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部电影:《黑天鹅》——一个作为母亲附属的女儿
《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妮娜,28岁了还与母亲艾丽卡住在一起,生命中只有母亲和舞蹈,过着清教徒一般的生活,严苛的教育导致她人格缺失,最后她终于冲破母亲的控制开始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故事。 片中芭蕾舞剧导演托马斯在排演新一季《天鹅湖》时,拟由一个人分饰傻白甜的白天鹅和黑魅婊的黑天鹅。技术纯熟、极其刻苦的妮娜如愿成为主角。但在排练过程中,一直活在母亲控制中的妮娜一味追求舞姿的完美,过度的压抑自己而无法表现出黑天鹅的不羁和魅惑。巨大的压力导致她不断看到幻像、撕裂自己。后来,在导演的要求和同伴的引导下,妮娜看到了一个自己早该经历过的自由世界和早该体验过的叛逆的情感,在演出开始前的最后一刻,她勇敢地反抗母亲、正视自己的内心,获得了首演成功。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偏失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伤害,要远远大于集体生活和社会现实对人的伤害。 妮娜的母亲曾经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因怀上了妮娜做了单亲母亲,而不得不终止自己的舞蹈生涯。从此以后,她便将所有心血寄托到培养女儿成为一个优秀舞者上,把自己的梦想嫁接给了女儿。而成为母亲附属的妮娜,除了舞蹈和母亲,没有独立的生活,没有自主的喜怒哀乐,没有同龄的朋友,没有生活经验……只知道一遍遍练习,只能面对母亲说所有的话。而母女的对话,除了舞蹈,便再无其他。当妮娜面对压力时,母亲都在强调自己为了女儿付出的种种,提醒她不能有丝毫退缩。母亲在28岁的女儿房间依然堆满了洋娃娃,在女儿压力大睡不着的时候,她会调好芭蕾舞音乐盒让女儿入睡……在母亲的心里,女儿永远都是那个听话的小女孩,她不愿女儿长大,害怕女儿有自己的思想,担心接触了外界的女儿不再去圆她自己的梦——这样有些强烈控制欲的母亲将女儿逼到崩溃就变成毫无悬念的必然。 影片中,人性被极度压抑的妮娜只能一次次在自己的身体上挠出血痕,然后一次次被母亲或自己剪短指甲。 影片中剪指甲的声音,孤独而绝望。 无法与女儿共情的母亲,表面上全心全意在为女儿付出,但实际上她索取的更多,她希望女儿延续自己所有的梦想,她也要占有女儿全部的成长。 影片“让人坐立不安”。 这样的家庭教育,这样的母女关系,最后必然导致其中一方的崩溃,或者引发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反抗。 影片最后的妮娜,虽然开始觉醒并反抗,但面对今后自己精神分裂的问题、处理好母亲控制的问题、学会融入社会的问题,她还需要正视自己的需求、反思成长的过程、寻求专业的指导,学会接受自己内心的“白天鹅”“黑天鹅”并与之和谐共处,才能逐步回归正常人生。 也许,每一个母亲,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陪伴孩子的成长,同样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优雅地退出孩子的人生。 妮娜的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在片中的表现十分吸引人,她为影片作了专门的芭蕾训练和半年以上的准备,最终凭借此片一举拿到了2011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2011年金球奖电影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另外,影片简洁的叙述、昏暗的色调、惊悚的幻像、意味深长的陈设等等,都非常值得认真细致地品味。

-
Ms.Front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04 21:51:24