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十二)
今天精神很差,勉强读了一会儿书。了解了伊藤大致的研究方法和论证风格,看文章的速度快了不少,只大致扫一眼内容。以下概述不全,也不知有多少差错。
论证大致都是用古文献说明存在某种习俗+日本、近代民俗志调查佐证+经内文字互证+语言文字考证等,固然有推测的成分,但很翔实,话也不会说满,研究的总目的是一以贯之的。
严重怀疑,他是某一时间段专门做了山海经的研究,围绕一个目的展开分论,像是一把伞一样,核心目的将其他论证笼罩其下,成为一个整体。但内部可能没有分层推进的关系,而是平行的研究。
四
少室山中有[鱼帝]鱼,也可以御兵。
六朝时期盛行神仙术、方术,文献中散见“避兵咒法”的记载。《抱朴子》杂应篇中记载,孙权曾被传授躲避兵刃的秘诀、护身符等。还有身上涂蟾蜍血液的咒法。《荆楚岁时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五月捕蟾蜍,《四民月令》中也有。……日本传闻的作为金创药的筑波山蟇油,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医术。
各地都产出的东西,限制在特定的地点,在这里产出,就会具有特效,《山海经》的药物记载显露出这种思考方法。
这种鱼可能是蟾蜍一类的生物,而非鱼。从描写形态上看,也很类似。汉代以降流行的捕蟾蜍来躲避剑难的习俗,可能就是少室山这个习俗延续而来的。
《风土记》《风俗通义》里记载过一些沐浴祛除剑难的咒法。《山海经》中还有许多相关的、可以避兵的动植物的记载。
五
《神仙传》记载了好几例避兵咒法的传说。其它书中也有很多。回避战祸、剑难的咒法和治疗创伤的方法,是当时的神仙家、方士们非常关心的对象,是方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山海经》中记载的辟兵、御兵等咒法,和后世这种祛除剑难的咒法和创伤治疗法相联系。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山海经》的性格,也是多次强调的,《山海经》是巫祝职能者有关的实用的书。古代的这些巫师们,要祭祀山川鬼神,乞求丰收,乞求去除疫病、水旱灾祸,同时也作为巫医,了解咒术药物,活跃在医疗领域。巫师们能预见兵乱的产生,参与当时的战争,对战争的胜败而言担任重要的角色。《山海经》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恐怕回避战祸与干戈,治疗创伤,也是巫祝掌管的指责。所以,上述的“可以避兵”“可以御兵”有关的记事,正说明了《山海经》是巫祝们的教科书。
古代中国の民間医療(一) : 「山海経」の研究
(史学 42(4), 407-428, 1970-03)
第一节 植物的咒药
介绍文献记载中的端午习俗,水边祭礼等。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了近代华南华中的地方志材料。
》无病长寿的咒药 兰、芍药、蘼芜、芎䓖
中原村落,春天在水边的祭礼中,使用辟邪、清祓的咒术,会使用药草作为咒草。《溱洧》中女子采的兰和芍药恐怕就是药草。韩诗中说上巳日,在水边招魂续魄,手持兰草以祓除不祥。特定条件下的植物,具有药物的功效。如《四民月令》中认为三月上旬采到的艾草等具有最佳药效。
在分析论证时,会使用现代植物分类学的知识。
《楚辞》中有记载佩戴兰草作为咒物的风俗。《吴越春秋》中,干将以肉身牺牲铸剑,要佩戴兰草辟邪……等文献记载中,兰都是祛除不净,招致神灵的灵草。
古代中国社会中,很多人相信疾病是因为鬼怪作祟。所以《山海经》的山经中,记载了这些厉鬼、疫神的事,它们的住处、出现时的姿态。在这种疾病观下,人们使用有香气的植物,佩戴在身上,来击退疫鬼的习俗就自古传承了。
中山经中有关于兰草的记载。记载简略,意味不明确。很难想象是将其作为食用的山菜、野草,这些山里生长很多的东西来记载的。应当是这些地区的兰草,作为灵草、药草而闻名。和兰草一起记录的蘼芜、芎䓖等都是馥郁的芳草,更可能是祭祀场合使用的灵草,或者,是药用的草花。《管子》《神农本草经》都有蘼芜作为药草的记录。这种草自古就是预防邪鬼带来的疾病的药物,受到人们的珍重。
芍药和芎䓖也是。
所以,中山经中记录的吴林山、洞庭山中的兰草、蘼芜、芎䓖等,都是作为灵草,在医药或祭祀咒术中使用的。山经的记载,有动植物之类,一并记录的金石等,它们的名字、特征属性、效用、栖息地、产出的山或河流的名字,有一定的规格。
山经的著录者,记录了兰草、蘼芜、芍药的名字,对它们的属性、用途、效用之类却没有说明,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都对此很了解,没有必要记录。
-
e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6 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