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人
#父母# 最爱最恨,今生无法解开。双方达成共识:要求留给自己;距离产生美。我只求尽心尽力尽到义务,无愧自己的良心。
#其他长辈# 爱我的我懂,付出多的我也懂,该给的关怀还是给到。这无关爱恨,无关勇气;关乎原则,关乎良心,关乎公平正义。
#表兄弟姐妹# 别人最难受的时候我没有给到关怀,我最难受的时候他们也给不到关怀。命运让我们在大家族相遇,但我们没能走进彼此心里,没能成为彼此人生的支持。罢罢罢,情散去,莫强求。
#牛导# 从出生就认识的同龄人没有几个,这是唯一一位。很遗憾,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我没有经营友情。现在看来,只能作为一个认识的人而已。发小留在记忆中,三十年搞得明白,所有的关系都需要认真经营,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也是一种喜悦。
#其他人# 在我意气风发八面玲珑的时候亲厚我的人,爱我的可爱之处;在我灰头土脸半掩在灰烬之中的时候走开的人,厌恶我的丑陋之处。爱与恨,喜欢与厌恶,看起来是主观感受,实际上是由客观规律支配的,人人如此,我亦如此。大家都是平常人,无需强求。
走了那么远,那么久,还在身边的人,主动走过来的人,都要认真对待,努力珍惜。反正我没有配偶、爱好贫瘠、也不算特别自私,有大把情感挥洒,用不着节约。
焦虑
没有我,爸妈照样坚挺地活着。 没有我,济南照样是大山东的省会。 没有我,山东人民照样在齐鲁大地繁衍生息。 没有我,中国人民照样勤劳坚韧。 没有我,世界照样日月流转。 没有我,地球照样运行。 我再怎么担忧,爸妈终会一点点衰老离去。 我再怎么担忧,济南的地缘政治和济南人的脾性都决定了她仍将是个被群嘲的省会。 我再怎么担忧,山东的发展形式仍将逐渐落后,这是历史车轮碾进的循环规律。 我再怎么担忧,中国人民生而多艰乃是历史命运,是温带气候下生命传承的一种状态。 我再怎么担忧,世界都将有战争,疾病,贫困和不平等,这是丛林法则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我再怎么担忧,地球浩劫的时候,生命都会消亡。 完全放下无用的担忧。吃肉不要再想动物会痛。洗衣不要再想水资源浪费。扔垃圾不要再想环境污染。说话不要再想可能无意伤人。道别不要再想可能是永久。看新闻不要再过度忧国忧民..................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真正做一件实在的事情,才能活得安宁舒爽。
旧衣
一直以来,我都发自内心地觉得,被不断标榜的“精致”是不环保的。我们的地球承载不起所有人的欲望。没有破的旧衣,为啥就不能穿了?时尚不就是个轮回么?那些化学纤维、塑料饰品如果弃置也是一种污染。所以,我一直坚持把衣服穿破再扔。我也爱收集别人的旧衣,事实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收留”。这算是一个“环保主义者”的执念,一个“边缘人”的自我抒发,一个“穷人”的安全感吧!到了今天已经攒得太多,超过自己消化的能力,也很难找到愿意再穿它们的人呀。。之前我也不愿意捐出去,让它们流落到二手市场,成全一些不良产业的壮大。但是,我要向前走,必须放下一些执念吧。哎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捐了捐了!送你们,去二手市场吧!若我将来混不好,只能去地摊上买衣蔽体,或许还会再相见! (2019.02.20)
过去混乱的资料
要放下过去,必须先捋顺不可。不能不明不白地就这么算了。对于我这个孤独的,混乱的,记忆力破碎的人来说,只有自己的经历是真正属于我的。整理的框架已想好,思考多日,决定按时间不按主题。主要保存在电脑的文件夹里,需要备份的使用印象笔记。这么浩瀚的工程,生活再也不会空虚了哈哈哈。
诉情无归的“朋友”
与同龄人相比,我经历单薄,一直在学校里,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幼稚、狭隘、涉世未深、没有承受力;多情而敏感,不容易相信别人,又特别想去依恋别人。走过很长很长一段路,现下身心俱疲。所幸有多年未去的朋友,要加倍珍惜。对求之不得的关系,也可以勇敢放弃了。去年整理了微信朋友圈:萍水相逢的人、相亲的人、办事情加起的微信,今后也不会再联系的人都已经移除了。今年还要继续,把我自以为是当做知音、自作多情认为有情、卑微宽忍不获回应的人也梳理清楚。前几日在微博上删掉了一个主动加我的抑郁症妹子。这位日日在微博抒发抑郁的情感,但是对我的留言从不回复,放在过去我会百分百地忍耐,即便从不认识,也会尽最大努力来关心。因为同命相连,就要相互支持。但是现在,我不能把精力花费在无法沟通的事情上。同时还回绝了一位主动来加我谈人生的困惑小弟,他需要一个倾听对象来剖析自己,但是他只会反驳我的留言,不愿意去体会我的分析。我百分百理解他,我太知道这种状态了。但是我很忙,不再有时间去帮助一个人整合自我,也没有耐心帮别人建立自尊。此刻突然体会到,当年表姐不断地发些政经哲学的链接来刺激我又拒绝跟我沟通的心情了,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不值得她的关怀,发个链接来启示我就是她愿意做的最大努力了。呵呵。不过我要努力跟表姐和解吗?也没得必要。亲人不亲,和路人无甚两样。想清楚这些,所幸一不做二不休,写出人生第一封绝交信,寄给曾经被我认为是同路人的前舍友。在这个人生阶段,站在成人世界的大门前,我只想再跟朋友确定一下眼神。最后一波任性:既然诉情无归,就连人脉也不要了。(2019.02.21)
百度贴吧
在大学和研究生时期,百度贴吧一直是我观摩世界的阵地。那时候学习理工科,同学朋友都全情投入到数学、化学、医学的学习中,课余时间也多用于完成作业和参加课外活动、考取证书和争取奖学金,贴吧里各种讨论给我这各思维过剩、情绪敏感、没有知音的小朋友极大安慰。我只看不说,只是在别人的讨论中间接体会一种参与的满足感;加之很晚才注册百度账号,贴吧记录显示我吧龄不过9年,建楼不超过十个。(其实,从大学一二年级有电脑开始,贴吧就伴随我的生活,我只看不说,很大程度还是因为心境浮躁、不能专注地思考问题,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学院的培养几乎没有什么人文内容,仿佛是第二段、第三段高中生活。用萧红的意象来说,天空是灰暗、低矮又逼仄的。)最近把这些寥寥的内容作了整理,有的备存,有的删除。总的来看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只是略略能唤起对某一段生活浅浅的回忆。不管怎样,酝酿多年的整理开始了,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百度网盘
不整理还没注意到,我在百度知道里提了不少问题,可能有二十个不止吧!竟然还回答了上百个问题,集中在药学学习、考研、韩流明星、中小学英文试题。有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我竟然还写了一大段答案,颇为中二。蓦然想起来,那时在网上流浪,找些无聊的问题来回答,其实是为了赚一点百度知道积分,这样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也可悬赏提问。还行吧!还行吧!承认自己趣味低级又无聊,也不是那么难。百度文库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就凭着一份关于安乐死的原创ppt和几篇基因相关的文献我就积累到了一大笔积分,一直断断续续用到去年,下载了不少专业学习的ppt和文献,是个幸运的体验。百度网盘大家貌似都很喜欢,但是它和我的电脑不兼容,用起来十分费劲,我早就视其为垃圾,抛弃不用。总之,五毛如我,用过google之后再用百度怎样都觉得体验十分不佳,设置霸道、信息杂乱,甚至有时候搜中文网页都不如google来得全面诚恳。诚然,google吸髓,百度吸血,要融入现代生活又不得不用,所以只有让自己更强,撑得住才能活下去鸟!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一套
心理咨询师屡考不过——基础知识都能考好,操作技能总是不过。最后一次备考前整理操作技能相关知识十八页,全部手写,有总结也有抄写,舍不得丢弃。现在心理咨询师考试已经取消,想从业也不需要用这个证了;更重要的是我已慢慢出坑,不再以此为职业寄望。学习的过程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生活中也能常常运用,无须再存纸质资料了。扔掉。
印象笔记
花了两天半的时间整理了印象笔记中一百多条记录,时间跨度是2015年到现在,内容大多是日记、游记、心情,还有一些聊天记录和照片。在建立印象笔记之前,我的人生充满困惑和愤怒,那些情绪非常丰沛、激烈、绚丽,我却完全没有勇气去面对,不愿意用理性控制,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记录它们,我也没有其他的才能去表现它们——就像一只铁炉,能量在内部熊熊燃烧,外面是灰扑扑的。2015年来澳门之后,我选择印象笔记这个软件作为记录心情的工具,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描摹自己的心情,记录思考的路径,组织正面解决人生难题的对策。也有很多濒临崩溃的时候,勉力记录下一条“我好难受”“太孤独了”这样的字句,现在已无法想起当时的情境。年龄渐长,很多记忆开始变得模糊,这部分记录是关于我从沸腾到冷却的最后一段路程,理性生活从零到有的起步阶段,也是我开始学习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去自我管理的开始,总量少少,意义重大。现在不想再用的原因是,国际版和中国版彼此割裂,导致使用不便,失去耐心,并且我以后也没有那么多的图文并茂的日记要写了,记记文字的话用手机自带的笔记本完全可以搞定。印象笔记,暂且弃置。(2019.05.09)
佛教经文
整理并处置了自二零一四年以来抄写的经文,包括《心经》六十余遍(领自龙泉寺)、《心经》字帖一本共计八遍(友人赠送)、《心经》书法练习六遍(自己写的)、《净土五经日诵集要》一本两遍(领自龙泉寺)、自抄《净土五经日诵集要》一遍;另外还有儒家经典《孝经》字帖一份两遍。在找寻自我的路上,我一半顺着本心一半凭着际遇去亲近佛教的过程是一段重要的经历,应该写文另述。由于我始终都不能决定皈依,所以除了勉力抄经、随缘听经、参加佛教团体的义务活动之外,我并不准备在形式上遵循佛教的要求,因此没有供奉经文,最终也没有拿去寺庙焚烧,而是用我认为环保的方式把描红纸变成备用草纸,字帖都送去废纸回收。此外还有没有抄写的《僧伽吒经》《心经》字帖各一本,则留在城市广场上的长凳上,让它们自待有缘人吧!(2019.05.17)
Facebook/微信
整理了Facebook和微信朋友圈的负能量宣言。很少量。(2019.05.17)
日记本
整理完成日记一本。这本日记始自2011年6月,内容包括宣泄情绪、观后感、游记和人生感悟,还有少量或临摹或自己想象着画的插图。因为涉及很多私密的想法,所以八年里一直随身携带,跟我四处辗转,现在封皮已经脱落,里面的瓤也快要脱线,看上去污浊破旧。自从来到澳门之后,我开始学习使用电子笔记,这个本就用得很少了,一直放在柜子里还添了一层发霉的味道。这次整理主要是把之前随手记在纸片和其他本子上的心情整理起来,作为跟过去生活的最后整合。这一批零散的笔记共有二三十份,有的誊写上去,有的就直接裁剪粘贴上去,最后厚度超出了封皮的厚度,快要夹不住了,只能用松紧带套起来。就此,这本日记达到了272页,按一页500字算起来,是13.6万字。如果把插图什么的去掉,至少还有10万字。这还挺令人震惊的!毕竟我只有在情绪满满又状态不错的情况下才能坐下来写日记,还有很多时候心里纵有有千言万语,却不能面对自己,根本无法思考,更无法写出什么东西。这样一看,八年里零零落落地写,攒下了一些文字,也不算糊里糊涂地荒废青春。这样一想,感觉就连那些线条脏乱粗糙的插图也好看起来。随手翻看,真的唤起了很多记忆。不同的是,当日书写时的困惑,现在已经释然了;当日提出的问题,现在也有了答案。寻寻觅觅,上下求索,人生之难处,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脉脉相伴者,唯时间耳。 (2019.07.12)
微博
从头到尾逐条梳理微博约四百五十条,删除部分消极、发泄言论。微博是在我最不开心的时候开的,曾经是我的树洞。现在它对我而言是一个间接体验社会的平台,比起在表达情绪,我更想发些有趣的东西,可以让别人也觉得有趣的那种。所以给它做了一个去负能量按摩哈哈。花了大约一周时间。
豆瓣
整理了豆瓣的消极言论一批。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把豆瓣当做精神世界的后花园,在这里观摩世界,感受世界,整理自我,表达自我。我留下了很多很多痕迹,那些都是我真实的感受。我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困难阶段,我需要新的更专业更tough的平台去攀向人生的更高处。我要重新进入战场,我和我的过去,要尽量经得起检验。所以我收拾了花园。我爱豆瓣。(2019.08.08)
过去十年的全部电子资料
整理完成从2008-2018的全部电子资料,按时间排序分为大学期间资料(260M)、硕士科研(48G)、硕士生活(430M)、北漂工作(302M)、博士科研(8.8G持续更新)、博士生活(11.2G持续更新)、日记(47G)等七个部分。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至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其中最耗费精神的是整理硕士期间的科研资料。因为就读硕士的时候仓皇毕业,当时所有的文件都胡乱地存在电脑里,五年没有勇气再看过一眼,所以这段时间我几乎放下了手头所有的工作,让自己投入到审视过去的状态里,强迫自己正面解决硕士期间的不良回忆,不能承受的时候就停下来,收拾好心情再继续。另外一个比较感慨的过程是整理照片。过去我总觉得自己丑爆了而不喜欢照相,加上心有纠结,不愿强作微笑,所以心理上对照相十分抗拒。现在再看照片里留下的自己,都是在微笑的,并不丑,甚至有点可爱。怪不得那时候我说自己心里痛苦没有人相信,有那样的笑容,别人怎么会相信?照片里青春时代的我有点陌生,竟然还让今日的我心情有点愉快。嗨!不管怎样,我终于完成了!我终于走过了!现在所有的内容备份在包括两台电脑在内的五块硬盘上。硬盘替我收藏过去的生活,我就在人脑里把它们都擦除,放下过去,创造未来!这是庆典!这是庆典!这是庆典!(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