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迪央王妃的秘密》和《假情妇》
这两部中篇写得特别有意思,且不说巴尔扎克用一种善意的揶揄语气来调侃那位在大革命中失了财产的王妃,两篇对比起来看,男女对于爱情的理解和做法,值得玩味。
《卡迪央王妃的秘密》中,女主人公在失去了财产后,远离巴黎社交圈,空留当年淘气的盛名。外人看来,这位曾经的社交皇后现在安心做一位贤妻良母,但实际上,女人的虚荣心从未停止折磨这位名利场的贵妇。她在好友的怂恿下也好,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蠢蠢欲动也好,种种原因下,她想征服一块公认的身份匹配、财力雄厚、生活简单、思想更简单的“木头”。
征服,对,巴尔扎克描写巴黎女子对待男子的态度就是征服。似乎一切只为得到,与爱情并无关系。从这点来看,巴尔扎克是对女性很不友好的。然而,他又似乎对女子要取悦自己持肯定态度。他对女人的态度,始终令人捉摸不透。
男主人公是交际场里男性无法理解、女性对之好奇且想要亲近的对象。巴尔扎克这么写道:“ 达尼埃尔·德·阿泰兹是我们当代既有好品性、又有才华的罕见人物之一,由于他作品的成就,即便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声望,至少已得到学术界的尊敬和很高的评价。他的声望无疑还会提高,但是当时在内行人看来,已经达到它发展的顶峰。他属于这一类作家,不管迟早,终归要得到他应有的位置,而一旦就位,就会稳如泰山。他出身穷贵族,深知在他的时代只有个人成名才能享有一切。他违背一个富有的叔父的意愿,在巴黎社会这个格斗场上,进行过长期的奋斗。 ”
这算是很高的评价了,当然老巴对诗人文人艺术人历来高看一眼,比如那个天才诗人吕西安,和《三凤求凰》里十足的小人卡纳利斯,以及为了爱情立志奋斗的凤凰男亚尔培·萨伐龙。好在萨伐龙最后忠于爱情,还算有点节操。天才诗人吕西安和爱丝苔的爱情不得善终,令我耿耿于怀,对这个大家称赞的男人也喜欢不起来。
回到这个故事,我敢说,王妃对这个男人,起先肯定是出于虚荣心的作祟,就好像中国古代的文人坚持劝妓女从良一样,王妃用计谋(在有些人看来,也可以说是才智)取得了这块木头的同情。而想起在木头参加宴会时听别人对自己往昔风流韵事的攻击,王妃又心急如焚,生怕到手的情人信了别人的话,认清了自己的真面目。其实这里,她爱上了。
这个情节真是急转弯,令我措手不及。倘若爱情以计谋开始,那以什么结局呢?
呵,阿泰兹也没那么值得令人高看一眼嘛!
巴尔扎克一定特别偏爱者为王妃,因为结局是好的。但在另一个故事里就没那么幸运了,老巴也不够温情。
说起为爱情耍心机,男人的手段比女性厉害多了,不得不令人叹服。不过这位男主人公帕兹耍手段是为了远离他心爱的女人,才不得不保养一个假情妇,用这样的障眼法,默默守护内心的烈焰和友谊。
他和克莱芒蒂娜的丈夫亚当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当他对克莱芒蒂娜一见钟情后,亚当随后娶了她。不得不说,这桩婚事肯定有帕兹的推波助澜。但这个男人令我不解的是,他一直处在倾慕女主人的美和忠于男主人的情的矛盾的折磨中,并且他还很享受。矛盾的折磨,我懂;享受其中,我不懂。直至读到他给女主人的最后一封信:
“ 在你们家充当一个不可缺少的齿轮,知道自己对你们的豪华阔绰和安逸幸福有所贡献,这就是我快乐的源泉。如果说为亚当效劳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满足,那么,当这一切劳碌的起因和成果都是为了自己所热恋的女子时,情形又当如何,您就可想而知了。我领略了爱情中母性的欢乐:我就这样接受了生活的安排。我好比大路上的穷人,在您美丽庄园的边界上用石头砌了一间陋室,而不向您伸手求乞。虽然贫穷和不幸,虽然因亚当的幸福而眼花缭乱,我却成了施与者。啊!这种爱情好似护守天神的爱那样纯洁,时时刻刻卫护着您;您睡觉的时候,他看守着您;您走过的时候,他爱抚地瞧着您,他这样活着感到很幸福。 ”
他是因为为爱人奉献而体会到高潮吗?还是看到自己爱的两个人在一起而高潮?让我想起了《四重奏》中的绵来雀最后笑意盈盈地看着别府和真纪在一起。
我没办法判断帕兹更爱克莱芒蒂娜还是亚当,他身为一个男人,却闪耀着母性的光辉,这种光辉比人性的光辉更甚,因为他克服了自己的男人属性,去爱这两个人。
看到最后,帕兹并未离开巴黎,并在关键时刻救了克莱芒蒂娜一命。仿似魅影并未离开歌剧院,那朵在坟墓上凋谢的玫瑰,就像帕兹的感情一样绵长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