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mystery阅读(下)
本.杰明.布莱克 ——《堕落的信徒》(6分,一般之作)
入围2007年麦卡维蒂奖最佳作品奖。
入围2008年爱伦坡奖最佳作品奖。
2009年日本想读这本推理海外版第20位。
作家是爱尔兰著名文学家约翰.班维尔(布克奖、卡夫卡奖得主,多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热门候选)的小号,专门用来写推理小说的。本作是他2006年写的首部推理作品。病理学家奎克在停尸间意外发现妇科和儿科医生马拉奇在里面填写资料。奎克看到了一具非常漂亮的年轻女尸,克里斯汀娜.佛特(这个女人名字就是本书英文名字)。随后奎克发现死者并非像马拉奇所写的病历上死于肺栓塞,而是难产而死,卡拉奇涉嫌篡改死者病历。逼问之下马拉奇承认死者之前在他家里做过帮佣,但随后被他安排到另一个帮佣过的莫兰家中。奎克查到死者生前是莫兰叫的救护车,莫兰承认她难产,但小孩生死未卜。随后奎克再次去找莫兰,但她拒绝见面,之后她在家中被杀。奎克找马拉奇的父亲托马斯法官,告诉他怀疑的事。美国一家天主教救济院,安迪和克莱尔夫妇没法生育,于是领养了小克里斯汀娜,但随后因为意外死了。奎克和马拉奇20多年前都喜欢莎拉,但最后马拉奇和莎拉结婚,奎克娶了她妹妹迪莉亚,之后她因难产而死。莎拉女儿菲比因为家里不同意她的恋情而和奎克来到了外公乔希波士顿的家。乔希因病去世,莎拉告诉奎克菲比其实是他的女儿。奎克发现乔希的司机安迪就是领养小克里斯汀娜的人,而乔希长期赞助救济院将爱尔兰的孤儿偷渡到美国去。
不愧是纯文学作家写的书,给人感觉很玄乎。第二部开始采用了双线叙述方式,但是最后也没看明白这个必要性。对于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思我能看懂,但是作为我还是不太理解,既然美国教会有人资助、他们也愿意接纳爱尔兰的那些孤儿,最后也没什么黑幕和丑闻,奎克干嘛最后那么反对?这种事在我们看来完全是好事啊?又不是拿着这些孤儿卖钱或者干更可恶的恶行。所以对于这部有点灰暗、阴郁的作品,无法完全吃透、领悟到核心元素。致于克里斯汀的悲剧,我觉得也还好,也同样没人刻意的伤害她,有些事是她自己选择的不是么?
艾萨克·阿西莫夫——《我,机器人》(7分,喜欢之作)
作者是全球最顶尖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堪称是宇宙类科幻鼻祖。美国方面对于他的机器人系列和黑寡妇系列都归类于mystery。本作是作者机器人系列短篇小说,也是作者最早发表的一些短篇作品(大部分成作于1950年左右),后来被出版社集结成一本书。作品总共收录了9个短篇,都是围绕作者一开始定义的机器人三大法则。第一篇《小机》,讲的是在20世纪末,人类开始用机器人照顾小孩。一个女孩从小被叫小机的机器人带大,妈妈觉得机器人阻碍了女儿和邻居沟通于是把小机处理掉。然而女孩却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爸爸提出带她去机器人公司看看。这篇主要是讲人与机器人之间感情,以及机器人设定必须保护人类的第一原则。第二篇《转圈圈》,在金星开矿场,机器人被下令开采,但却一直围绕着矿山转圈圈。这篇是第一法则和第二法则之间冲突。但因为金星表面高温,人类无法不行过去,最后工作人员不得不里用法则来救出机器人。《理性》,在空间站,机器人突然罢免了两位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软禁。这篇很有意思,机器人利用宗教来判断满足第一法则。《抓兔子》,机器人发展成一台主机可以带几台机器人工作,但在矿山下却发生奇怪的行为,工作人员一度认为机器人在军训打算造反。同样是因为控制太多导致第二、第三法则冲突。《骗子》,有一台可以扫描人类思想的机器人,但它告诉苏珊她爱的人也爱他,结果对方却告诉她快要结婚了。另外一个工作人员被告知将要接替上司成为领导,结果和上司发生冲突。这篇也是讲述机器人第一法则。《消失无踪》,讲述因为工作人员愤怒情况下无意中让机器人消失。结果机器人躲进了一批机器人中,由于该台设备并未设置标准的第一法则,工作人员必须利用法则来判断出哪个是在躲猫猫的机器人。《逃避》,美国机器人公司的对手开发了新引擎,可以瞬间飞出太阳系。但该引擎启动时对人类有伤害,导致机器人罢工自毁。该公司找到了对手希望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人类研制出了新引擎,开启了银河殖民时代。《证据》,2058年后,人类逐渐统一,要开始选举领导人。其中一个候选人被对手抓住把柄从未在公众面前吃饭睡觉,被认为时机器人。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一个质疑者上台,候选人揍了他一顿,最终打消了质疑上台执政,成为了历史上的伟人。《可避免的冲突》,在更未来的世界,机器人执政逐渐开始频繁,但是第一法则和人类整体未来规划起了冲突。这篇逐渐向后来的银河帝国系列靠拢。
本作可以说是设定系科幻推理+日常解迷的结合作,很难想象作者在70年前就完成了这样的杰作。要知道这几种类型作品在日本都是近10年才逐渐兴起。作品中2、3、4、5、6、8都是标准的推理作品。个人比较喜欢2、3、6、8非常有想象力。从科幻角度讲,本作机器人故事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一步步讲述了机器人发展史和进化史,尤其是7,8,9三篇和后续作者庞大的背景开始相结合,为未来世界后续的故事做了伏笔。
中山七里——《希波克拉底的忧郁》(7分 ,喜欢之作)
本作是希波克拉底系列第二作,发表于2016年。首作《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曾入围第五届日本医疗小说大奖。作品分成6个短篇。《坠》偶像女歌手亚由美在演唱会上突然绊倒后摔下舞台身亡。有在数万人目击下并无他人在她周边,为了节约紧张的验尸经费,警方不打算验尸。但在警方微博留言中有一个自称“修正者”的人质疑,最终迫于压力鹫见检察官还是命令古手川刑警选择送去浦和医大验尸。在光崎教授、凯西医生和新人真琴解剖下意外发现亚由美已经怀孕。随着孩子生父浮现和现场视频分析找到了凶手。第二篇“热”,琦玉县浦和市一家阳台上,一个3岁孩子因为太热而死亡。现场法医并未发现其他,但“修正者”的留言还是让警方不得不验尸,却意外发现不和谐地方。同时警方也发现案发时孩子的母亲做小姐的久留实和男友瓜生在玩柏青哥。结合验尸报告,警方发现了凶手的双重布局。第三篇“烧”,邪教团体“福音世纪”的总部发生大火,教主黑野被烧死。警方验尸后发现死者是被勒死的,嫌疑人有被骗的家属甲山、教团二把手黑野的情人菜穗子、以及她前男友也是团员的相马。但几百成员围攻警局不让验尸,菜穗子宁可自首承认杀了黑野也不愿意验尸。第四篇“停”,一个老人在路上走突然摔倒身亡,警方现场法医并未看到嫌疑,周边也没人靠近过老人。然而因为修正者的留言,警方不得不验尸,发现老人心脏有心律调节器。第五篇“吊”,年轻上班族凉音在家附近树林里上吊身亡,警方发现她涉嫌挪用银行客户的存款400万,加上她手机里的遗书,认定是畏罪自杀。然而凉音家人坚持不相信,但遗体已经被火化。随着修正者留言屡屡导致最终结论有变化,古手川开始怀疑凉音之死另有嫌疑,但苦于没有尸体。在事后手机鉴定中发现凉音死前一直联系的理财经理赤冢信息被删。古手川找上门,但赤冢合理的回复让他无可奈何。不久古手川发现了半年前有一个类似案例,一个夏帆的女子同样自杀,也涉嫌挪用3000多万,她的弟弟继男一直在申诉。在他保留的手机中同样发现了赤冢的影子。然而两具尸体都已经火化,检察官不愿意开具搜查令。此时恰好有人死亡捐献遗体给大学,真琴打算冒险帮古手川一把。“曝”,由于修正者出现,警方在半年内用完了所有验尸的预算,所以警方抓到了修正者的疑犯,但对方坚持不承认大部分留言。古手川的好友交通课的姬川雪穗突然跳楼自杀,由于现场多人目击,所以警方并不打算验尸。但光崎教授坚持要验尸,却意外发现了姬川有堕胎,而且体内有长期存有的毒素。
这部作品简单来说就是“法医秦明”系列日文版,基本上每个案子都是表面看是一回事,但验尸后却能发现深层次的东西,不管是动机、凶手、死亡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而且本作也是在日本比较罕见的法医类作品。本作前4篇总体来说和秦明系列差距不大,但是在作品故事性上要好很多。而最后两篇相当于短篇连作集的伏线收尾,除了各自本身的案子外,最终将前几篇中“修正者”身份给破解出来,并完成了2次逆转,还完美的圆上了这个一个大的动机。此外最后两作还颇有日本警察小说的味道,无论是对日本法医制度的质疑,还是警方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都蛮有意思。其实日本和欧美很多命案的详细尸检都付费委托医院或大学,这样的制度有利有弊。我个人觉得对于小地方来说可以节约经费,但是对于非正常死亡较多的地区来说,成立自己的法医团队才是对民众负责的做法。今年开始重读中山作品后,发觉作者真的是会说故事的天才,这么简单的故事能写的那么吸引人,很值得秦明作者来学习一下。
米涅·渥特丝 ——《女雕刻家》(8分,精彩之作)
1994年美国爱伦坡奖最佳作品奖。
1994年麦卡维蒂奖最佳作品奖。
入围1994年安东尼奖、黛丽丝奖最佳作品奖。
1995年日本周刊文春海外版年度第一。
1996版日本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年度第一。
本作是英国女作家1993年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她最大代表作。很早以前看过,即使在当时并不喜欢欧美作品的我也给了7分以上。一直没新作品的罗莎琳被出版社逼得去做一个特辑,采访杀害并分尸自己母亲和妹妹的“女雕刻家”奥丽芙,她长得很胖很爱吃东西,她被判25年监禁。第一次会谈并没有什么结果,只是意外得知她怀孕被家人逼得去堕胎。但通过律师彼得克鲁得知奥丽芙拒绝承认自己精神有问题,并主动认罪,律师也无能为力。奥丽芙教会学校的校长布里吉修女告诉罗莎琳奥丽芙性格孤僻,但成绩很好,可惜她妈妈不让她继续读大学;而妹妹安贝尔成绩很差,但长得漂亮很招人喜欢。罗莎来到案发地找到邻居海斯老头,他说了奥丽芙家庭情况,父亲马丁和妈妈格温关系很差,而且格温那段时间脾气很暴躁对奥丽芙态度很差,奥丽芙和马丁比较亲,同时也很照顾安贝尔。同时暗示马丁是同性恋,和另外一个已经搬走的邻居爱德华克拉克有关系。海斯还说安贝尔在13岁时有个儿子,后来被格温送去澳大利亚。奥丽芙学校好友怀特太太证实奥丽芙很爱她妹妹,在学校一直保护她,但她本人很招人讨厌,一直翻别人的东西偷窥别人日记隐私等。怀特妈妈说马丁罗伯一直认为是格温杀了安贝尔,所以请了律师希望作无罪辩护。前警官黑尔和罗莎叙述了来到现场并和奥丽芙聊天、认罪的整个过程,罗莎发现了两个疑点,奥丽芙认为她确认两人死亡后再分尸,但尸检显示分尸是发生在生前;同时警方认为凶手精神有问题,但开庭前5位专家做过鉴定都认为奥丽芙精神完全正常。奥丽芙前工友莉莉告诉罗莎,奥利弗有喜欢的男友,可能是当地欧布连家小儿子盖里。但罗莎找到欧布连家,盖里承认两人从小认识,对她也有好感,但并没有恋爱。盖里之前任职的快递公司职员说有个50多岁男子经常委托他们私下送信给奥利弗,光盖里就送了10几次。奥丽芙辩解说那是情人给安贝尔的信。罗莎和房产中介买了一套悬崖边别墅,借此机会要到了已经搬走的邻居克拉克新地址。克拉克太太已经有老年痴呆,但漏出口风当初他们给警察假消息,案发那天没看到罗伯马丁去上班,也没有目击母女二人。罗莎和黑尔渐渐走到一起,但黑尔开的快餐店遭到流氓攻击,同时警方也因为有人举报店里卖过期食品还有老鼠,于是通缉黑尔。罗莎找到了附近同性恋酒吧,确认爱德华经常在那里出没。当罗莎再次去欧布连家时得知安贝尔曾把他们家的二儿子克里斯迷的晕头转向,但他们家人都讨厌安贝尔。而盖里承认偷看信,承认有个 自称P的人约奥丽芙多次去南安普顿的一个旅馆开房。罗莎和黑尔私下调查,发现来捣乱的流氓居然时海斯家两个儿子开的保安公司,而幕后黑手居然是彼得,他想要低价买下黑尔的地。同时在马丁去年死后,彼得一直没认真找安贝尔的私生子来继承马丁的巨额财产,这让罗莎发现本案中大量人都在撒谎,最终让奥丽芙做了替死鬼。
作品看完后非常喜欢。虽然整体风格来说对国人并不适合,300多页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访问式的调查和问话,看上去很枯燥。但是读到最后的真相时却发现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话都不是废话,每个线索都有用,或指出下一个调查方向、或暗示了最后的真相。(虽然看过一遍)但最后的真相还是让人大吃一惊,前面的伏笔也做的相当之好,没有很突兀的感觉。动机、还有作品主旨也很好的反应了作者想表达的几个方面,当今社会邻里之间的冷漠,以及人与人之间在碰到问题时过于考虑利益得失。在剧中人物中,马丁因为自己原因并未向警方说明家庭实际情况;律师明明能很轻松发现证据漏洞,却没有选择坚持辩护;邻居海斯和爱德华也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向警方坚持自己的观点;盖里一家因为生活所困,同样没有向警方告知重要的线索;就连和奥丽芙关系较好的同事也因为怕惹麻烦而没有出面。这些线索最后都一起拼凑出了真相。本作和上一作核心很相似,但本作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可读性上都要比上一作好很多。在逐渐适应了英式推理风格后,渥特斯的书逐渐成为了当今我最喜欢的3个英式系列作品之一。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地下雷普利》(5.5分,无聊之作)
入围1971年英国CWA金匕首奖。
这位美国黑色小说大师最为著名的雷普利系列第二本,发表于1970年。这个系列前三本分别入围了一次爱伦坡奖和两次金匕首奖,但都应评委对这类以犯人为主角逃脱惩罚类的作品争议太大而并未得奖。本作相距上一作隔了15年之久,雷普利在意大利杀了迪基霸占了他的财产并侥幸逃过了侦探的追踪和惩罚后,娶了法国一家大公司老板的独身女海洛丝,在巴黎近郊别墅过起了豪门生活。3、4年前他和英国开画廊的朋友杰夫、艾德在希腊度假,著名英国画家德瓦特意外身亡。雷普利建议他们隐瞒了死亡事件,并请了好友贝纳德模仿德瓦特的画卖钱,成立了德瓦特公司大赚特赚,而雷普利也分得了10%的股份分红。一个纽约收藏家莫奇森买了他最喜欢的德瓦特的画,但是发觉其中用色是他几年前的习惯,现在早就已经不用这种配色,于是起了疑心,希望带着画到伦敦鉴定。雷普利担心他们作假的事曝光被本就不喜欢他的岳父嫌弃,于是亲自来到伦敦假扮德瓦特出现在公众面前,并承认该画是他亲自画的,希望打消莫奇森的疑心。然而莫奇森却反过来怀疑是杰夫、艾德欺骗了德瓦特,坚持要鉴定。雷普利请莫奇森到他巴黎的别墅内欣赏德瓦特的画,却反而坚定了他对于这几幅是仿作的看法。雷普利在送别时诱他去地下酒窖击杀了莫奇森,再把他行李送到机场扔掉。数日后莫奇森的失踪让伦敦和巴黎警方找上门,同时贝纳德被莫奇森的鉴定一事搞得十分烦恼,来到了雷普利家做客。期间雷普利向他坦白了杀人一事,并请他帮忙从后院地下搬走了尸体扔掉。警方再次上门虽然找到了埋尸点,却一无所获。莫奇森的夫人也请了侦探从纽约赶到巴黎调查。贝纳德被巨大压力逼疯,在雷普利家用人偶摆了个上吊的样子,吓坏了刚旅行回来的海洛丝。随后贝纳德打了雷普利,差点把他活埋,然后失踪。雷普利为了解决质疑再次假扮德瓦特辟谣,同时赶到萨尔茨堡,却看到贝纳德跳河自杀。雷普利和杰夫、艾德商量决定利用这事把德瓦特和贝纳德两人彻底从世人眼里消失,并将莫奇森的消失归结到他俩人身上。
黑色小说历来不是我的最爱,但也有不少作品得到好评。但是本作我喜欢不起来,因为雷普利这次杀人完全没有像上作那样有预谋有布局,这次完全是临时起意或者是习惯用杀人解决问题。然后掩盖都是走一步算一步,而警察也都是傻逼,明明知道最后一个见到失踪者的人就是雷普利,却偏偏没人去查他。挖出墓地虽然是空的,但好歹找到了一枚硬币,警察就不查查硬币上的指纹么?只要确认是莫奇森的完全就能逮捕雷普利。此外伦敦警方都知道莫奇森来的目的是找人鉴定假画,那嫌疑人必然和画室有关,如果查查画室财务很容易看到雷普利的分红,这样从动机入手也很容易找到目标。还有最后那些个伪装,警方都查到了围绕着雷普利身边各种死亡失踪事件,都没人深挖么?就算警察无能,侦探也啥都没发现,让人无法接受这样的设计。虽然黑色小说往往没有太多新意,但还是希望能看到更为精彩更为紧张的作品。
尤·奈斯博 ——《五芒星》(8分,精彩之作)
2017年度想读这本推理小说海外版第9位。
2017年度这本推理了不起海外版第20位。
本作是这位挪威作者2003年的哈利系列第5作,也是奥斯陆三部曲的完结篇。这个系列前两作都入围不少英美大奖。哈利自从发现了和他平级的警监汤姆涉嫌参与一系列军火走私的黑色交易,但总监并未相信他的话,因此哈利一直酗酒买醉中。一栋公寓内,楼下的人发现楼上滴水和血于是报警,警方上门发现房主卡米拉在浴室中被枪杀,大门没锁,眼皮内被放了一颗五芒星红钻,一根手指头被切走。汤姆成为了案件负责人,哈利不愿意和他合作,持续买醉被上司开除。5天后,前乐团女歌手和舞台剧主演莉斯贝斯穿着比基尼下楼买东西失踪,身为导演的丈夫威廉报警,警局没人只能让哈利去。哈利虽然首先怀疑威廉,但对面邻居可以清晰看到威廉的身影这一天他都没有出过门。即使哈利派了警犬依然没有找到她。数日后有人寄了一根手指过来,手指上带着五芒星红钻石。威廉不得已找了莉斯贝斯妹妹来代替演出。汤姆找到哈利,希望用金钱和警局地位拉拢他合作。两个案件都陷入僵局,5天后在一个家律师事务所女厕所内又有一个女子芭芭拉被杀,同样被切了一根手指,现场有一颗五芒星钻石。尸检发现卡米拉有2个月身孕,莉斯贝斯手指上有男性排泄物的痕迹,事后威廉承认那是他们做爱时的爱好。几件案子手枪都是东欧用的,而且钻石往往也都是东欧那边私下切割的。哈利发现两个案发地都有五芒星的图案,后得知那是恶魔之星。此外,多处目击显示,凶手可能是冒充快递员作案。在梦中,哈利意识到所有的线索都指向5,每隔5天,5点作案,案发地都是5楼,每个案发地彼此之间是72度。哈利预测下一个案发地是奥斯陆铁道边的站长小屋或附近的学生公寓。哈利和汤姆在学生公寓附近布防,他手下贝雅特找到了小屋主人奥莉老太太。老太太二战时在这间小屋给德国军官当帮佣,46年给他生了个儿子史文,但当时军官已经回国。贝雅特在奥莉家中看到了五芒星钻石,且他长期住在布拉格。哈利发现公寓406有五芒星图案,冲进去后发现这间房的男生弗兰已经失踪20天,房内有他的大拇指。汤姆逮捕了疑犯,并希望哈利偷偷杀了疑犯作为效忠的依据。哈利带走了疑犯,想要找出真正的凶手。
奈斯博的作品自从4年前最早开始看,虽然只有看了5本,但已经逐渐跃升为心目中每年第一的热门候选。本系列三本从心里来说还是第二本最经典,只可惜当年在不清楚情况下先看了。本三部曲还是建议按照顺序一口气看完。本作是奈斯博作品中最正常的一部,没有出现大量身边人死亡事件。两条主线一个是连环杀人事件,一个是警局内部斗争。前者无论是案件、凶手、动机、过程都十分出色,绝对是顶级同类作品,尤其是凶手的不在场证明和处理尸体的诡计、还有利用五芒星给警方带来的误导都相当精彩,不输于日系推理作品。同时哈利的切入点也很巧妙,直击要害而不是凭感觉抓人。但是和汤姆的对决略微让人有点失望,过程和结局比较平淡,横跨三部作品的主线并没有给人特别的感觉,否则本作绝对是今年第一的头号热门。总体来说国内能大量引进奈斯博的作品真是幸事,也感谢博集能花大代价宣传让这么好的系列作在国内推广。
宫部美幸 ——《扮鬼脸》(6.5分,一般之作)
宫部的时代作品。七兵卫为了感激养父的收养和培养,在40多岁时开了自己的“快餐店”,同时收养了很多孤儿培养长大。其中太一郎逐渐成为了他手艺的继承人,娶了多惠,生下了玲子。玲子12岁时,七兵卫希望太一郎能完成他的梦想开一家真正的料理店,于是出钱资助他们在旗本出租屋开了船屋料理店。这时玲子病倒了,在迷糊之际看到了窗外有个小女孩对她做鬼脸。随后玲子隐约看见一个和尚帮自己按摩,接着就病愈了。船屋也迎来了第一个客人。就在这天,玲子看到了船屋内有各种幽灵飘来飘去。宴会当晚出现了幽林拿着刀作祟,导致客人受惊吓,船屋生意一落千丈。玲子看得到船屋内五个幽灵,帅气的玄之介、美丽的阿蜜、帮玲子按摩的笑和尚、发疯搞破坏的蓬发、还有之前扮鬼脸的阿梅。玄之介告诉阿玲这个地方30年前是一个寺庙,当时住持偷偷杀了很多人埋在庙里,最后被人发现逃走了。所以这个地方是凶地,阿梅也在这里投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所知的过去所以无法被超度。为了挽回生意,多人运作附近两家有恩怨的驱鬼店白子屋和浅田屋的人来吃饭,顺便比赛驱鬼。为了宴会太一郎请了七兵卫介绍的岛次来帮忙。宴会那天菜品得到了大家认可,但白子屋的阿静却连连抱怨,引起了两家火拼。 七兵位和太一郎连日来忙着调查,搞清楚了那天冒充阿静的是白子屋的私生女阿由,但随后怎么也找不到她。阿玲从女佣阿藤和祖母阿先争吵中感到自己身世有疑问。阿玲找到了隔壁长坂旗本,得知30年前他们家风流二叔和寺院住持吵过一次,有一天晚上带着血回来,随后和家里断绝关系失踪,接着寺院着火,那个二叔就是玄一郎。随着阿由因为杀了情人而被捕,在船屋再次聚集了所有相关人,所有的幽灵也齐聚一堂。
作品前200多页展开比较慢,更多是描写江户时期日常的一些事和故事背景。最后100页从大家齐聚一堂开始如怒涛般把之前所有的谜团和坑都一口气填完,包括五个幽灵各自背景故事和恩怨、岛次一家的真相、阿玲身世、隔壁家长坂、孙兵卫等人的过去和结果、白子屋家的事等等。其实对最后100页完全能给到7分以上,的确相当过瘾。但是通篇而言作品过于日常,很多结果并非不能猜到大概,所以总体来说有点堆砌解答的感觉。喜欢时代小说的强烈推荐,对于江户日常描写的很生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