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令人念念不忘的美

是的不丹充满着暖暖的爱意。的满满幸福感。说到幸福感,在喜马拉雅山下,也许有一个国家,她没有幅员辽阔,也没有时尚和高科技。但这里却有着能够圆你美梦的秘境,这个国家就是不丹 .

每一年都有惊喜,每一次都是自我提升。这次又联系不丹地接社 Bhutan Best Travel, 网站-www.bhutanbest.com 的 Jetsun/张姐 - 微信 : Jacquieteo 以中文和她联系. 他们帮我从新安排不丹Amankora 安缦 - Bhutan Best Travel 在 TripAdvisor(猫途鹰) 获得 卓越奖 Excellence Award Winner,不只是休憩的功能, 再一次包办了餐饮、旅游、专属司机与向导,结合地理环境、当地风情、历史文化与生活体验,甚至是心灵层面,难以言喻、返家般的舒适服贴,一切源自于无微不至的待客之道。

曼谷起飞三个多小时后,感觉机身开始倾斜,往窗外一看,原来正要飞越一座座白色尖峰,也就是世人为之敬畏的喜马拉雅山。停机坪上一面斗大的看板里,一百多年来五代国王的面容提醒著访客,这是世上仅存的藏传佛教国家,因为第四世国王政策使不丹得以保存传统和自然,并以国民心灵丰盛为优先考量。在四瑞壁画装饰的机场完成简洁入境手续后,穿着帼服的导游和司机已经等候多时:每房皆配有专属导览人员和豪华休旅车,不仅能在绝美险境中舒适启程,也让假期增加更多个人化的可能。

沿途欣赏著窗外的奇特景致:放眼望不尽的喜马拉雅山脉衬著一片天蓝,山脚下的帕罗河谷是目前不丹最繁盛的小城之一,一幢幢兴建中的建筑,遵循传统房舍的造型却违和地争相拔高。不过二十分钟,车又行进一边无边无际的森林,旋律一转成为美好的自然协奏曲,而帕罗会馆(Paro)就像其中一段优美乐章―离群索居似地在松林间,高大厚实的白色石墙气势庄严,可说是以现代风格诠释传统不丹政教合一的“宗堡”建筑(Dzong),简洁透亮的内部设计清爽愉悦。每间房间以淡棕木色为主要基调,从家具、地板延伸到天花板;挑高的大窗户依照传统分为九格,窗台也是舒适的躺椅,可以在此发呆,让视线追逐屋外的松林落叶。在晚餐前的活动随季有安排:活佛亲自分享佛教真义,或传统民俗歌舞表演;之后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聚首在交谊厅用餐,交换诚挚微笑、不丹行的点滴心情,配上一杯香草苹果热茶,舟车劳顿之苦随谈笑欢声消逝。



养精蓄锐一夜后,跨坐驴马背上,迂回前往紧贴于陡峭崖壁的虎穴寺,传说中八世纪的莲花生大士曾骑飞虎至此降魔,此后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这一趟路并不轻松,看似近在眼前却又掩于云雾袅袅和藏柏间的古寺,耗尽一整个早晨和全身精力才抵达。建在险峻地势上的古寺,无论是否真为神蹟,也是伟大工艺展现。放眼寺中奇岩异卉,再远眺来时路,有种置身境外之地的感觉,叹息严格规定寺庙内无法拍照,尽管这无比宁静的氛围亦非镜头能凝结。


第三日早晨,一段国内航班带领我们飞越数个山头和河谷,来到不丹神祕的宗教重镇布姆唐(Bumthang)。驶入布姆唐会馆前,石子路旁传出阵阵呐喊与欢呼,原来是篱笆旁射箭场暂领先锋的队伍正载歌载舞著。在东不丹的安缦会馆,门前便是枝叶繁茂的成片梨园,而曾统治东不丹的旧朝王室别宫则近在咫尺。在不丹最具灵性的宗教重镇,可拜访富有传奇色彩的古刹,或用眼底纪录那山岚的柔和和大地的奔放色彩,误闯荞麦粉红花浪海,眷恋野花闲草以纤细音符演奏著野味十足的交响曲。
穿越现今不丹王室所发迹的通萨河谷,来到隐匿于2900公尺海拔山间的岗堤(Gangtey)会馆,低调的大门深藏在小石墙和松针地毯林道的尽头,放眼望去是开阔的冰川峡谷,亦是冬季造访不丹的吉祥黑颈鹤栖身地,固守一夫一妻制的灵鸟对爱情非常专一,雌雄二鸟朝夕相伴,终身厮守,因此在不丹人心中,若能亲见黑颈鹤是再幸运不过的吉兆。黄昏时刻泡进露天暖暖药草热石浴,感受大地余晖;夜间在旅馆内享用一顿丰盛佳肴后,许诺自己一整晚的浪漫,在黑山之间的宁静夜晚,只见满天星斗,原来那条神秘的银河,从未遗弃过我们。









气候和暖、物产丰饶的普纳卡河谷(Punahka),即使冬季造访仍是煦暖的。穿过满挂五色经幡的吊桥,我们亲手挂上祝愿的旗帜,坐上高尔夫车蜿蜒于羊肠小径,终于来到河岸另一端的安缦普那卡会馆。会馆的图书馆改建自皇家粮仓,散发著神秘古老气息。骑脚踏车随山坡而下,拜访安身在母亲河与父亲河交会怀抱中的普那卡宗堡,随入口处看似陡峭的十七世纪木梯而上,菩提树、舍利塔、百柱厅,做完早课的僧侣们自在地嚼著槟榔闲步走廊,嘴角微渗的朱色、红色袈裟、和彩绘于壁上的佛经故事……所有色彩都似乎鲜活起来。这一刻祥和的画面仿佛穿越时空,数世纪的景象以前想必也是如此吧。



早晨后告别普那卡,经过喜马拉雅山雪峰的108座白色佛塔。白色佛塔在清朗蓝天下相当分明,像是漆匠在画布上倒上湛蓝和纯白。在与不丹道别前,我们抵达首都廷布(Thimphu)。街道旁的屋舍彩漆有些斑驳,难以想像这座比较像小镇的年轻首都建于1971年。穿着不丹帼服的年轻上班族、来自印度的建筑工人、转经绕塔的老人、好奇的外国观光客等,交会于这连交通号志都没有的城市,任谁的脚步都要放慢了。我们悠闲地在中央邮局浏览邮册:一页页像包罗万象的小小百科全书,从不丹的珍禽异兽、织布、皇室肖像、佛教图腾到世界各地的要闻,都是邮票上的主题;半个世纪久前第一张不丹邮票发行,小小的图案曾将不丹和遥远的世界连结,那可能是不丹国民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而今,全球化脚步已经悄悄进入不丹,再过多久,在交通指挥岗内着白手套的忙碌交通警察,会因日渐增加的车辆而被红绿灯替换呢?让人不免自私希望,不丹的原始和美好能永远滞于此刻。踏上飞离不丹的班机,望着窗外的白雪山头茫茫然自问,究竟是离开了天界还是探访了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