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沈玉琳,就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样子
自从蔡康永告别令他没有新鲜感的《康熙来了》到内地捞金网综以来,似乎台湾跟内地综艺界的交流也变得直接起来。仅在《奇葩说》就先后有大小S、林志玲、陶晶莹、谢依霖来担当女神,有黄国伦寇乃馨夫妇、小甜甜、赵正平作为嘉宾前来踢馆。而第五季,观众们迎来了台湾综艺界的重量级人物沈玉琳。
沈玉琳是台湾综艺界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呢?是台湾电视圈人人尊称一声的“玉琳哥”,是只要他上《康熙来了》那一期一定绝好笑且绝有流量的,是他中年从幕后转为通告艺人连资深主持人也要跟风学他的收视神话。这样的“江湖地位”应该来踢一次馆不成功后马上乖乖拿了钱走人,往后还能笑曰那是一段有很意思的经历吧?
可是沈玉琳偏不。他在本季居然以素人身份参加海选,一路跟籍籍无名的小选手车轮战开杠,杀进组队赛一场赢得组长头衔,之后作为海天战队一辩舌战群雄。在那场决定海天战队生死的比赛中,他表现不佳。事后采访时他说,很多人说我是在台湾不红了,哈哈哈!我是觉得一个人50岁之后很难再有成长的机会……这种永远不停歇的学习成长心态,大概就是他从一个摆水果摊的市井小民蜕变成综艺教父的秘密吧!
我们在年青奋斗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更愿意去孜孜不倦地学习,因为年轻时贫,想要改变命运、想要把路越走越宽,现实逼得我们不停去学习。同时,从3岁开始就一路在学校浸淫中学习的我们,也非常习惯学习是生活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不再那么爱学习、不再那么习惯学习了呢?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一些晋升、有了一些积累、有了一些资源、有了一些地位之后,开始觉得“我已经可以了”。而当又几年过去,发现世界正在悄悄改变时,有那么点担忧,却又更看中自己的身份地位,放不下身段去承认自己的不懂不擅长,去从头再学。
于是那些在一个阶段功成名求的人主动放弃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成为一个还不错的自己。
到了50岁这个年纪,还能保持成长心态并且付诸行动的人,不论结果本身就已经更成功。想起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在哈佛毕业礼上的演讲:我的节目整整20年稳做收视冠军,我本来可以就一直这么当一个收视冠军。所以,当我转型时,很多有劝我不要那么做,因为风险太大。尤其是当我的转型刚开始并不那么成功时,质疑声更大。可是假如我们把人生看作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那么在某一个时刻,你一定是会失败的,因为你总是设定更高的目标。
想起前不久听到身边的一个现实版例子:一个已经得到高TITLE的主管去参加一个并不需要那么高的LEVEL参加的各类会议,圈子里有不少嘲笑的声音,觉得TA掉价。可是我有不一样的看法,我认为是TA知道自己在这个领域这个专业存在短板,因此可以先把别人的嘲笑放到一边,专心把本事学会。这是这么值得称颂的上进,因而也难怪TA能年少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