孔氏家族最为没落的时候。关于孔子的出生,请看之前的文章。
然而,命运与孔子开了更大的玩笑。
孔子是叔梁纥晚年与颜征在所生,那时叔梁纥已七十左右,命数将尽。
果然,孔子生三年,叔梁纥去世。
二十多岁的颜征在被正妻排挤,带着年幼的孔子与孔子的哥哥孟皮,移居曲阜阙里,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
叔梁纥在世时,孔氏家族勉强在鲁国还有点地位。如今叔梁纥去世,孔母又携带幼子离开了孔府,对孔子来说,孔家以前所拥有的地位自此便与他无关。
曾经的富贵名声,在叔梁纥死后,都成为了过眼云烟。
跟随母亲的孔子,虽过着艰难的生活,但在孔子心里依然为士之身份,留存着一席之地。
这也许是幼小的孔子,在困境中留给自己的安慰,然而这一丝仅存的安慰,最后被人无情的拆穿。
孔子十七岁时,其母颜征在病逝,凭一己之力料理完母亲的丧事,甚至还将母亲与父亲合葬。
就在孔子为母守孝期间,鲁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季孙氏家主,设宴款待鲁国士人。
孔子自觉自己因父亲的关系,相必也算是士,有资格前去赴宴。
不料,却碰上了孔子生命中的宿敌——阳货,无情地摧毁了孔子的慰藉。
在进季孙氏家门时,孔子碰上了季孙氏的家臣阳货。阳货看到孔子后,便将他驱赶出来,说:“季孙氏大人设宴款待士人,与你有何关系?”
孔子听后,便默然地走开。
从这一刻起,孔子明白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在那些有地位的人眼里,自己早已不是什么贵族。
然而,从这一刻起,孔子也抛弃了曾经的家族辉煌,以更坚定的心态走上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

孔子,圣人成汤之后,辗转成为宋国贵族,曾经显赫一时。
待孔子出生之时,曾经的辉煌皆已成为历史,烟消云散于时间的长河中。
但孔子却凭借一己之力,重现家族荣耀,亦使自己成为一个民族的明灯,令人佩服!
被阳货驱赶后的孔子,可谓一无所有,那他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位圣人,跨越时间长河而影响至今?
请继续关注《闲话孔子》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